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联体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余菊, 张艳, 解燕

余菊, 张艳, 解燕. 基于医联体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15): 82-84, 88. DOI: 10.7619/jcmp.20211631
引用本文: 余菊, 张艳, 解燕. 基于医联体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15): 82-84, 88. DOI: 10.7619/jcmp.20211631
YU Ju, ZHANG Yan, XIE Yan.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1, 25(15): 82-84, 88. DOI: 10.7619/jcmp.20211631
Citation: YU Ju, ZHANG Yan, XIE Yan.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1, 25(15): 82-84, 88. DOI: 10.7619/jcmp.20211631

基于医联体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473;R472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

  • 摘要:
      目的  建立医联体成员单位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方法  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29名护理人员进行同质化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资质准入证书。建立医联体成员单位的PICC维护网络,对PICC带管患者实施出院后同质化维护。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成绩,并比较本院门诊维护患者与医联体维护患者的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医联体维护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本院门诊维护患者的维护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与医联体维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维护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8.41%。
      结论  基于医联体的PICC同质化维护模式的建立与实施,能够为PICC带管出院患者提供同质化护理,有利于延续护理的开展,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 and to observe its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  A total of 29 nursing staff from the member units of the medical alliance were trained in homogenization, and the qualification access certificates were issued after passing the examination.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was implemented for patients with PICC. The theoretical and skill achievements of nursing staff, the maintenance compliance of discharged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and the patients'satisfaction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raining, the scores of theory and skill of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training (P < 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intenance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patient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hose in medical alliance (P>0.05),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medical alliance reached 98.41%.
      Conclusion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maintenance mode of PICC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 can provide homogeneous care for patients discharged with PICC,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care and improvement of patients'satisfaction.
  • 光动力疗法(PDT)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到达肿瘤部位的光敏剂产生光细胞毒性,从而对肿瘤局部予以精准靶向破坏的治疗方法[1-2]。由于具有靶向性和低毒副作用的优势, PDT已被证明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也可作为放化疗后局部梗阻症状明显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3-4]。但光敏剂存在于患者体内代谢过程,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易引发局部皮肤的光敏性皮炎、皮肤红肿以及全身反应等光毒性事件[5-6]。集束化护理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可靠优质循证护理,其核心是将各项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综合应用,提高护理工作的可操作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改善患者结局,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减少并发症[7-8]。本研究对PDT治疗复发性梗阻性食管癌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光动力疗法(PDT)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到达肿瘤部位的光敏剂产生光细胞毒性,从而对肿瘤局部予以精准靶向破坏的治疗方法[1-2]。由于具有靶向性和低毒副作用的优势, PDT已被证明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也可作为放化疗后局部梗阻症状明显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3-4]。但光敏剂存在于患者体内代谢过程,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易引发局部皮肤的光敏性皮炎、皮肤红肿以及全身反应等光毒性事件[5-6]。集束化护理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可靠优质循证护理,其核心是将各项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综合应用,提高护理工作的可操作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改善患者结局,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减少并发症[7-8]。本研究对PDT治疗复发性梗阻性食管癌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采用PDT治疗的复发性梗阻型食管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不适宜手术、放化疗的患者及老年食管癌患者; ②放化疗后或术后肿瘤复发食管梗阻者。排除标准: ①有光敏剂过敏史者; ②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③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者; ④食管癌合伴食管静脉曲张或侵及周围大血管风险者; ⑤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者; ⑥溃疡型病灶合并出血或估计病灶坏死后容易发生穿孔者。患者男16例、女14例,中位年龄(68.07±5.54)岁,平均卡氏体能状况评分(KPS) (77.69±5.99)分,体质量指数(BMI)平均(17.17±1.66) kg/m2; 肿瘤分期Ⅱ期13例、Ⅲ期8例、Ⅳ期9例; 病理类型为鳞癌20例、腺癌10例; 既往治疗史,手术治疗14例、化疗/免疫18例、放疗19例; 食管病灶中位长度(5.15±1.14) cm, 食管病灶最窄处中位直径(4.77±0.60) mm; 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为3级19例、4级1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YW2023-001-001),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采用PDT治疗的复发性梗阻型食管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不适宜手术、放化疗的患者及老年食管癌患者; ②放化疗后或术后肿瘤复发食管梗阻者。排除标准: ①有光敏剂过敏史者; ②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③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者; ④食管癌合伴食管静脉曲张或侵及周围大血管风险者; ⑤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者; ⑥溃疡型病灶合并出血或估计病灶坏死后容易发生穿孔者。患者男16例、女14例,中位年龄(68.07±5.54)岁,平均卡氏体能状况评分(KPS) (77.69±5.99)分,体质量指数(BMI)平均(17.17±1.66) kg/m2; 肿瘤分期Ⅱ期13例、Ⅲ期8例、Ⅳ期9例; 病理类型为鳞癌20例、腺癌10例; 既往治疗史,手术治疗14例、化疗/免疫18例、放疗19例; 食管病灶中位长度(5.15±1.14) cm, 食管病灶最窄处中位直径(4.77±0.60) mm; 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为3级19例、4级1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YW2023-001-001),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首先进行血卟啉皮试,确认皮试阴性后,将血卟啉注射液按5 mg/kg体质量配制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 h内避光滴注完, (24±2) h后进行PDT治疗。治疗设备: 医用PDT630Ⅱ型半导体激光光动力治疗仪、电子胃镜、光毒性检测仪。

    首先进行血卟啉皮试,确认皮试阴性后,将血卟啉注射液按5 mg/kg体质量配制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 h内避光滴注完, (24±2) h后进行PDT治疗。治疗设备: 医用PDT630Ⅱ型半导体激光光动力治疗仪、电子胃镜、光毒性检测仪。

    ① 成立光动力治疗护理全程集束化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有病区护士长1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责任护士1名(肿瘤专科护士),营养指导护士1名(营养专科护士),主治医师1名。团队查阅有关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使用、集束化护理等文献资料,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并制订患者治疗及护理流程,确定集束化护理措施。②环境及用物准备。告知患者避光环境是防止发生PDT治疗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光敏剂使用后要避免阳光和红光照射,否则身体照射部位易发生光敏反应。应指导家属购置防护墨镜、帽子、围巾后安排患者在单人房间,病房使用不透光窗帘、床帘,病房灯光开关统一关闭管理,防止患者不小心误触[9]。③心理护理。责任护士首先在PDT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必要时协助主治医师模拟治疗全过程,避免患者对治疗方法和暗室环境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确认患者熟悉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的声音,知晓PDT治疗的相关知识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其次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责任护士可以借助治疗成功的案例,或者邀请经历类似的患者现身说法,通过分享经验或解说心路历程,帮助患者重燃战胜疾病的希望[10]。④用药及饮食指导。加强光敏剂使用注意事项宣教,告知患者光敏剂使用前1周至用药后2周内避免使用可能会增加光敏反应的药物,如四环素类、磺胺类、酚噻嗪、磺脲类利尿药[11]; 同时应避免使用可能会降低光敏疗效的药物,包括可消除活性氧类或清除自由基的复合物,如二甲基亚砜、β-胡萝卜素,以及可减少凝血、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血栓素2抑制剂等。在饮食方面,嘱患者禁食海带、菠菜、莴苣、芹菜、火龙果、柠檬、芒果等光敏性食物[12]。应进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促进光敏剂从体内排出,同时建议患者多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营养专科护士制定营养膳食或行肠外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⑤用药安全保障。根据血管评估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如果选择外周静脉,应选择方便采取避光防护措施的前臂及肘部粗大静脉,避免选择手背静脉,并且使用24G留置针进行穿刺,不应使用钢针[13]。如外周静脉欠佳,则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PICC置管,减少避光环境下护士穿刺失败而发生的药物外渗。

    ① 成立光动力治疗护理全程集束化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有病区护士长1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责任护士1名(肿瘤专科护士),营养指导护士1名(营养专科护士),主治医师1名。团队查阅有关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使用、集束化护理等文献资料,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并制订患者治疗及护理流程,确定集束化护理措施。②环境及用物准备。告知患者避光环境是防止发生PDT治疗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光敏剂使用后要避免阳光和红光照射,否则身体照射部位易发生光敏反应。应指导家属购置防护墨镜、帽子、围巾后安排患者在单人房间,病房使用不透光窗帘、床帘,病房灯光开关统一关闭管理,防止患者不小心误触[9]。③心理护理。责任护士首先在PDT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必要时协助主治医师模拟治疗全过程,避免患者对治疗方法和暗室环境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确认患者熟悉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的声音,知晓PDT治疗的相关知识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其次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责任护士可以借助治疗成功的案例,或者邀请经历类似的患者现身说法,通过分享经验或解说心路历程,帮助患者重燃战胜疾病的希望[10]。④用药及饮食指导。加强光敏剂使用注意事项宣教,告知患者光敏剂使用前1周至用药后2周内避免使用可能会增加光敏反应的药物,如四环素类、磺胺类、酚噻嗪、磺脲类利尿药[11]; 同时应避免使用可能会降低光敏疗效的药物,包括可消除活性氧类或清除自由基的复合物,如二甲基亚砜、β-胡萝卜素,以及可减少凝血、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血栓素2抑制剂等。在饮食方面,嘱患者禁食海带、菠菜、莴苣、芹菜、火龙果、柠檬、芒果等光敏性食物[12]。应进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纤维素的食物,促进光敏剂从体内排出,同时建议患者多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营养专科护士制定营养膳食或行肠外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⑤用药安全保障。根据血管评估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如果选择外周静脉,应选择方便采取避光防护措施的前臂及肘部粗大静脉,避免选择手背静脉,并且使用24G留置针进行穿刺,不应使用钢针[13]。如外周静脉欠佳,则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PICC置管,减少避光环境下护士穿刺失败而发生的药物外渗。

    ① 血卟啉皮试。用药前首先进行过敏试验,具体步骤为将规格为5 mL/支、剂量为25 mg的血卟啉注射液药品从恒温冰箱中取出,于避光环境下静置30 min, 待药物从冰水混合物状态恢复至液体状态,取原液0.2 mL在患者清洁的前臂做皮肤划痕试验,观察15 min, 如局部无硬结、红肿则判断结果为阴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侧前臂做生理盐水划痕对照试验[14]。②光敏剂输注。严格按照患者体质量标准计算剂量(血卟啉注射液5 mg/kg), 用注射器抽取所需剂量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将输液袋置于避光袋中,袋外粘贴输液卡,使用避光输液器输注。输注前先抽回血,确定输液导管在静脉内,再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后连接输液,告知患者输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暴露部位红肿、恶心等不良反应,输液结束后会消失,防止患者紧张。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保证穿刺部位无渗漏, 60 min内输注完毕,留置针应冲管后拔除, PICC应行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

    ① 血卟啉皮试。用药前首先进行过敏试验,具体步骤为将规格为5 mL/支、剂量为25 mg的血卟啉注射液药品从恒温冰箱中取出,于避光环境下静置30 min, 待药物从冰水混合物状态恢复至液体状态,取原液0.2 mL在患者清洁的前臂做皮肤划痕试验,观察15 min, 如局部无硬结、红肿则判断结果为阴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侧前臂做生理盐水划痕对照试验[14]。②光敏剂输注。严格按照患者体质量标准计算剂量(血卟啉注射液5 mg/kg), 用注射器抽取所需剂量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将输液袋置于避光袋中,袋外粘贴输液卡,使用避光输液器输注。输注前先抽回血,确定输液导管在静脉内,再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后连接输液,告知患者输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暴露部位红肿、恶心等不良反应,输液结束后会消失,防止患者紧张。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保证穿刺部位无渗漏, 60 min内输注完毕,留置针应冲管后拔除, PICC应行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

    ① 避光护理。严格执行避光措施,治疗后第1天患者只能待在病床上,不可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佩戴防护墨镜,限制探视,持续使用避光窗帘和床帘。晚间用功率≤60W的黄炽灯泡台灯床帘外照明。第2~7天可逐渐增加室内照明光线,患者自身仍需避光保护。责任护士每班观察皮肤及眼周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患者皮肤出现红斑、肿胀、色素沉着、瘙痒等光敏性皮炎症状,应局部冷敷,遵医嘱使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必要时请皮肤科会诊[15]。②安全防护。主要是防跌倒及坠床的安全隐患,具体措施为: 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及陪护对防跌倒、坠床措施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补充纠正。查看日常用品的摆放位置是否固定,评价患者及陪护对病房活动路线是否熟悉,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因为按呼叫铃发生坠床事件,外出检查需有人全程搀扶保证安全。③饮食护理。一旦梗阻缓解后,患者的进食欲望会增强,责任护士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于治疗后24 h给予冷流质,逐渐改为半流质,少量多餐,餐后适当饮水以保持食管内壁清洁,切忌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以防食管异物梗阻或食管穿孔、食管出血发生。④光敏试验。光敏试验是专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直接决定患者的活动环境和范围,也是减少发生光敏反应的措施之一。光毒性检测至少每周1次,连续4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要教会患者简易光毒性检测方法以便出院后自行实施,即取一黑纸袋,在纸袋上剪一直径为1 cm的小孔,患者将左手或右手放入袋中,手背皮肤暴露于小孔,在阳光下照射10 min, 如小孔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说明还需继续避光,如局部皮肤正常则可解除避光[16]

    ① 避光护理。严格执行避光措施,治疗后第1天患者只能待在病床上,不可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佩戴防护墨镜,限制探视,持续使用避光窗帘和床帘。晚间用功率≤60W的黄炽灯泡台灯床帘外照明。第2~7天可逐渐增加室内照明光线,患者自身仍需避光保护。责任护士每班观察皮肤及眼周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患者皮肤出现红斑、肿胀、色素沉着、瘙痒等光敏性皮炎症状,应局部冷敷,遵医嘱使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必要时请皮肤科会诊[15]。②安全防护。主要是防跌倒及坠床的安全隐患,具体措施为: 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及陪护对防跌倒、坠床措施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补充纠正。查看日常用品的摆放位置是否固定,评价患者及陪护对病房活动路线是否熟悉,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因为按呼叫铃发生坠床事件,外出检查需有人全程搀扶保证安全。③饮食护理。一旦梗阻缓解后,患者的进食欲望会增强,责任护士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于治疗后24 h给予冷流质,逐渐改为半流质,少量多餐,餐后适当饮水以保持食管内壁清洁,切忌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以防食管异物梗阻或食管穿孔、食管出血发生。④光敏试验。光敏试验是专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直接决定患者的活动环境和范围,也是减少发生光敏反应的措施之一。光毒性检测至少每周1次,连续4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要教会患者简易光毒性检测方法以便出院后自行实施,即取一黑纸袋,在纸袋上剪一直径为1 cm的小孔,患者将左手或右手放入袋中,手背皮肤暴露于小孔,在阳光下照射10 min, 如小孔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说明还需继续避光,如局部皮肤正常则可解除避光[16]

    PDT治疗3 d后,采用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法对吞咽困难进行初步评定, PDT治疗4周后,按照2020版中国食管癌光动力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结合RECIST 1.1标准对PDT疗效进行评价,不良反应采用NCI CTCAE 4.0标准,采用KPS评估体能状况,采用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法对吞咽困难进行分级,采用BMI通用标准评价体质量变化。分别统计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副反应。

    PDT治疗3 d后,采用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法对吞咽困难进行初步评定, PDT治疗4周后,按照2020版中国食管癌光动力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结合RECIST 1.1标准对PDT疗效进行评价,不良反应采用NCI CTCAE 4.0标准,采用KPS评估体能状况,采用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法对吞咽困难进行分级,采用BMI通用标准评价体质量变化。分别统计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副反应。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PDT治疗,治疗后3 d, 所有病例吞咽困难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4周时综合评价,吞咽困难显著改善,疗效判定ORR 63.33%, DCR 96.67%; 治疗前后KPS、BMI、食管中位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1

    表  1  PDT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x±s)[n(%)]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KPS/分 77.69±5.99 84.62±6.60*
    BMI/(kg/m2) 17.17±1.66 18.08±1.60*
    食管病灶最窄处中位直径/mm 4.77±0.60 8.92±0.64*
    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 2级 0 25(83.33)
    3级 19(63.33) 5(16.67)
    4级 11(36.67) 0
    PDT: 光动力疗法; KPS: 卡氏体能状况评分; BMI: 体质量指数。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PDT治疗,治疗后3 d, 所有病例吞咽困难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4周时综合评价,吞咽困难显著改善,疗效判定ORR 63.33%, DCR 96.67%; 治疗前后KPS、BMI、食管中位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1

    表  1  PDT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x±s)[n(%)]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KPS/分 77.69±5.99 84.62±6.60*
    BMI/(kg/m2) 17.17±1.66 18.08±1.60*
    食管病灶最窄处中位直径/mm 4.77±0.60 8.92±0.64*
    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 2级 0 25(83.33)
    3级 19(63.33) 5(16.67)
    4级 11(36.67) 0
    PDT: 光动力疗法; KPS: 卡氏体能状况评分; BMI: 体质量指数。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PDT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胸骨后疼痛4例、发热3例,均在对症处理及有效护理配合后症状缓解, 1例有冠心病基础的女性患者在注入光敏剂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使用胺碘酮后缓解, 1例男性患者出院后未按要求在阳光直射下活动后出现面部口唇红肿,抗过敏治疗后缓解。

    PDT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胸骨后疼痛4例、发热3例,均在对症处理及有效护理配合后症状缓解, 1例有冠心病基础的女性患者在注入光敏剂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使用胺碘酮后缓解, 1例男性患者出院后未按要求在阳光直射下活动后出现面部口唇红肿,抗过敏治疗后缓解。

    PDT最初被用作阻塞性食管癌患者的姑息性局部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PDT也被用于放疗后局部失败而其他治疗方式困难的食管癌患者[17]。本组病例均为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失败的患者,进食梗阻症状均在3级或以上,经过PDT治疗和集束化护理后,所有病例进食梗阻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KPS分值提高,体质量指数增加,说明PDT治疗和集束化护理对改善复发性食管癌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集束化护理针对患者某个方面的问题,予以一系列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所面临的困境[7]。对复发梗阻性食管癌患者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疾病带来的心理障碍,梗阻引起的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将这些问题集中干预管理,应用于临床实践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18]证明,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食管癌局部复发和梗阻影响进食者则更易出现心理障碍。食管肿瘤患者多表现为负性心理反应,包括恐惧、回避、幻想、抑郁及依赖心理等。相关研究[19]表明,负性心理反应可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及恶化。复发性食管癌患者进食障碍导致患者极度营养不良,导致体质量下降、咳嗽、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还会合并严重的心理障碍,而负性心理又反过来作用于躯体,从而导致恶液质发生,加重病情。针对这类肿瘤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控制其心理波动,对提高患者PDT治疗效果、缓解进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经综合治疗护理后,患者饮水、进食等情况得到改善,患者逐渐能够独立饮食,降低了对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依赖性,有利于患者自尊感的建立,另外得益于饮食能力的提高,患者饮食内容随之丰富,有利于减少患者对单一食物的厌恶感,保持患者饮食期间心情愉悦。而因食管梗阻引起的咳嗽、呕吐等不适症状的缓解,减轻了患者生理不适,帮助患者缓解了负性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病例中1例有冠心病基础的女性患者在注入光敏剂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时发现后经胺碘酮治疗后恢复窦律, 1例男性患者出院后未按要求在阳光直射下活动后出现面部口唇红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无相关死亡病例,与文献[20]报道相似。

    PDT最初被用作阻塞性食管癌患者的姑息性局部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PDT也被用于放疗后局部失败而其他治疗方式困难的食管癌患者[17]。本组病例均为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失败的患者,进食梗阻症状均在3级或以上,经过PDT治疗和集束化护理后,所有病例进食梗阻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KPS分值提高,体质量指数增加,说明PDT治疗和集束化护理对改善复发性食管癌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集束化护理针对患者某个方面的问题,予以一系列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所面临的困境[7]。对复发梗阻性食管癌患者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疾病带来的心理障碍,梗阻引起的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将这些问题集中干预管理,应用于临床实践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18]证明,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食管癌局部复发和梗阻影响进食者则更易出现心理障碍。食管肿瘤患者多表现为负性心理反应,包括恐惧、回避、幻想、抑郁及依赖心理等。相关研究[19]表明,负性心理反应可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及恶化。复发性食管癌患者进食障碍导致患者极度营养不良,导致体质量下降、咳嗽、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还会合并严重的心理障碍,而负性心理又反过来作用于躯体,从而导致恶液质发生,加重病情。针对这类肿瘤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控制其心理波动,对提高患者PDT治疗效果、缓解进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经综合治疗护理后,患者饮水、进食等情况得到改善,患者逐渐能够独立饮食,降低了对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依赖性,有利于患者自尊感的建立,另外得益于饮食能力的提高,患者饮食内容随之丰富,有利于减少患者对单一食物的厌恶感,保持患者饮食期间心情愉悦。而因食管梗阻引起的咳嗽、呕吐等不适症状的缓解,减轻了患者生理不适,帮助患者缓解了负性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病例中1例有冠心病基础的女性患者在注入光敏剂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时发现后经胺碘酮治疗后恢复窦律, 1例男性患者出院后未按要求在阳光直射下活动后出现面部口唇红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无相关死亡病例,与文献[20]报道相似。

  • 表  1   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定期维护依从 并发症
    静脉炎 导管相关血栓 堵管 穿刺点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断管
    本院门诊维护组 278 276(99.28) 10(3.60) 4(1.44) 3(1.08) 8(2.88) 0 0
    医联体维护组 63 62(98.41) 3(4.76) 2(3.17) 1(1.59) 2(3.17) 0 0
    下载: 导出CSV
  • [1] 卫生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 等.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J]. 中国卫生, 2010, 21(12): 1057-10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YA201012000.htm
    [2] 王艳, 王加凤, 胡娅莉, 等. 医联体背景下半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的探索及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23): 41-43.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6.23.041
    [3] 陈梦云, 蔡莹莹. 医联体内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同质化培训[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 17(4): 333-338.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0.04.012
    [4] 刘英慧, 高颖, 王晓青. 院内资质认证在PICC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17): 127-129. doi: 10.3969/j.issn.1006-7256.2020.17.045
    [5] 凌瑛, 应燕萍, 陈莹莹, 等. 基于区域协同护理的PICC维护网络体系构建与实施[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 19(5): 652-65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9.05.003
    [6] 沈丽娟, 董利英, 韩慧, 等. 医院社区一体化PICC维护技术推广网络的构建与实施[J]. 医院管理论坛, 2019, 36(1): 75-77. doi: 10.3969/j.issn.1671-9069.2019.01.025
    [7] 杨靖华, 曹岳蓉, 马晓峰, 等. 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在医联体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21): 122-124.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8.21.050
    [8] 李芃, 张华甫, 郑瑞双, 等. 静脉通路护理门诊患者PICC维护体验及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0): 957-95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SJX201910027.htm
    [9] 周娟, 孙艳. 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在医联体内PICC导管维护的护理实践[J]. 现代医学, 2016, 44(11): 1627-163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YX201611035.htm
    [10] 陈玉, 卓慧, 郑永红. 影响PICC置管患者门诊导管维护依从性的风险因素及风险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18): 46-4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CY201918020.htm
    [11] 戚晓梅, 任国琴, 赵世娣. 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医联体"三段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术的推广模式与效果[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 38(1): 120-1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YSB201801021.htm
    [12]

    Infusion Nurses Society.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 J Infus Nurs, 2016, 39(1s): 44-88.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resolve/reference/PMED?id=16429002

    [13] 黄琼珊, 蔡莹莹, 陈梦云, 等. 医联体内护士PICC维护知识掌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 2020, 19(8): 1-6. doi: 10.3969/j.issn.1671-8283.2020.08.001
    [14] 刘琳, 刘敏, 唐文凤, 等. 有关PICC延续护理手册内容的质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6, 30(4): 1238-12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HZ201610027.htm
    [15] 夏平英, 周剑英, 戴诊娟, 等. 三医联动下PICC维护网的构建与实践[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5): 56-59.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5.056
  • 期刊类型引用(6)

    1. 李月轩,王晓东,陈玮玮,田晓阳,闫鑫,李士学,裴世深. 靶点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5(01): 65-68+73 . 百度学术
    2. 孙金国.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局部浸润麻醉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患者的影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16): 86-88 . 百度学术
    3. 华海倩,李现林,张也. 通痹舒筋丸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护理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18): 2685-2688 . 百度学术
    4. 孙晓飞,张子甲,田军涛. 低温等离子射频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医药论坛杂志. 2021(02): 94-97 . 百度学术
    5. 贺红庆,张士铭,朱丽霞. 强离子隙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效果. 医药论坛杂志. 2021(05): 107-110 . 百度学术
    6. 刘姣,谭波涛,虞乐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3): 82-8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4
  • HTML全文浏览量:  177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4-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9-27
  • 发布日期:  2021-08-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