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community-participated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参与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 分析社区参与梅毒孕产妇和所生新生儿全程健康管理的效果。 结果 经社区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管理干预, 2019年梅毒感染孕产妇孕早期确诊率及孕期治疗率高于2017、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2017、2018年,梅毒产妇所生新生儿结案率和3~6月龄结案率高于2017、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创建社区参与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梅毒孕产妇的孕期确诊率和治疗率,降低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高梅毒产妇所生新生儿结案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participated intervention in preven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Methods The effect of community-participated interven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health management of syphilis pregnant women and newborns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mplemented by community medical staffs, the diagnosis rate in early pregnancy and treatment rate during pregnancy in syphilis pregnant women in 2019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017 and 2018(P<0.05).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201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2017 and 2018, and the neonatal closure rate and closure rate of case with age of 3 to 6 months in infants of syphilis moth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017 and 2018(P<0.05).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participated managem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diagnosis rate and treatment rate of syphilis pregnant wome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of newborns, and increase the neonatal closure rate of syphilis mothers.
-
Keywords:
- community /
- syphilis /
-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
- closure rate /
-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
弱视是由视觉发育障碍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的一种疾病,患者眼部通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配镜后视力仍不能达到0.9以上[1]。弱视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眼病,中国儿童弱视发病率为2%~4%[2], 患儿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无立体视觉,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患儿视力不可逆的损害,影响儿童身心发育、学习和生活质量。近视性弱视是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因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眼轴增长,且随着用眼的增多存在近视度数加深情况,故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3]。遮盖疗法配合精细目力训练是一种传统治疗方法,但由于儿童依从性较差,再加上近距离用眼可加重近视程度,其治疗效果不佳[4]。近年来,随着弱视诊断、治疗方法的改进和视觉理论技术的发展,弱视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视知觉感知训练已被逐渐应用于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治疗中。本研究选取114例近视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其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近视性弱视儿童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53例,年龄3~6岁。入选标准: 患儿均参照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诊断标准[5], 明确诊断弱视类型为近视性弱视; 年龄3~6岁; 无眼部器质性病变; 近60 d未进行过任何弱视相关训练; 患儿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严重旁中心注视未经纠正为中心注视者;其他器质性眼病导致视力下降者;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或形觉剥夺性弱视;因疾病、药物治疗或情绪状态等活动受限表;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未完成全部系统治疗者。将114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疗法(遮盖配合精细目力训练),观察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3~5岁,平均(4.09±1.02)岁;轻度弱视18例,中度弱视27例,重度弱视12例; 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33±1.26)岁;其中轻度弱视19例,中度弱视25例,重度弱视13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弱视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儿在治疗开始前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 3次/d, 连续3 d后验光检查,第3周后复光给镜。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即遮盖联合精细目力训练,轻度和中度弱视每日遮盖2 h, 重度弱视每日遮盖4~6 h, 每月复查1次,根据矫正视力和弱视程度调整遮盖时间。观察组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治疗前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采集,包括屈光度、视力、融合和立体视觉情况等,据此制定与每位患儿相适应的治疗方案,患儿训练时与计算机屏幕距离60 cm左右,隔绝外界干扰,嘱患儿集中注意力完成训练,训练时间每日40 min, 每周训练3次,后期训练时根据患儿的视力、视功能改善情况调整参数和训练内容。护理干预措施: ①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介绍近视性弱视基本情况、视知觉感知训练的治疗原理和过程,告知近视性弱视治疗的重要性,需坚持定期训练和定期复查,勿因治疗周期长而半途放弃。3~6岁近视儿童因年龄过小,配合度不高,加上初次治疗往往存在不安、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耐心与患儿沟通,采取鼓励和赞赏的方式引导患儿积极参与训练。②训练期间,指导家长和患儿正确操作,针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协助患儿家长与医师进行沟通,帮助解决问题。训练时,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强训练方式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让患儿可主动配合训练。同时对训练过程进行监控与指导,嘱家长对患儿的训练过程进行督促和协助,保证训练过程顺利完成。③患儿参与训练后,护理人员每周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儿的训练和治疗情况,包括训练的兴趣感和依从度、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不适等,并督促患儿和家长每月定期复查。
1.3 评价指标
① 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视力和屈光度变化值。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表检查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并转换成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进行分析。屈光度=球镜度数+1/2柱镜度数。②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视力提高至0.9以上;有效,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无效,视力提高 < 2行或不变甚至退步。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管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视力情况、屈光度变化值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利用人工和计算机方式对数据再次核查,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视力和屈光度差值比较
治疗前, 2组患儿的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 2组患儿logMAR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 且观察组的logMAR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屈光度变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和屈光度差值比较(x±s)组别 n logMAR视力 屈光度变化值/D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7 0.53±0.13 0.37±0.11* 0.70±0.23 观察组 57 0.54±0.15 0.32±0.09*# 0.59±0.17# 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2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23%, 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7.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2。
表 2 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57 14(24.56) 30(52.63) 13(22.81) 44(77.19) 观察组 57 25(43.86) 27(47.37) 5(8.77) 52(91.2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弱视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眼部疾病,其形成与视觉发育关键期视觉细胞受损或视觉剥夺等因素有关[6], 弱视病变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帮助患儿恢复视力。近视性弱视是屈光不正性弱视中的一种,已有研究[7]表明近视和近视性屈光参差超过2.00 D可导致弱视,且多数近视性弱视儿童合并散光,治疗难度高,若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可继发白内障、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有致盲风险。人的视觉发育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处于敏感期,近视性弱视患儿因不能双眼单视,神经中枢长期接受异常视网膜物像刺激,常伴有立体视觉功能障碍[8], 但经及时治疗干预,可加以纠正。传统弱视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遮盖优势眼和常规精细目力训练等,遮盖优势眼强迫视觉中枢使用弱视眼,能充分刺激视觉细胞,减轻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从而调整双眼视力差距[9], 但传统治疗方案简单枯燥,患儿易产生自卑心理,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佳。
视知觉感知训练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通过模拟实际视觉系统进行人机交互指导训练,简便易行,具有个性化和趣味性,在治疗学龄前近视性儿童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logMAR视力(0.32±0.0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37±0.11), 提示视知觉感知训练应用于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儿视力水平,与报道[10]相吻合。视知觉感知训练方法的建立主要基于大脑视觉神经的可塑性,通过给予视觉刺激训练神经元网络,从而达到矫正神经视觉信号和调整双眼视力的目的[11]。李博等[12]认为,眼睛的重要调节功能可将眼前不同物体聚焦于视网膜上,通过训练眼睛的调节功能并增强调节灵敏性,可明显延缓近视的进展,调节后的视网膜物像更符合成像需求,从而在弱视治疗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屈光度变化值(0.59±0.17)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0.23) D, 与报道[13]一致,提示视知觉感知训练相较于传统疗法能更显著地延缓患儿屈光度的增长程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传统治疗方案中精细目力训练要求患儿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因而近视屈光度会继续增长,而视知觉感知训练过程中,患儿与视频终端的距离有严格控制,且训练时间和项目可进行个性化调整,因而不会加重用眼负担。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2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9%, 说明与传统疗法相比,视知觉感知训练在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的治疗中更具优势,与吕月娥等[14]研究结论相符。视知觉感知训练融合动画、图像和声音于一体,训练内容丰富且趣味性足,患儿的参与积极性得以提高,能训练患儿眼、脑的协调能力[15],在视力改善的同时可重建视功能,且医师可随时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训练内容,因而治疗效果更佳。此外,针对3~6岁近视性弱视患儿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迎合患儿的个性化需求,使其从被动训练变为主动参与,而专业的指导可消除患儿和家长的心理负担,使其建立治疗信心,并坚持正确用眼和训练,从而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综上所述,视知觉感知训练应用于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值,有效抑制近视度数加深,但需注意患儿的心理需求,采取相应激励方式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加强对患儿家长的督促和指导工作,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患儿视力恢复。
-
LI Y, ZHU L, DU L, et al. Effects on preven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and associated adverse pregnant outcomes: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m 2001 to 2015 in Shanghai, China[J]. BMC Infect Dis, 2017, 17(1): 626-631.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18年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推进会召开[EB/OL].(2018-11-30 ).
张晓辉, 郭利芳, 白晓霞, 等. 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6, 34(2): 93-96. 李辉霞, 郑剑飞, 黄广文, 等. 妊娠梅毒治疗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性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9, 37(1): 21-27. ZHU L P, QIN M, DU L, et al. Maternal and congenital syphilis in Shanghai, China, 2002 to 2006[J]. Int J Infect Dis, 2010, 14(Suppl 3): e45-e48.
王静, 尹静, 王红, 等. 社区医生参与专案管理在梅毒母婴阻断项目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14): 3146-3149. 柴永丽, 刘爱英. RPR滴度判断梅毒患者传染性的临床意义[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5): 3641-3642. 方玉蓉, 张万宏, 石萍, 等. 2010—2015年武汉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率及网络报告梅毒发病率的流行病学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7, 46(6): 700-703. 刘斌, 杨森. 不同孕期治疗妊娠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 33(2): 92-93. 刘慧慧, 肖辉云, 陈年年, 等. 广州地区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的地域分布[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23): 5812-5816. -
期刊类型引用(60)
1. 蔡莉,杜桂芝. 多层面干预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24(04): 280-284 . 百度学术
2. 孟凡华. 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应用效果. 医学信息. 2023(04): 153-155 . 百度学术
3. 史娟双. 专科护士主导的可视化健康教育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黑龙江中医药. 2023(03): 175-177 . 百度学术
4. 崔希茹. 不同护理模式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 医学信息. 2022(05): 184-186 . 百度学术
5. 傅丽桑,杨媛萍,周秀花. 快速康复理念支持下的护理干预在全胃术后患者中的运用. 中外医疗. 2022(03): 137-141 . 百度学术
6. 王扬正,吴姗宏,招燕珍. 时空限制突破式交互教育平台在胃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黑龙江医学. 2022(12): 1514-1516 . 百度学术
7. 施香兰.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胃肠镜检查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22(14): 190-192 . 百度学术
8. 文银霞. 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在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黑龙江医药. 2022(04): 981-983 . 百度学术
9. 苏雪棠,梁健,周少丹. 医护麻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措施对清醒镇静麻醉下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22(11): 3135-3138 . 百度学术
10. 李爱敏,范素强,陈玉楠. 无痛胃镜检查中全程服务管理对患者情绪、复查依从性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22(21): 3345-3347+3351 . 百度学术
11. 柏婷婷,王化明,耿晓菁,杨小峰,王旭璞. 针对性认知干预结合预见护理对胃肠镜下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22): 3183-3186 . 百度学术
12. 黄金转.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护理观察.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1(01): 52-54 . 百度学术
13. 孙薇. 心理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心理月刊. 2021(05): 155-156 . 百度学术
14. 刘秀玉,任宪辉,侯信良,曾婷. 依托咪酯联合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13): 16-19 . 百度学术
15. 包萍,成敏,顾政. 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清醒镇静麻醉下无痛胃镜及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4): 2644-2647 . 百度学术
16. 张薇,石桂梅,王靓. 中医情志护理对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及心理性疼痛的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6): 262-264+268 . 百度学术
17. 曾婷,朱洪春,侯信良,刘秀玉. 右美托咪定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17): 131-133 . 百度学术
18. 董洋洋. 优质护理服务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实施. 中外医疗. 2021(24): 144-147 . 百度学术
19. 杨霞,何小霞,吴永萍,娄小敏.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2): 161-162+165 . 百度学术
20. 杨小敏,黄小洁,林雪华,曾楚云. 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智慧健康. 2021(28): 150-152 . 百度学术
21. 潘锦梅. 流程化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0): 133-134 . 百度学术
22. 成洁. 全程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20(01): 189-191 . 百度学术
23. 胡水娟,王雅琴,闫琴芬. 人性化沟通在缓解胃肠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20(04): 108-110 . 百度学术
24. 万小艳. 全程优质护理配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对咳血患者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20(05): 185-186 . 百度学术
25. 段鲁静,赵作静,王瑞,马建民.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无痛胃肠镜诊疗术患者生命体征、情绪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1): 96-98 . 百度学术
26. 刘丽芳. 全程整体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4): 120 . 百度学术
27. 卓傲. PDCA模式在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4): 124 . 百度学术
28. 林翠香,司徒丽萍,张宁,陈秀迎. 优质护理对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检查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当代医药论丛. 2020(12): 218-219 . 百度学术
29. 曾海云. 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4): 15-16+19 . 百度学术
30. 毛红玲,吴杨玲,魏小飞,代浩,杨雪,付羽婷. 体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05): 193-195 . 百度学术
31. 葛耐耐. 语言沟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护理中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 2020(34): 134-135 . 百度学术
32. 张莉. 精细健康干预对行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智慧健康. 2020(30): 156-157 . 百度学术
33. 吴诗虹. 优质护理干预在电子无痛胃肠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03): 171-173 . 百度学术
34. 郑瑶珍,衷爱华,李春梦. 全程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患者的效果.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4): 127-129 . 百度学术
35. 黄冬梅. 舒适护理对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名医. 2019(03): 210 . 百度学术
36. 李燕,谢娟,巫丽莎. 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胃肠镜检查术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11): 2-3 . 百度学术
37. 张小荣,卢伟丽. 综合心理护理在呼吸内镜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09): 101-103 . 百度学术
38. 金笑笑. 全程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0): 367-368 . 百度学术
39. 陈斌斌,陈新妹. 围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术中麻药用量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9(26): 104-106 . 百度学术
40. 刘乃真,谢文吉.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无痛胃镜中的护理干预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9(28): 83-85 . 百度学术
41. 赵云霞. 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2): 143 . 百度学术
42. 王丽君,顾晓燕. 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1): 125 . 百度学术
43. 李艳艳.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9): 238-239 . 百度学术
44. 周峰. 对接受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2): 275-277 . 百度学术
45. 孟兴宇,孙婉婷. 对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胃肠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3): 155 . 百度学术
46. 周燕妮,闫琳. 优质护理带教法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S2): 252-254 . 百度学术
47. 万敏. 对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胃肠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2018(19): 177-178 . 百度学术
48. 熊合明,金晓英.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结直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8): 152-154 . 百度学术
49. 刘善红,朱金早,谭金娉,罗子青,徐建晶. 探究在无痛胃肠镜诊疗中采用精细护理干预的效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15): 138-139 . 百度学术
50. 刘春燕,吴娟,吴慧娟. 全程整体护理应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8(12): 155-157 . 百度学术
51. 罗子青,肖文鑫.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中的应用.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06): 759-760 . 百度学术
52. 刘佳. 全程护理干预对胃肠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18(18): 172-173 . 百度学术
53. 孙国明,占文娟. 4R危机管理模式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17): 164-165 . 百度学术
54. 王军花,张利,周艳. 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心理的影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22): 164-165 . 百度学术
55. 赵君君. 对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预警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当代医药论丛. 2018(21): 254-255 . 百度学术
56. 温林芳. 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医疗装备. 2018(23): 197-198 . 百度学术
57. 段旭娟. 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前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35): 141-142 . 百度学术
58. 李永霞. 全程护理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评价. 心理月刊. 2018(11): 54 . 百度学术
59. 缪愿戍. 优质护理干预ICU肿瘤重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32): 170-172 . 百度学术
60. 常慧莉,韩俊萍. xx例无痛胃肠镜患者的护理管理分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4): 196-19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