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袁丽娟

袁丽娟.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2): 123-126. DOI: 10.7619/jcmp.201912036
引用本文: 袁丽娟.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2): 123-126. DOI: 10.7619/jcmp.201912036
YUAN Lijua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 of lower limb treated by vacuum sealing drainag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12): 123-126. DOI: 10.7619/jcmp.201912036
Citation: YUAN Lijua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 of lower limb treated by vacuum sealing drainag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12): 123-126. DOI: 10.7619/jcmp.201912036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472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 of lower limb treated by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总结16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护理方法和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 5~7 d拆除负压封闭引流术(VSD), 其中4例因肉芽组织生长欠佳,行二次VSD封闭负压引流。11例行二期清创缝合术; 5例行自体植皮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并无缺血性肌挛缩及瘢痕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对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ative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and its nursing.
      Methods  The data of 16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were reviewed.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areful nursing, and had VSD removed after 5 to 7 d of nursing. However, VS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was performed again because of the poor growth of granulation tissue in 4 cases. Finally, a total of 11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wo staged debridement, and 5 cases with autologous skin grafting. After operation, the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and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ischemic contracture and scar were found.
      Conclusion  The correct and effec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 压力性尿失禁是储尿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笑、喷嚏、咳嗽时腹压增高导致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目前,压力性尿失禁主要采取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其具有无侵入性、无药物反应等优势,可通过电刺激提高盆底肌纤维的兴奋性,并快速激活阴部神经纤维传导,改善盆底肌肉协调性,增强盆底肌群控尿能力。研究[1-2]显示,压力性尿失禁的单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更推荐联合多种方法治疗。经皮穴位电刺激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其治疗尿失禁的效果显著。本研究观察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4月接受治疗的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纳入标准: ①均经临床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者; ②年龄>60岁者; ③精神状态良好,自愿参与研究者; ④近3个月未接受任何有关尿失禁治疗者。排除标准: ①具有尿失禁、泌尿系手术等病史者; ②心肺功能不全者; ③合并膀胱排空障碍、膀胱过度活动症者; ④重度压力性尿失禁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2组研究过程中均无脱落病例,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  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x±s)
    组别 n 年龄/岁 病程/年 产次/次 分娩方式 尿失禁程度
    阴道分娩 剖宫产 轻度 中度
    观察组 45 64.23±2.41 2.30±0.41 2.01±0.45 32 13 23 22
    对照组 45 65.45±4.40 2.28±0.45 2.30±0.40 35 10 20 2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嘱患者排空膀胱后仰卧,保持放松,缓慢地将消毒后的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华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HD-V8)的肌电探头置入患者阴道,深度3~4 cm。评估患者盆底肌、盆底功能等。调整频率为50 Hz, Ⅰ类肌纤维收缩时间10 s, 放松时间15 s; Ⅱ类肌纤维收缩时间4 s, 放松时间10 s; 输出强度以保证阴道肌肉出现收缩但无疼痛为宜。指导患者根据语音提示和显示器肌电曲线做持续收缩、放松盆底肌群运动。当收缩肌电值达到电刺激阈值时,给予电刺激,再次刺激肌肉收缩。上述治疗3次/周, 30 min/次,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时间同对照组。将经皮穴位电刺激仪(广州市三甲医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生产,型号EC-12S)的导联电级置于患者次髎穴、肾俞穴、关元穴和气海穴,从弱到强逐渐调整电流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量为限, 1次/d, 30 min/次,持续治疗4周。2组患者均给予腹式呼吸指导,嘱患者仰卧,全身放松,配合呼吸节律收缩、放松盆底肌肉, 1次/d, 10 min/次。

    ① 评估2组临床疗效,其中咳嗽、大笑等腹压增高情况下无漏尿为显效; 咳嗽、大笑等腹压增高情况下有漏尿,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与治疗前相比减少≥50.0%为有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减少 < 50.0%为无效。以显效率加有效率计算总有效率。②采用SA9800生物反馈评估测试仪(加拿大TT公司生产)测定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 静息状态电位即前、后各60 s的盆底肌静息状态电位,快速收缩状态电位即盆底快肌纤维收缩时电位,紧张收缩电位即盆底慢肌纤维持续收缩电位,耐力收缩电位即参与持久性收缩的盆底慢肌纤维收缩60 s的电位,计算治疗前后各电位信号差值。③治疗前后采用1 h尿垫试验评估2组漏尿量。评估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15 min内饮水500 mL, 卧床休息30 min后开始咳嗽、屏气、吸气等活动,试验完成后取下尿垫称重,计算漏尿量。④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估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疗效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漏尿量、I-QOL及肌电位差值均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1 h的漏尿量差值、I-QOL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漏尿量、I-QOL差值比较(x±s)[n(%)]
    组别 n 漏尿量/mL I-QOL/分 总有效
    观察组 45 5.12±1.05* 22.13±4.11* 43(95.56)*
    对照组 45 3.01±0.98 18.23±3.69 33(73.3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治疗前后的前静息状态、后静息状态电信号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前后快速收缩状态、紧张收缩状态、耐力收缩状态电位信号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差值比较(x±sμV
    组别 n 前静息状态 后静息状态 快速收缩状态 紧张收缩状态 耐力收缩状态
    观察组 45 1.01±0.25 0.96±0.21 9.73±1.06* 9.65±2.03* 5.45±1.19*
    对照组 45 0.98±0.11 0.98±0.12 6.53±1.45 7.11±2.12 3.35±0.9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压力性尿失禁是尿失禁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松弛,盆底肌肉功能退化,泌尿生殖道萎缩,咳嗽、喷嚏、大笑等动作导致腹压增高,尿液不自主地排出。因此,恢复盆底肌肉功能、增强逼尿肌的稳定性是防治压力性尿失禁的关键[3]。目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多采用盆底肌肉锻炼、药物口服等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稳定,需要联合其他方案共同治疗,以达到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改善尿失禁的目的[4-5]

    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 高于对照组的73.33%, 观察组治疗前后1 h漏尿量差值、I-QOL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增强患者储尿能力,与相关研究[6]报道一致。生物反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肉眼观察及感触不到的病理活动转化为可直接接触的图像和声音,并通过生物反馈机制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将其应用于尿失禁治疗中可提高患者盆底肌肉兴奋性,加快盆底组织新陈代谢,加强盆底肌肉控制能力,起到预防和改善尿失禁的作用[7-8]。肖红等[9]研究发现,生物反馈可增强盆底肌肉支撑力,促使肌肉功能恢复,且无副作用,是改善女性盆底肌肉功能的重要技术。经皮穴位电刺激以中医经络为理论,通过将特定电流经穴位导入人体,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机、激发受损组织再生的作用[10-11]。电刺激次髎穴、肾俞穴可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 关元穴具有培元补气、壮阳固脱之功效; 气海穴为人体“生气之海,性命之祖”,保持气海元气充实,则可扶正固本、温阳益气[12-13]。关元与气海组合可振奋肾气,导气通淋。电刺激上述诸穴,可达到固本培元之功效,促进盆底肌肉功能早日恢复,增强尿道括约肌收缩能力,增强患者膀胱容量和储尿能力。刘开宏等[14]研究指出,生物反馈联合穴位刺激可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失调,兴奋盆底神经细胞,改善尿失禁。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穴位电刺激的观察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快速收缩状态、紧张收缩状态、耐力收缩状态的电位信号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文献[15]报道一致。肌电信号是肌肉中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和,反映了神经、肌肉的活动状态,表面肌电信号可及时反映肌肉的兴奋和疲劳状态,临床常将该信号作为生物反馈康复治疗的反馈信号,因此本研究以盆底肌肉表面的肌电信号来反映患者盆底肌功能[16-18]。盆底肌主要包括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其在维持盆底支撑、控尿控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测定上述肌纤维表面肌电信号可明确患者盆底肌功能。本研究讨论的快速收缩即对快肌纤维快速收缩时的最大振幅和反应速度进行评估,反映了盆底快肌纤维的功能; 紧张收缩和耐力收缩则对慢肌纤维的收缩程度及耐力进行评估,可反映慢肌纤维的收缩程度、敏捷性和持久性[19-20]。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减退,肌纤维肌电信号减弱,通过生物反馈和穴位刺激可提高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的兴奋性,从而唤醒因压迫而功能“暂停”的部分神经细胞,并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达到恢复患者盆底肌电信号,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的目的[21-22]

    综上所述,盆底肌康复治疗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恢复患者盆底肌功能,减少漏尿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 裘华德, 宋久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34.
    [2] 裘华德, 王彦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4): 233-234. doi: 10.3321/j.issn:1005-2208.1998.04.026
    [3] 呼菊莲. VSD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J]. 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2016, 14(3): 66-6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AXY201603023.htm
    [4] 杨晓明, 蒋卫平, 韦冰丹, 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19): 1556-1557. doi: 10.3969/j.issn.1671-4695.2013.19.015
    [5] 陈鸣凤, 余丽珍.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19): 2986-298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WS201219066.htm
    [6] 程月起, 陈红岩.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护理路径[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22): 55-56. 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HHL201108005036.htm
    [7] 刘润霞. VSD负压引流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 感染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9(34): 137-13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ZYY201334161.htm
    [8] 李洁, 苏丽萍, 陈彩芬.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瘫痪患者尾骶部IV期压疮的护理[J]. 护理学报, 2010, 17(3A): 75-76.
    [9] 司徒娇. 骨折复位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 中医正骨, 2014, 26(4): 78-7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ZG201404037.htm
    [10] 晓红.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1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创面的效果观察[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 19(3): 57-5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ZG201103031.htm
    [11] 谢红艳, 刘姗姗.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普外科的应用与护理[J]. 护理研究, 2011, 18(5): 117-1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UD201105086.htm
    [12] 李红彬.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J]. 首都医药, 2014, 15(24): 163-16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SD201424102.htm
    [13] 杜伟, 孙开艳, 李春玲. 24例跟骨骨折术后应用VSD治疗亚急性期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的护理[J]. 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3): 496-49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KYY201103077.htm
    [14] 钱汝伟, 臧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 吉林医学, 2010, 31(5): 689-69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LYX201005078.htm
    [15] 李小红. VSD技术应用于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的临床护理[J]. 现代护理, 2013, 16(32): 132-1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ZZZ201332092.htm
    [16] 林华刚, 方礼明. 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软组织创面的治疗体会[J]. 创伤外科杂志, 2011, 13(3): 263-26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XWK201103031.htm
  • 期刊类型引用(14)

    1. 董施秋,高潇,郭静,陈英超,杜林,于靓,杨丹. 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23(03): 71-74 . 百度学术
    2. 白天宇,李紫阁,邱佳明,王宏杰,危一飞,王舒娅,温冠楠,程桯.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关节功能疗效及下肢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10): 151-156 . 百度学术
    3. 张银凤. 盆底肌电刺激加盆底功能锻炼结合穴位点压治疗更年期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23(26): 173-176 . 百度学术
    4. 王志彬. 腹腔镜下Burch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23(19): 49-51 . 百度学术
    5. 袁梅,程贤英,余婧,王新惠. 磁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36): 66-69 . 百度学术
    6. 文华翠,周秀春. 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 妇儿健康导刊. 2023(24): 32-34 . 百度学术
    7. 曾芳梅. 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 2022(06): 54-57 . 百度学术
    8. 贾立稳.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08): 62-64 . 百度学术
    9. 吴朝霞,徐昕,许海. 健脾益肾方、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2(05): 616-622 . 百度学术
    10. 卢近好,赖应锋,李燕群,尹月娥,叶桂芳,方润仪,罗宝珠.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科学. 2022(21): 136-139 . 百度学术
    11. 谢琴,齐兴盛,王蔚. 盆底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研究.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36): 73-75 . 百度学术
    12. 田伟千,张杰,胡澄,杨光.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胃肠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16): 57-60 . 本站查看
    13. 邓淑珍. 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雷火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及对盆底肌力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21(22): 84-87 . 百度学术
    14. 刘云华,周平,周霞,陈楚萍. 个体化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的应用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21(36): 83-85+8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5
  • HTML全文浏览量:  167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1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2-24
  • 录用日期:  2019-04-2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2-22
  • 发布日期:  2019-06-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