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entive effect of 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 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 concept on delirium in patients in coronary care unit
-
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CASH)理念对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患者谵妄的预防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136例CCU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1年6月—2022年3月采用常规防范谵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69), 将2022年4月—2023年1月采用eCASH理念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67)。比较2组患者谵妄预防效果、躁动镇静情况、CCU住院时间以及认知功能。
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4.48%, 低于对照组的17.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C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2组Richmond躁动与镇静量表(RA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镇静药物(瑞捷、丙泊酚)平均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eCASH理念的镇痛镇静调控方案可降低CCU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其躁动镇静情况及认知功能。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 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 (eCASH)concept on delirium in patients in coronary care unit(CCU).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36 CCU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une 2021 to January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delirium prevention care from June 2021 to March 2022 were included in control group (n=69), and patients received eCASH philosophy care from April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included in observation group (n=67). Delirium prevention effect, condition of restlessness and sedation, CCU length of sta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deliriu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7.39%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uration of delirium and CCU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 (RASS) and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 (MoC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wo groups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average dose of analgesic and sedative drugs (propofol and reg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The analgesic and sedative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eCASH concep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lirium,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delirium and hospital stay, and improve the agitation seda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CCU patients.
-
目前,中国儿童矮小症患病率约为3%[1]。矮小症不仅受内分泌激素调节,还与生长环境和父母身高等因素有关。随着影响因素的增多,矮小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调查[3]发现约90%的身材矮小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影响矮小症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4-5]。探讨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对预防和治疗矮小症至关重要[6]。目前,关于构建儿童矮小症发生的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分析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等辖区的儿童,每个区抽取10条街道,每条街道抽取2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7~12周岁的儿童25例。共抽取1 5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有效问卷1 422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纳入标准: ①符合《现代儿科内分泌学》[7]中儿童矮小症的诊断标准者; ②四肢健全、无智力缺陷者; ③年龄3~12岁者; ④儿童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①骨骼发育障碍者; ②颅内肿瘤者; ③染色体疾病者; ④慢性全身性疾病者; ⑤严重营养不良者; ⑥接受过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资料收集
采用自制的一般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出生时体质量指数(BMI)、矮小症家族史、母亲身高、父亲身高、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牛奶摄入情况、睡眠时间、腹泻情况、体育锻炼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年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BMI、牛奶摄入情况、睡眠时间、体育锻炼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性别、分娩方式、矮小症家族史、母亲身高、父亲身高、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腹泻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将确定的影响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矮小症发生率
1422例儿童中,矮小症71例,发生率为4.99%。
2.2 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矮小症发生情况将儿童分为正常组1 351例和矮小症组71例。矮小症组与正常组儿童在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x±s)因素 分类 n 矮小症组(n=71) 正常组(n=1 351) χ2/t P 性别 男 678 39(5.75) 639(94.25) 1.575 0.210 女 744 32(4.30) 712(95.70) 年龄/岁 9.22±1.20 9.31±1.16 0.636 0.525 分娩方式 剖宫产 434 24(5.53) 410(94.47) 0.380 0.538 顺产 988 47(4.76) 941(95.24) 出生体质量/kg 3.30±0.72 3.84±0.75 5.529 <0.001 出生时体质量指数 <2.5 kg/m2 227 13(5.73) 214(94.27) 0.307 0.580 ≥2.5 kg/m2 1 195 58(4.85) 1 137(95.15) 矮小症家族史 有 85 45(52.94) 40(47.06) 438.145 <0.001 无 1 337 26(1.94) 1 311(98.06) 母亲身高 ≤158 cm 649 38(5.86) 611(94.14) 1.871 0.171 >158 cm 773 33(4.27) 740(95.73) 父亲身高 ≤170 cm 671 41(6.11) 630(93.89) 3.344 0.067 >170 cm 751 30(3.99) 721(96.01) 父母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353 11(3.12) 342(96.88) 3.510 0.173 高中或中专 436 25(5.73) 411(94.27) 大专及以上 633 35(5.53) 598(94.47) 家庭月收入 <5 000元人民币 751 38(5.06) 713(94.94) 0.015 0.902 ≥5 000元人民币 671 33(4.92) 638(95.08) 牛奶摄入情况/(mL/d) 135.30±18.25 172.86±22.30 10.234 <0.001 睡眠时间/(h/d) 8.85±0.96 9.12±1.23 1.820 0.069 腹泻情况 频繁 751 41(5.46) 710(94.54) 0.730 0.393 偶尔或无 671 30(4.47) 641(95.53) 体育锻炼/(h/周) 1.85±0.52 3.36±0.47 26.242 <0.00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因素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出生体质量(实测值)、矮小症家族史(有=1, 无=0)、牛奶摄入情况(实测值)、体育锻炼(实测值)纳入自变量,是否发生矮小症纳入状态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均是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 2。
表 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因素因素 B SE Wald χ2 P OR 95%CI 出生体质量 -1.554 0.622 6.238 0.013 0.211 0.062~0.716 牛奶摄入情况 -0.080 0.021 15.161 <0.001 0.923 0.886~0.961 体育锻炼 -7.822 1.409 30.840 <0.001 0.001 0.002~0.006 矮小症家族史 0.970 0.210 21.353 <0.001 2.639 1.749~3.983 常量 37.495 6.784 30.546 <0.001 — — 2.4 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
将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引入R软件,建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每降低1 kg, 评分相应增加4.4分; 牛奶摄入每降低40 mL/d, 评分增加8分; 体育锻炼每降低1 h/周,评分相应增加22分; 有矮小症家族史者,评分为10.8分。见图 1。
2.5 列线图模型的验证
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 0.856~0.938), 区分度较好,见图 2。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校准曲线斜率趋近于1, 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5.020, P=0.740, 一致性较好,见图 3。
3. 讨论
矮小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受遗传和后天因素等影响[8-9]。以年龄、性别、种族相同的儿童为基准,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可以判定为儿童矮小症,其症状表现为生长缓慢、四肢短、身材矮小、头部较大等[10]。儿童矮小症的主要危害有影响最终身高、导致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自卑和自闭,严重影响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11]。
本研究发现1 422例儿童中矮小症71例,发生率为4.99%, 提示扬州市矮小症发生的比率相对较高,家长应高度重视儿童身高状况。本研究还发现,矮小症组的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均是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 出生低体质量儿一般是因怀孕期间母亲营养不良、胎盘因素不能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所致,亦或是胎儿自身有一些疾病导致宫内发育迟缓。相较于正常体质量儿,出生低体质量儿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较差,免疫系统、消化系统都比较脆弱,其在儿童期追赶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十分困难,导致身高、体质量增加缓慢,容易发生儿童矮小症[12-13]。
身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占比高达70%, 如果家族身高普遍矮小,儿童将来也矮小的可能性比较大,增加了儿童矮小症的发生风险[14], 这与杜娟等[15]研究结果一致。牛奶是重要的营养品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所含的营养素较为全面,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吸收,最适合儿童、老人及患者食用。坚持饮用纯牛奶可以促进儿童生长激素分泌,使儿童不断长高。此外,纯牛奶还含有大量钙质,通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可以逐渐沉积于骨骼部位,促进骨骼、骨骺不断生长,有利于儿童身高的增长[16-17]。体育锻炼的益处: ①可以刺激儿童的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儿童的生长主要是靠生长激素调控,生长激素分泌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就不会矮。如果生长激素缺乏,那儿童就可能会出现矮小症这类的疾病。②儿童时期的新陈代谢很好,抓住这个时期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加强骨细胞的血液供应,促进儿童长骨的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骨的线性生长。③户外体育锻炼可以让儿童更长时间接触到阳光,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有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儿童长高[18-19]。同时,还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本研究基于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4项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效能,其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提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的不足: 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有所偏差,后续将扩大样本量并开展多中心研究; ②本研究并未对71例患儿进行病因诊断,仅对矮小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后续还需结合基础实验继续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出生体质量、矮小症家族史、牛奶摄入情况、体育锻炼4项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儿童矮小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及一致性较好,能够为临床拟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表 1 2组认知功能比较(x±s)
分 指标 时点 对照组(n=69) 观察组(n=67) 定向力 干预前 3.91±0.74 3.87±0.68 干预后 4.38±0.59* 5.03±0.47*# 视空间执行能力 干预前 2.14±0.51 2.21±0.44 干预后 3.34±0.42* 4.27±0.56*# 语言流畅 干预前 1.79±0.47 1.67±0.54 干预后 2.38±0.69* 2.71±0.53*# 命名 干预前 2.15±0.46 2.20±0.51 干预后 2.71±0.44* 3.07±0.52*# 注意 干预前 3.41±0.47 3.39±0.43 干预后 4.16±0.55* 4.68±0.59*# 记忆 干预前 2.25±0.39 2.18±0.36 干预后 3.07±0.44* 3.68±0.53*# 延迟记忆 干预前 2.71±0.59 2.66±0.53 干预后 3.17±0.43* 3.69±0.51*#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
[1] 吕静, 夏文兰, 余秋丽, 等. 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老年科心脏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 38(9): 1282-1285. [2] 王佳怡, 孙霁雯, 张雯澜, 等. eCASH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 29(14): 1939-1944. [3] 杨彦楠, 杨欣刚, 姚钧, 等. eCASH镇痛镇静策略与每日唤醒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效果比较[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5(2): 165-168. doi: 10.3969/j.issn.1000-1905.2021.02.014 [4] 肖盛华, 程洁, 刘志锋, 等. 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在ICU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23, 20(10): 96-99. [5] HUANG Z Y, KOHLER I V, KÄMPFEN F. A single-item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measure for assessing depress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Community Ment Health J, 2020, 56(2): 355-367. doi: 10.1007/s10597-019-00469-7
[6] BARDWELL J, BRIMMER S, DAVIS W. Implementing the ABCDE bundle, 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and 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 to reduce ventilation time[J]. AACN Adv Crit Care, 2020, 31(1): 16-21. doi: 10.4037/aacnacc2020451
[7] 成晶, 席明霞, 周朝阳, 等. eCASH策略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效果评价[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20): 27-30. [8] CARDOSO F S, KOK B, DONG V, et al. Post liver transplantation delirium assessment using the CAM-ICU-7 scale: a cohort analysis[J]. Can Liver J, 2023, 6(2): 261-268. doi: 10.3138/canlivj-2022-0037
[9] 张立秀, 刘雪琴.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 护理研究, 2007, 21(31): 2906-2907. [10] 孙丹丹, 柴文昭, 郭海凌, 等. 不同类型谵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现状及临床结局比较[J].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7): 778-78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8.07.002 [11] 焦雪萍, 刘瑞云, 李文娟, 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对ICU肿瘤重症患者谵妄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21, 36(6): 1-4. [12] 徐璐, 陆冰夏. 脑外伤重症患者中应用基于意识模糊评估法的谵妄预防护理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 42(3): 493-497. [13] 吴莺, 黄珏, 陈黎佳. 改良eCASH策略与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患者谵妄预防干预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5): 761-764. [14] 韩汝宁, 陈春丽, 彭雅琴, 等. eCASH理念结合早期分级康复训练在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9): 1280-1284. [15] 卞红, 刘海英, 杨正宇, 等. eCASH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10): 38-41. [16] 李莉. 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21, 35(16): 2895-2899. -
期刊类型引用(1)
1. 许丽,陈竟男. 丙泊酚联合舒适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 吉林医学. 2024(09): 2239-224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8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