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进展

齐妍妍, 王爱平

齐妍妍, 王爱平.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0): 139-142. DOI: 10.7619/jcmp.201820043
引用本文: 齐妍妍, 王爱平.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0): 139-142. DOI: 10.7619/jcmp.201820043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项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473.5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由环境、遗传、感染以及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类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1].近年来在北美和欧洲等高发地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已经趋于稳定,而在东欧、亚洲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等低发病率地区,发病率和患病率继续上升[2].近20年来中国IBD病例增多[3],目前临床治疗尚未有根治方法,内科治疗只能延缓疾病复发,且该病有终生复发倾向.因此,炎症性肠病患者往往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极易出现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将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