摘要: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没有能提供断裂轴突有效再生的微环境而使SCI不能痊愈,给伤者留下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大多数神经胶质细胞在CNS移植后均能诱导CNS轴突的再生.在早期,人们从外周神经移植、轴突完全再生的成功经验中发现:外周神经系统(peripleral nervous system,PNS)之所以能完全再生,主要是由于神经轴突的髓鞘细胞-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神经膜细胞)能有效地增殖形成引导通道,并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分子,促使轴突有效再生,功能恢复.而在CNS与SC相一致少突胶质细胞却无此类功能,其增生迁移晚于再生轴突,不能形成轴突迁移的引导通道,导致再生轴突"迷路",并分泌抑制性因子抑制轴突生长;CNS中另一主要胶原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后能较快反应性增生,过度增生形成胶原瘢痕,使已迷路的中枢再生轴突失去有效再生.因此,在SCI区域,能植入一种有能力改变CNS损伤后微环境、促进和诱导SCI轴突有效修复再生的基质,是人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应用SC(包括周围神经)、胚胎脑和脊髓组织、少突胶质细胞以及胶质细胞类的空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1和伸展细胞(tanycyte)2等移植于SCI内,通过大量实验证实是有效的,但终未能达到类似于SC在PNS中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