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患者的预防护理

关蕾, 李娜, 李彦珺

关蕾, 李娜, 李彦珺. CT增强扫描患者的预防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4): 121-124. DOI: 10.7619/jcmp.201914033
引用本文: 关蕾, 李娜, 李彦珺. CT增强扫描患者的预防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4): 121-124. DOI: 10.7619/jcmp.201914033
GUAN Lei, LI Na, LI Yanjun. Preven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14): 121-124. DOI: 10.7619/jcmp.201914033
Citation: GUAN Lei, LI Na, LI Yanjun. Preven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14): 121-124. DOI: 10.7619/jcmp.201914033

CT增强扫描患者的预防护理

基金项目: 

山东省青岛市市级课题 2015-370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47

Preven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本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护理,评价2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5.5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 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应用预防护理能够显著提高CT扫描图像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且患者扫描前后生命体征更趋于平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ven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T enhanced scan.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case per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preventive c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wo nursing Method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of image quality for the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5.56% vs. 80.00%, P < 0.05).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reventive nursing for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T scan image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tabilize the the vital signs.
  •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 CT作为一种常用的疾病诊断和鉴别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CT增强扫描通过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快速注入静脉,造影剂经过血管丰富的靶器官部位或病变组织时,X线的吸收率增高,加强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层次对比,从而提高分辨率[2]。CT增强扫描可发现普通CT平扫无法发现的病灶,也可进一步细致显示已发现的病变部位,因而对于临床上了解病变分布、部位、血供情况以及病变组织的空间位置,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3]。临床使用中发现,CT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具有高渗性,可因血管弹性和操作技术等因素导致造影剂外渗入临近组织,导致患者出现局部胀痛、胃肠反应、呕吐等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4]。因而,在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保证CT室的工作质量。本研究选取了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需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预防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43例,年龄22~72岁。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入组时均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既往造影剂过敏史者。将所有符合条件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CT增强扫描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CT增强扫描期间实施预防护理。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 年龄22~71岁,平均(39.31±4.29)岁; 头部22例,腹部13例,胸部8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 年龄22~72岁,平均(40.52±4.33)岁; 头部25例,腹部12例,胸部7例,其他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采用本院西门子多层螺旋CT机和配套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造影剂选择碘海醇,控制速率2.5~3.0 mL/s。外周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后开始CT增强扫描,并获得原始横断图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询问病史、碘过敏试验等。观察组实施预防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准备: 询问患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严格做碘过敏试验并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对疑有静脉炎、静脉血栓或阻塞、长期化疗等人群,需在操作前帮助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并制定防护预案,并提醒扫描人员适当降低流速并密切观察。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专人管理并保证功能完备,药品齐全。②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出于自身病情的担忧和对检查项目的不了解,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CT检查室为患者发放CT检查科学知识宣传小册,内容包括CT增强扫描技术相关知识、基本原理、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的全面认知,提高检查的配合度。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告知患者严重造影剂不良事件较少,在快速注射造影剂时可能出现一过性全身发热等不适现象,并告知患者应对方法。③胃肠道准备: 肝、胆、胰腺等腹部检查均需常规空腹,其中胃部检查患者在检查前服水800~1 000 mL充盈胃腔,可较好显示胃内成像;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检查前半小时时口服胃动力药,以减少胃肠蠕动、腹腔内气体等因素的感染,提高检出率并提高图像清晰度。④呼吸训练: 协助患者完成吸气、呼气和屏气10 s的呼吸训练,嘱患者在扫描期间身体放松、均匀呼吸,避免患者因不规范呼吸而影响CT扫描成像质量。⑤穿刺路径选择: 因造影剂高压注射的速度快、压力高,因而需选择管径粗且直、管壁弹性佳、血流速度高的血管,避开在关节处、血管分叉处静脉穿刺,在穿刺前需充分考虑患者的体位和固定方式。由穿刺经验充足的护士进行穿刺,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并造成不利影响。穿刺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并询问有无不适,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漏和不良反应。尽可能选择留置针,减少血管的渗漏率。⑥检查后预防护理: 完成检查后,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气急等不良反应,确定无变态反应或其他不适后方可离开。若患者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观察护理后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判定标准: 优,图像质量清晰,不同密度组织间分辨率高,无运动性伪影; 良,图像质量较为清晰,不同密度组织间分辨率尚可,有运动性伪影但不影响诊断; 差,图像质量模糊,有运动性伪影且影响诊断。图像质量优良率=(本组中图像质量优+图像质量良)/本组例数×100%。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生命体征、血压和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血压、心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图像质量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后CT增强扫描的图像中, 18例图像质量为优, 25例的图像质量为良, 2例图像质量为差,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5.56%; 对照组护理后的CT增强扫描的图像中, 9例图像质量为优, 27例的图像质量为良, 9例的图像质量为差,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0.00%。观察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2组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护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 > 0.05); 对照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相较于护理前显著升高(P < 0.05), 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 1

    表  1  2组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x±s)
    组别 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5 130.84±12.49 133.05±13.80# 81.32±8.27 82.46±8.83# 73.57±9.39 74.95±9.88#
    对照组 45 132.56±13.41 139.77±14.02* 82.51±8.80 86.73±9.04* 73.01±9.28 79.84±10.39*
    与护理前比较,*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观察组护理后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其中头晕恶心3例、皮疹1例,其他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 对照组护理后共出现14例不良反应,其中头晕恶心7例、皮疹5例,其他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 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 < 0.05)。

    CT增强扫描是临床上常用的疾病诊断和检查手段之一,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病灶和正常组织的对比,显示病灶的血供和定位情况,有利于发现小病灶,在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造影剂一般具有高渗性和化学毒性,由于使用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再加上患者检查前常表现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故容易在检查后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6]。对CT增强扫描的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CT室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因此临床上的预防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报道[7]相吻合。CT增强扫描成功与否和CT图像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已有研究[8]证实, CT图像质量与扫描人员的技术、造影剂的注射剂量和速度以及患者的配合等因素均相关。在CT检查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检查部位和体位姿势稳定不动,以避免出现运动性伪影给扫描结果造成干扰。通过采取预防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对CT增强扫描技术的陌生感,详细了解检查的手段和目的,从而检查期间的配合度得以提高。进一步辅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患者可以很好地进行呼气、屏气、呼吸配合,减少身体的不自主运动,避免运动性伪影的产生,从而清晰度更高,图像质量更佳[9]。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相较于护理前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升高,提示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在检查前后均有明显波动,而观察组经预防护理后未见明显波动,与董桂青[10]等结果相符。已有研究[11]证实,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可能是患者情绪波动和紧张的间接征象[12], 患者因紧张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结果[13-15]一致。其原因可能为: ①检查前通过预防护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明确扫描部位,做好碘过敏试验,同时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等急救措施,可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②检查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情况,针对高危患者群体,采取动态监测的方式,提前将治疗不良反应的应急药物准备好,也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手段。另外,对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的高要求、血管的优化选择等预防护理措施均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③检查后,通过留取患者进行观察,以及时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防止患者不良反应的进行性发展或恶化,从而有效保障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对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可保证扫描过程顺利进行并提高CT图像质量,患者生命体征在检查前后无明显波动,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表  1   2组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x±s)

    组别 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5 130.84±12.49 133.05±13.80# 81.32±8.27 82.46±8.83# 73.57±9.39 74.95±9.88#
    对照组 45 132.56±13.41 139.77±14.02* 82.51±8.80 86.73±9.04* 73.01±9.28 79.84±10.39*
    与护理前比较,*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郑晨, 齐雪梅, 梁长虎, 等. CT增强扫描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和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6): 1104-110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XZ201706030.htm
    [2] 娄彦平, 韩波, 屈力力, 等. 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在CT增强扫描预防造影剂外渗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23): 116-117.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3.050
    [3] 李希, 王仁贵. 高分辨率MRI与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 15(6): 145-1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LC201806047.htm
    [4] 冯剑秋, 孙小丽. CT增强扫描时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1): 141-14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CY201901036.htm
    [5] 梁天齐. CT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定性、定位诊断的准确性观察[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8): 72-7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TMR201608024.htm
    [6] 任丽, 朱英, 施素萍, 等. CT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速率致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6, 22(5): 488-490. doi: 10.3969/j.issn.1006-5741.2016.05.020
    [7] 路益娟. 心理学策略的干预模式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血压、心率及运动性伪影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12): 1659-166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7.12.028
    [8] 曹锋, 王传彬, 董江宁, 等. 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优化甲状腺肿瘤供血动脉图像质量的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8): 1443-14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XZ201708007.htm
    [9] 刘卓, 张诚, 张卓璐, 等. 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造影可行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 35(6): 938-94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FS201606030.htm
    [10] 董桂青, 李伟. 人文关怀护理在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7): 26-2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HL201617014.htm
    [11] 吴超, 李静, 李雅丽, 等. 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特点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 35(7): 1111-111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FS201607030.htm
    [12] 邓育芬, 黄琼意, 黄意琳, 等. 音乐疗法对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成功率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5(3): 54-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SJ201603023.htm
    [13] 张娟, 陈金凤. 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 36(7): 929-93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YSB201607008.htm
    [14] 周海燕, 任丽. 预防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5): 2154-215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XYY202015079.htm
    [15] 王彦颖. CT增强扫描中不同浓度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0): 136-138. doi: 10.7619/jcmp.201620043
  • 期刊类型引用(8)

    1. 黄奕巧. 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扫描患者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研究. 智慧健康. 2024(14): 141-144 . 百度学术
    2. 李赛,孟海英,朱琳琳. 精细化护理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16): 2999-3003 . 百度学术
    3. 刘楠,陈亮宇,乔玉娟. 微格教学联合思维导图对提高放射科护理实习生技能水平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卫生职业教育. 2022(05): 91-93 . 百度学术
    4. 王艺梦,程艺,许歌,李醒亚. 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18): 2510-2513 . 百度学术
    5. 王丽,谢芹,杨艳萍. 亲情护理服务对CT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 心理月刊. 2022(11): 177-179 . 百度学术
    6. 王素娟,熊钰,曹云. 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在CT增强扫描病人检查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22(35): 4975-4977 . 百度学术
    7. 仇志敏,丁长青,刘维,袁艳菊,张亚萍,朱敏. 护理干预在肾上腺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科学. 2021(09): 151-154 . 百度学术
    8. 梅莉,李琴,李华玲. COVID-19患者CT增强检查流程及防护管理体会. 放射学实践. 2020(05): 598-60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5
  • HTML全文浏览量:  154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4-14
  • 录用日期:  2019-06-2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2-23
  • 发布日期:  2019-07-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