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on nutritional cognitiv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malnutrition analysis
-
摘要: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营养认知行为及需求的现况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的情况。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IBD患者13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活动指数、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况等数据,进行IBD营养认知与行为调查,了解患者营养需求,分析营养不良与患者营养认知行为的关系。 结果 135例患者中,病人整体营养状况评估表(PG-SGA)>4分者共11例,发生率8.1%; BMI<18.5 kg/m2者共7例,发生率5.2%。相关性分析提示, IBD患者营养不良与有效的饮食宣教呈显著负相关(r=-0.512, P<0.05), 与疾病种类(r=0.506, P<0.05)、因IBD腹部手术史(r=0.517, P<0.05)、自我饮食限制(r= 0.532, P<0.05)、疾病活动(r=0.558, P<0.05)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IBD患者的饮食营养认知行为正确性及合理性不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增高,患者对医务人员提供合理的营养指导的需求突出,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
关键词:
- 炎症性肠病 /
- 营养不良 /
- 体质量指数 /
- 认知行为 /
- 病人整体营养状况评估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nutritional cognitive behavior and demand, and the occurrence of mal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Methods A total of 135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Inpatient or Outpatient Departments of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The data of general dat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ody mass index(BMI)and nutritional status were collected. The nutritional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IBD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nutritional nee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lnutrition and nutritional cognitive behavior was analyzed. Results Out of 135 patients, there were 11 patients(8.1%)with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4 points, and 7(5.2%)with BMI<18.5 kg/m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alnutri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ffective dietary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BD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ype of disease(r=0.506, P<0.05), abdominal surgery for IBO(r=0.517, P< 0.05), self-dietary restriction(r=0.532, P<0.05)and disease activity(r=0.558, P<0.05).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behavior of dietary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s not correct and reasonable, and the incidence of malnutrition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atients have a high demand for nutritional guidance of medical staff,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clinical workers.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典型特点, 在受寒、感染、吸入有害烟雾颗粒时可急性发作, 导致呼吸系统症状恶化, 出现痰量增多、呼吸困难等症状。研究[2]发现, 引起COPD急性加重(AECOPD)的原因以感染为主, 选择合适的敏感抗生素有助于迅速控制感染, 改善呼吸系统症状。莫西沙星为喹诺酮类抗感染药, 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可较好地缓解COPD临床症状,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莫西沙星对AECOPD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8年6月—2019年9月收治的130例高龄AECOPD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
研究组男40例, 女25例; 年龄70~86岁, 平均(78.6±4.9)岁; 病程3~15年, 平均(8.3±4.2)年, 吸烟26例; 合并症包括糖尿病19例, 冠心病9例, 高血压28例, 其他疾病4例。对照组男43例, 女22例, 年龄70~85岁, 平均(79.0±5.2)岁; 病程3~18年, 平均(8.6±3.9)年, 吸烟22例; 合并症包括糖尿病15例, 冠心病7例, 高血压33例, 其他疾病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情况、合并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5]中的COPD标准者; ②病情加重者, 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 ③入院后经X线检查明确诊断者; ④ COPD病情严重程度为Ⅲ~Ⅳ级者。
排除标准: ①近6个月有脑卒中病史者; ②恶性肿瘤者; ③肝、肾功能障碍者; ④免疫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者。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本人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方案, 基础治疗包括吸氧、口服支气管扩张剂等; 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辉瑞制药有限公司)3 g, 每12 h给药1次。
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莫西沙星的方案, 静脉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0.4 g, 1次/d。2组均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 应用四川科达S-980A肺功能检测仪检测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
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 静置30 min后以3 000转/min离心15 min, 取上层血清标本保存于-8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内皮素(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仪器为美国伯腾公司ELX800多功能酶标仪, 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 仪器为山东博科生化免疫分析仪,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FEV1%、MVV、FEV1/FVC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 研究组FEV1%、MVV、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x±s)组别 n FEV1%/% MVV/(L/min) FEV1/FV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65 34.9±4.8 44.3±5.2* 54.2±5.6 78.0±9.0* 38.3±6.2 52.7±6.9* 对照组 65 35.6±5.0 40.5±5.5 56.1±5.3 73.5±8.6 39.1±5.8 47.5±7.4 FEV1%: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MVV: 最大通气量; FEV1/FVC: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率。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2.2 2组抗氧化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SOD、MDA、G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 2。
表 2 2组抗氧化功能指标比较(x±s)组别 n GPx/(U/g·Hb) SOD/(nU/mL) MDA/(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65 51.6±5.3 65.3±6.9* 65.3±7.3 79.2±8.4* 7.2±2.0 3.8±1.4* 对照组 65 53.0±5.9 61.0±7.2 63.6±8.4 73.0±8.8 6.8±2.4 4.8±1.8 GPx: 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MDA: 丙二醛。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3 2组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NO、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 研究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 ET-1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2组内皮功能指标比较(x±s)组别 n NO/(μmol/L) ET-1/(n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65 82.6±11.6 114.0±18.0* 3.6±1.3 2.2±0.8* 对照组 65 85.0±13.2 102.7±16.5 3.8±1.6 2.6±0.9 NO: 一氧化氮; ET-1: 内皮素。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4 2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血清sICAM-1、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 研究组血清sICAM-1、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 4 2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x±s)组别 n sICAM-1(ng/mL) IL-8(ng/mL) TNF-α(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65 180.6±35.2 89.4±11.7* 2.60±0.54 1.50±0.36* 36.9±6.8 22.4±4.8* 对照组 65 175.9±38.4 116.0±15.3 2.77±0.62 1.91±0.45 35.5±7.5 25.7±5.3 sICAM-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IL-8: 白细胞介素-8;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5 2组血清PCT、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 2组血清PCT、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 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表 5 2组血清PCT、CRP水平比较(x±s)组别 n CRP/(mg/L) PCT/(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65 27.6±8.5 7.0±2.5* 4.7±1.2 1.2±0.3* 对照组 65 28.0±8.8 12.7±3.5 4.8±1.4 2.6±0.8 CRP: C反应蛋白; PCT: 降钙素原。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有助于迅速控制AECOPD症状[6-7]。研究[8]发现, 引起COPD急性加重的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为主, 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也较为常见。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临床治疗AECOPD的常用抗生素, 但存在耐药现象, 影响了抗感染的效果[9]。
AECOPD可导致患者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引起呼吸困难、喘息加重等症状[11]。本研究中, 研究组治疗后FEV1%、MVV、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提示莫西沙星治疗高龄AECOPD患者的抗感染效果更好, 可缓解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MDA是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副产物, 其血清水平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损伤程度[12]。SOD、GPx是人体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 可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损伤[13]。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参与炎症反应的过程, 与AECOPD炎症程度密切相关。PCT是降钙素前体, 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情况[14]。本研究中, 研究组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 MDA、PCT、CRP低于对照组, 提示莫西沙星能减轻高龄AECOPD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保护气道组织。
内皮功能障碍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NO、ET-1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内皮细胞受损后, 具有舒张血管效应的NO水平下降, 而具有收缩血管效应的ET-1水平升高, 进而引起小血管痉挛而影响局部血供, 加重气道炎性损伤[15]。TNF-α是炎症反应的起始因子, 可促进sICAM-1、IL-8等黏附因子和促炎介质的释放, 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16]。本研究中, 研究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 ET-1、sICAM-1、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提示莫西沙星能减轻高龄AECOPD患者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程度。
综上所述, 莫西沙星在高龄AECOPD患者中的抗感染效果更好, 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改善血管内皮损伤, 增强抗氧化功能。
-
APDW Chinese IBD Working Group.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15 cases of Crohn's disease hospitalization in China: nationwide study from 1990 to 2003[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21(6): 1009-1015.
Kaplan G G. The global burden of IBD: from 2015 to 2025[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12(12): 720-727.
孙晋洁, 翟晓峰. 心理社会因素与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 22(30): 4695-4700. 孙晋洁, 孙永强. 简体中文版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 护理研究, 2015, 29(21): 2581-2584. 卜凡莉, 黄骞, 黄迎春, 等. 炎症性肠病护理研究结果的可视化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18, 18(8): 533-53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 胃肠病学, 2012, 17(12): 763-781. 孙晋洁, 孙永强. 基于德尔菲法和分层研究法的胃肠外科专科护理敏感监测指标的构建[J]. 护理学报, 2018, 25(18): 30-33. 朱维铭, 胡品津, 龚剑峰. 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J]. 胃肠病学, 2015, 20(2): 97-105. 魏天桐, 王卉, 高媛, 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 24(4): 419-422. 曹磊, 朱维铭, 李毅, 等. 克罗恩病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3, 20(2): 78-80. 卞秋桂, 林征, 罗丹, 等. 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教育现状综述[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6): 129-132. 周云仙, 陈焰. 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调查与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0): 914-91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4
- HTML全文浏览量: 52
- PDF下载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