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luence of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visual acuity and diopter of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with myopic amblyopia
-
摘要:目的 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视力、屈光度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为(0.32±0.09),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37±0.11)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屈光度变化值为(0.59±0.17) D,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0±0.23) D (P < 0.05);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2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9% (P < 0.05)。结论 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值,有效抑制近视度数加深。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visual acuity and diopter of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with myopic amblyopia.Methods A total of 114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with myopic amblyop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hanges of visual acuity and diopter, as well as clinical efficacy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of logarithm of minimum angle resolution (logMA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32±0.0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0.37±0.11)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value of diopter change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0.59±0.17)]D,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0.70±0.23)]D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1.23% vs. 77.19%, P < 0.05).Conclusion For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with myopic amblyopia,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visual acuity of children, reduce the value of diopter change, an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deepening of myopia.
-
Keywords:
- visual perception training /
- myopic amblyopia children /
- vision /
- diopter /
- nursing
-
原发性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从而引发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和顺应性降低,若未及时纠正,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不全[1-2]。如何通过药物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至今仍是心血管领域难题。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复杂,特点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而无力运血,继而出现瘀血[3-4]。因此,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在于益气通络、活血化瘀[5]。本研究根据生脉饮和酸枣仁汤加减组方而成通络养心方,并联合降压药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3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等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辨证标准,并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9~79岁,平均(63.23±6.18)岁; 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82岁,平均(65.19±5.29)岁。本研究内容告知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西医诊断标准: 血压测量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相关定义。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标准[6]: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45%);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依据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下降、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升高, E/A < 1。患者中医辨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心力衰竭气阴两虚标准。纳入标准: ①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者; ②心脏超声提示LVEF>45%者。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 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伴有严重感染者; ③近期发生心肌梗死者; 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2组患者均嘱注意休息,给予健康宣教、低盐低脂饮食指导、戒烟戒酒指导,告知患者适当活动、控制体质量。对照组采用西药降压治疗,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静瑞欣,华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01, 规格5 mg/片×14片), 1次/d, 5 mg/次; 另给予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44, 规格47.5 mg/片×7片), 1次/d, 47.5 mg/次。研究组采用的西药降压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另加用通络养心方(中药活血化瘀汤剂),为生脉饮与酸枣仁汤加减后自拟方剂: 丹参10 g, 麦冬10 g, 葛根10 g, 知母10 g, 五味子5 g, 酸枣仁10 g; 兼有水肿者,加茯苓15 g。1剂/d, 水煎取汁400 mL, 分早、晚2次口服。中药汤剂由江苏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完成随访终点资料收集。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量化评分标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胸闷心悸、神疲乏力、面肢浮肿以及烦躁不安等症状情况。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并进行疗效评估: 显效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为0分或减少幅度>70%; 有效指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 无效指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 30%或积分无减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血压指标
测量血压前5 min, 患者采取坐位休息,选择计量标准认定的电子血压计测定右上臂肱动脉血压,使手臂、上肢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所有患者分别取治疗前后3次血压平均值作为血压值。
1.3.3 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
采用美国GE VIVID E9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检查时嘱受试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常规测量获取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 采用Simpson法测量LVEF。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E峰、A峰、E峰减速时间(EDT), 计算E/A比值; 测量二尖瓣环侧壁(L)及室间隔(S)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 计算E/e′比值。上述指标均需测量3个心动周期并取平均值。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参照2016年《中国成年人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南》[9], E/e′在8~14且E/A比值< 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x±s)[n(%)]组别 n 中医证候总积分/分 临床疗效 治疗前 治疗后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30 12.53±1.19 8.21±2.87*# 15(50.00) 12(40.00) 3(10.00) 27(90.00)# 对照组 30 13.67±2.28 12.83±1.65 11(36.67) 9(30.00) 10(33.33) 20(66.67) 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2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前, 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x±s)mmHg 组别 时点 收缩压 舒张压 研究组(n=30) 治疗前 155.38±17.61 95.26±1.35 治疗后 128.71±6.55*# 68.41±3.72*# 对照组(n=30) 治疗前 161.21±15.73 94.63±1.56 治疗后 139.72±3.32* 82.13±4.78* 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3 2组心室重构指标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LVEDD、LVESD、LVPWd和LVEF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比较(x±s)组别 时点 LVEDD/mm LVESD/mm LVPWd/mm LVEF/% 研究组(n=30) 治疗前 49.37±2.25 36.21±2.67 9.32±0.51 58.36±6.23 治疗后 48.64±3.16 37.31±1.17 9.26±0.38 59.27±7.42 对照组(n=30) 治疗前 51.54±3.53 35.52±2.86 9.35±0.56 57.67±6.49 治疗后 49.19±3.49 36.73±3.57 9.54±0.75 60.67±5.89 LVEDD: 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S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PWd: 左室后壁厚度; LVEF: 左心室射血分数。 2.4 2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参数指标E/A、E/e′、ED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左室舒张功能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且研究组左室舒张功能参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2组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指标比较(x±s)组别 时点 E/A E/e′ EDT/ms 研究组(n=30) 治疗前 0.76±0.09 9.82±2.15 350.39±20.19 治疗后 1.16±0.29*# 13.22±0.78*# 233.32±18.39*# 对照组(n=30) 治疗前 0.78±0.07 8.83±2.67 347.25±29.52 治疗后 0.89±0.28* 10.73±1.84* 276.16±17.89* E/A: 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 E/e′: 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侧壁及室间隔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 EDT: E峰减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 *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皮疹、头晕、消化道症状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7/30), 对照组为26.67%(8/3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 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别 n 面色潮红 皮疹 头晕 消化道症状 合计 研究组 30 4 0 2 1 7 对照组 30 5 1 1 1 8 3. 讨论
长期慢性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心肌细胞增生和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重构,增加左室的收缩压力,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10], 其发病机制主要有神经体液机制过度激活、体液调节因子改变以及心室重构的发生等环节[11]。西药治疗高血压在降压方面有优势,但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效果有限。
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中药调理手段具有多作用位点的特性,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12]。《素问》曾记载“心主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心是保证血脉畅通的“生命之泵”。心功能不全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基本病机为心气亏虚,日久则血行停滞,存于血脉,脉络瘀阻以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主要证型包括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13]。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本研究入选患者为气阴两虚证。本研究方药采用中药通络养心方,是根据生脉饮和酸枣仁汤加减组方而成,由丹参、葛根、麦冬、知母、五味子和酸枣仁组成。本研究方剂中的丹参活血化瘀,麦冬养阴生津,知母清热润燥,葛根解肌养阴,五味子益气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 全方共奏益气活血、通络舒脉之功效,契合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原则。研究[14]发现生脉饮可维持钙离子稳态,显著降低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重构。本研究结果证实,通络养心方联合西药可有效降压,改善高血压心脏病临床症状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方剂联合降压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本研究选用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作为降压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脏舒张功能[11, 15]。药理研究[16]表明丹参具有强心作用,能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作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减轻心室重构[17]。麦冬清热滋阴生津,可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麦冬为臣,益气养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强患者心肌供血。葛根养阴生津且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研究[18]发现葛根素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标志物的表达而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和炎症。麦冬、五味子搭配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酸枣仁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减轻交感神经的兴奋,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减少心脏负荷。因此,中药具备多靶点综合治疗作用[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A、E/e′、EDT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提示研究组加用通络养心方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E峰、A峰、EDT是心脏彩超评估左室舒张功能的主要指标,可反映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状况[2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8周后可显著改善心室舒张功能指标。2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8周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并不影响左心结构以及左室射血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通络养心方剂联合降压药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舒张功能不全指标,机制可能是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等药理作用[22-23], 从而能改善心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综上所述,降压药基础上加用通络养心中药方剂可改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疗效,后续可采取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优化治疗方案。
-
表 1 2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和屈光度差值比较(x±s)
组别 n logMAR视力 屈光度变化值/D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7 0.53±0.13 0.37±0.11* 0.70±0.23 观察组 57 0.54±0.15 0.32±0.09*# 0.59±0.17# 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2 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57 14(24.56) 30(52.63) 13(22.81) 44(77.19) 观察组 57 25(43.86) 27(47.37) 5(8.77) 52(91.2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
[1] 杨旭波, 刘陇黔. 弱视视觉缺陷相关研究进展[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12): 1139-114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12.018 [2] 岳丽芝.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疗效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11): 1320-1321.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18.11.037 [3] 唐文婷. 弱视儿童354例的屈光状态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3): 588-59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YK201603056.htm [4] 王苏. 连续完全遮盖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近期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3): 78-8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ZL201603024.htm [5]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 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11, 47(8): 768-768.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1.08.027 [6] 王小燕, 何佳丽, 王金国. 1200名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17): 3945-39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FYB201817034.htm [7] 赵博文, 付晶, 于静, 等.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短期单纯屈光矫正疗效分析[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9, 27(2): 5-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XS201902002.htm [8] 赵博文, 付晶, 洪洁, 等.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视觉状态[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8, 20(12): 731-73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KJZ201607008.htm [9] 张素雅. 12岁以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发病调查及弱视训练对其调节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7): 1353-1355. [10] 陈虹, 沈平宇, 程凯尧, 等. 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评价[J]. 国际眼科杂志, 2017, 17(12): 2238-224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YK201712016.htm [11] 周逸峰, 杨昱鹏. 弱视与视觉系统可塑性[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6, 18(8): 449-45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YK200312002.htm [12] 李博, 王星, 尹曦敏, 等. 弱视眼视网膜改变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 2019, 41(1): 83-85, 8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YYX201901021.htm [13] 郭长峰, 施维, 李巧娴, 等. 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6, 24(1): 30-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XS201601010.htm [14] 吕月娥, 熊永强. 视知觉训练改善弱视儿童视力与立体视功能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9): 109-1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ZL201819031.htm [15] 周妍丽, 张艳芳. 视知觉学习与遮盖对弱视最佳矫正视力及临床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 2017, 39(17): 2653-26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YZ201717026.htm -
期刊类型引用(3)
1. 焦春军,崔文信,郭硕磊.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与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非晚期肾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05): 22-25 . 百度学术
2. 刘永存.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非晚期肾癌患者的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22(16): 44-46+50 . 百度学术
3. 赵小磊,李松,常俊锴,徐文超.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患者炎性反应指标、肾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癌症进展. 2021(12): 1246-1249+126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8
- HTML全文浏览量: 118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