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排行

  • 最近一个月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半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一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两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 三年内用户统计排行(不含本月)
1
摘要: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是由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引发的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序列特异性基因转录后的沉默过程.
2
摘要: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10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记录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HDL-C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血清TC、TG、LDL-C、FBG、HbAlc、FINS水平及ISI、BMI、W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用氨氯地平比较,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优,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减轻肥胖程度与胰岛素抵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摘要: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中c-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8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肿瘤组织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c-kit(外显子9、11、13、17)与PDGFRA基因(外显子12、18)的突变状态,分析其突变类型、突变位点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结果  288例GIST患者中,原发性突变型244例(84.72%),继发性耐药突变型10例(3.47%),野生型34例(11.81%)。244例原发性突变型GIST患者中,c-kit基因突变231例(外显子9、11、13、17突变分别为25、189、7、10例),PDGFRA基因突变13例(外显子12、18突变分别为3、10例)。189例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中,缺失突变111例(58.73%)、点突变65例(34.39%)、重复突变3例(1.59%)、插入突变4例(2.12%)、混合突变6例(3.17%);外显子11突变热点区域为557~560位密码子。突变位点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有关(P < 0.05);突变类型与患者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分级有关(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60岁、缺失突变、c-kit外显子11突变的GIST患者,其改良NIH危险分级风险分别增高2.060(95% CI为1.066~3.980)、3.264(95% CI为1.628~6.545)、3.819(95% CI为1.585~9.205)倍。
  结论  GIST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率高且突变类型位点多样,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为GIST全程化管理提供参考。
4
摘要:
如何看待细菌这种虽然微小、然而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命体,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大量文献报道,受“人类第二基因组”编码的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与多种慢病如肥胖、糖尿病、自闭症甚至抑郁症等密切相关,凸显出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启发下,我们实验室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饥饿源于菌群”,并在反向验证的基础上提出“菌心说”学说,认为肠道菌群为人体编码饥饿基因,是推动人体(和动物)因饥饿而被迫摄食的客观原因,进而提出“菌心进化论”,在认可人体(和动物)以中空的消化道结构为肠道菌群提供栖息场所的基础上,认为动物的进化过程也受到肠道菌群所施加的饥饿压力而发展,并表现为“人菌共生”的彼此依赖关系.由于人脑主要以葡萄糖为能源、而肠道菌群则能够以自然界多种碳源为能源,由此引发作者提出这样的科学问题,即由肠道菌群组成的“菌脑”会是人体对物质记忆的“第二大脑”吗?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双脑模型(two-brain model,TBM)”的新认识,即“(肠道)菌群承载物质记忆而构成人体对物质需求的大脑”以及“人脑承载符号记忆和逻辑推理而构成意识和思维(乃至精神追求)的大脑”,“物质记忆大脑”和“意识处理大脑”依托于人体,并通过肠脑轴等方式实时对话通讯,分别实现对人体的物质操控(如摄食动机和物质依赖)和意识调控(如思考过程和精神意志),将有助于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层次深入理解如何重构、重建、重塑正确的“人菌关系”,深刻理解“吃五谷”与“得百病”的关系,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
5
摘要:
1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截至2013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4%[1],即13.8亿人口中有1.4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且仍有63%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确诊.
6
摘要: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相关生存质量(MCS)评分、生理相关生存质量(PCS)评分]。
  结果  治疗前, 2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FBG、2 hPG、HbAlc、FINS、TC、TG、LDL-C水平和HOMA-IR低于治疗前, HDL-C水平、HOMA-β、ISI和MCS评分、PC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G、HbAlc、FINS、TC、TG、LDL-C水平和HOMA-IR低于对照组, HDL-C水平、HOMA-β、ISI和MCS评分、P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或达格列净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胰岛功能。与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比较,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的治疗效果更优,安全系数高,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还能避免低血糖发生,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共17页
  • 跳转
  • Go
x 关闭 永久关闭

根据国家关于期刊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为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防范学术不端风险,《实用临床医药杂志》要求文章重复率不超过20%。即日起,请作者在向《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投稿前先通过维普、万方等权威数据库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作者通过投审稿系统投稿时,需要提交稿件及本文重复率不超过20%的查重检测报告。

鉴于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网联系了维普论文检测系统(链接地址:https://vpcs.fanyu.com/personal/jcmp)、万方检测系统(链接地址:http://jcmp.wfcheck.cn/),便于作者进行预查重检测。维普论文检测系统、万方检测系统为第三方检测,具体事宜请作者与检测方接洽(维普联系电话:400-607-5550;万方联系QQ:800856851;电话:18677087062)。

同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提醒广大作者尽早关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并登陆官方网站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微信二维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网站三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