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曹丹

曹丹. 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8): 120-122. DOI: 10.7619/jcmp.202018032
引用本文: 曹丹. 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8): 120-122. DOI: 10.7619/jcmp.202018032
CAO Dan.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0, 24(18): 120-122. DOI: 10.7619/jcmp.202018032
Citation: CAO Dan.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0, 24(18): 120-122. DOI: 10.7619/jcmp.202018032

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473.5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 摘要: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院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轻度疼痛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交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hanges of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mild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social communication functi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 谵妄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行为异常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思维混乱、视幻觉等,常继发于创伤及脑血管手术后[1]。谵妄是多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4]。早期识别谵妄发生相关因素,加强对患者可疑症状评估和对症改善是治疗的关键。目前,谵妄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外科病房尚无早期检测谵妄的准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16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为创伤中心系统全面地开展患者谵妄危险等级评估及预防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创伤中心2021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65)和非谵妄组(n=103)。纳入标准: 多发伤入院且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者; 既往未发生谵妄者; 临床资料完整者;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年龄≥18岁者。排除标准: 神经外科疾病并行手术治疗者; 具有精神疾病史患者;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 酒精依赖史患者; 视觉障碍、听力障碍患者; 24 h内死亡者。

    由病房护士在患者入院后12 h内对其进行谵妄评估,此后每12 h对患者进行1次谵妄评估,平均评估时间为2.5 min,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增加评估频率,直至患者死亡或者出院。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 ①急性的意识状态变化或波动: ②注意力涣散、无法集中; ③意识水平改变; ④思维混乱。①、②同时存在且合并③、④其中1项时,可认为存在谵妄[5]。该量表敏感度为92.0%左右,特异度为88.5%左右,评价者间的一致性系数为0.9[6]

    待患者入住创伤中心后,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参照相关研究[7-9]并结合创伤中心患者特点自制谵妄危险因素数据收集表,包括性别、年龄、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由重症监护室(ICU)转出至创伤中心及创伤时发生昏迷、合并脑外伤、开放性骨折、有创操作(胸腔闭式引流、骨牵引、留置导尿等)等情况和合并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病史、疾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

    采用SPSS 25.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将筛选出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优势比(OR) 及回归系数,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将168例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65)和非谵妄组(n=103), 谵妄发生率为38.69%。谵妄组患者根据谵妄的3种分型[10], 分为活动增多型41例,活动减少型9例,混合型15例。

    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年龄、机械通气、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由ICU转出至创伤中心、创伤时发生昏迷、合并高血压病史、合并脑外伤、有创操作(胸腔闭式引流、骨牵引、留置尿管等)、疾病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21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在性别、低白蛋白血症、开放性骨折、合并糖尿病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谵妄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指标 分类 谵妄组(n=65) 非谵妄组(n=103) χ2 P
    性别 35(53.85) 59(57.28) 0.75 >0.05
    30(46.15) 44(42.72)
    年龄 ≤60岁 25(38.46) 61(59.22) 6.22 <0.05
    >60岁 40(61.54) 42(40.78)
    机械通气 33(50.77) 32(31.07) 6.80 <0.05
    低白蛋白血症 42(64.62) 61(59.22) 0.69 >0.05
    低氧血症 22(33.85) 14(13.59) 6.33 <0.05
    ICU转出至创伤中心 27(41.54) 15(14.56) 7.64 <0.05
    创伤时发生昏迷 33(50.78) 23(22.33) 7.96 <0.05
    合并脑外伤 31(47.69) 30(29.13) 8.01 <0.05
    开放性骨折 26(40.00) 43(41.75) 0.22 >0.05
    有创操作 胸腔闭式引流 11(16.92) 10(9.71) 6.23 <0.05
    骨牵引术 13(20.00) 12(11.65)
    留置导尿 10(15.38) 16(15.53)
    其他有创操作 4(6.15) 3(2.91)
    未行有创操作 27(41.54) 62(60.19)
    合并高血压 37(56.92) 40(38.83) 7.65 <0.05
    合并糖尿病 27(41.54) 41(39.81) 0.21 >0.05
    APACHE Ⅱ评分 ≤21分 40(61.54) 46(44.66) 7.81 <0.05
    >21分 25(38.46) 57(55.3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谵妄发生与否为因变量,以表 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机械通气、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由ICU转出至创伤中心、创伤时发生昏迷、合并高血压病史、合并脑外伤、有创操作、疾病严重程度高(APACHE Ⅱ评分>21分)是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 2

    表  2  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谵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指标 β SE wald χ2 P OR 95%CI
    年龄>60岁 0.315 0.212 5.354 <0.05 0.234 1.019~1.347
    机械通气 1.324 0.364 13.695 <0.05 2.751 2.457~8.269
    低氧血症 3.123 0.397 6.354 <0.05 6.135 6.011~12.019
    ICU转出至创伤中心 1.644 0.423 7.489 <0.05 2.865 1.166~3.931
    创伤时发生昏迷 1.186 0.346 12.642 <0.05 3.156 1.901~5.933
    合并高血压 0.864 0.198 8.104 <0.05 2.349 1.642~4.058
    合并脑外伤 0.835 0.324 9.012 <0.05 2.864 1.083~8.562
    有创操作 1.324 0.645 10.942 <0.05 3.413 1.465~6.017
    APACHE Ⅱ评分>21分 0.935 0.304 9.656 <0.05 2.965 1.095~8.63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谵妄是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器质性神经系统综合征[11]。谵妄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主流观点认为谵妄是大脑神经系统在应激状态下发生功能紊乱[12]。创伤中心患者多为病情急、伤情重的高危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谵妄。目前,对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创伤中心谵妄患者为切入点,探讨其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共收集168例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谵妄患者数为65例,谵妄发生率为38.69%, 且以活动增多型为主,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人群中高能量损伤患者占据比例较高有关[13]。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机械通气、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由ICU转出至创伤中心、创伤时发生昏迷、合并高血压病史、合并脑外伤、有创操作、APACHE Ⅱ评分>21分是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并发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龄是公认的谵妄危险因素,尤其是年龄>60岁患者,其大脑已发生退行性改变,认知和学习功能减退,同时大多伴随1种或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大脑细胞对刺激耐受差,轻微刺激即可诱发谵妄。研究[14]显示,年龄>75岁患者的谵妄发生率相较于65~72岁患者增加了3倍。本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机械通气会对患者气管造成损伤,同时四肢被约束,无法与外界进行言语沟通; 此外,长期卧床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对患者心理及精神造成极大压力,引发应激,最终导致谵妄[15]。神经系统对缺氧反应最为敏感和强烈,低氧血症可以直接导致脑细胞缺氧、水肿以及神经突触功能失调、信号传递异常,严重时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大脑皮层异常放电,进而诱发谵妄。患者从ICU转出后,常伴有生理、心理或认知方面的功能障碍,称为ICU后综合征(PICS), 改变患者行为、认知能力[16]。本研究发现,创伤时昏迷是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患者在意识恢复清醒前会有一段意识模糊期,此时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减弱,脑细胞葡萄糖代谢功能下降; 昏迷期间往往同时使用多种镇静、镇痛药,用药后,患者短时间内不适应昼夜节律,丧失感知觉,易发生谵妄[17]。高血压诱发谵妄的因素尚无定论,长期高血压使患者的大脑血管可塑性下降、脆性增加。患者对血压变化较为敏感,当血压波动时,大脑易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水肿,引起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诱发谵妄[18]。脑外伤发生后,脑组织发生严重的“瀑布样”炎症反应,急性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诱发神经元凋亡,随后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对神经细胞造成进一步毒性伤害,最终导致谵妄[19]。有创操作可增加患者心理压力,易促使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发生谵妄。本研究结果显示, APACHE Ⅱ评分>21分是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患者病情越严重越容易发生谵妄,与既往研究[20]结论相符,分析原因为疾病越严重的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越高,同时其心理创伤越严重,对检查、治疗的应激反应越强烈,从而可能造成脑功能紊乱,出现谵妄。

    综上所述,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谵妄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机械通气、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由ICU转出至创伤中心、创伤时发生昏迷、合并高血压病史、合并脑外伤、有创操作、疾病严重程度高(APACHE Ⅱ>评分21分)是其并发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纳入的谵妄危险因素指标较少,且未针对各亚型创伤中心谵妄患者分别分析相关危险因素,还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深入探讨。

  • 吴培玉, 李碧香, 黄文婷, 等. 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16): 1219-1223.
    姜海碧.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8, 39(5): 249-252.
    张欢, 张春燕, 王薇. 延续性护理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 34(16): 38-41.
    傅萍, 李国青, 刘丹, 等.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16): 153-155.
    连芬萍, 司霞, 张百灵. 护理门诊结合微信平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4): 683-685.
    郭丽斌, 高宏华, 王新瑞. 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关节功能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20): 42-44.
    陈如梦, 傅荣, 徐任菊. 我国近10年类风湿关节炎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护理研究, 2018, 32(8): 1276-1279.
    张秋霞. 功能锻炼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21): 23-24.
    黄映华, 张伟勇, 郭粉莲. 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5,(35): 4461-4463.
    孙莹莹, 朱庆云, 朱亚丽, 等. 延伸护理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出院后口服甲氨蝶呤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9, 23(2): 317-319.
    胡秋侠, 李博, 胡建云, 等. 基于QQ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13): 58-60.
    余新翠. 运用微信平台延伸护理服务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8): 1444-1446.
    玛热亚木·阿不地里木, 高翠荣, 阿瓦古丽·依沙木. 移动医疗App与微信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0): 145-146.
    赵辉, 杨国峰, 伊天爽. 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和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6): 74-77.
    王亚丽, 李春红, 赵丽晴. 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0): 30-32

    , 39.

    常晓琳, 李晓飞. 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肩袖功能改善的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0): 68-70.
    朱丽娜. 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真性球麻痹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志, 2008, 4(6): 72-73.
  • 期刊类型引用(9)

    1. 宋冰冰,王叶舒,卓建洁,黄灵珠.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浙江创伤外科. 2025(02): 396-398 . 百度学术
    2. 施景源,罗家柳. 脑损伤后谵妄的预防与护理. 创伤外科杂志. 2025(03): 240-241 . 百度学术
    3. 潘亚强,伍泽民. 急诊脑外伤患者谵妄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04): 454-458 . 百度学术
    4. 范风江,李博,冯丽霞,金钊. 综合ICU严重多发伤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24(09): 63-66 . 百度学术
    5. 卢山,王喆懿,周鑫,刘小庆,杨婷婷,徐欢欢,谢晓莉,苏云艳,薛云星.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中国临床研究. 2024(09): 1386-1393+1397 . 百度学术
    6. 侯懿鸣,卢歌敏,曹邓晗,宋向奎. 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合并感染患者应用价值探讨. 社区医学杂志. 2024(18): 627-631 . 百度学术
    7. 胡冬雪,牛承志,赵春雨,赵丽丽,王鑫. 基于机器学习的ICU多发伤患者发生谵妄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中华创伤杂志. 2024(11): 1016-1021 . 百度学术
    8. 王德震,梁娟娟,王红梅,刘畅.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 2024(23): 3387-3391 . 百度学术
    9. 柯炎琼,陈婷婷,沈秀秀. 急诊科多发性创伤患者谵妄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23(04): 478-48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8
  • HTML全文浏览量:  106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1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7-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根据国家关于期刊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为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防范学术不端风险,《实用临床医药杂志》要求文章重复率不超过20%。即日起,请作者在向《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投稿前先通过维普、万方等权威数据库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作者通过投审稿系统投稿时,需要提交稿件及本文重复率不超过20%的查重检测报告。

鉴于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网联系了维普论文检测系统(链接地址:https://vpcs.fanyu.com/personal/jcmp)、万方检测系统(链接地址:http://jcmp.wfcheck.cn/),便于作者进行预查重检测。维普论文检测系统、万方检测系统为第三方检测,具体事宜请作者与检测方接洽(维普联系电话:400-607-5550;万方联系QQ:800856851;电话:18677087062)。

同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提醒广大作者尽早关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并登陆官方网站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微信二维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网站三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