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和美观效果评价

朱海龙, 张璇

朱海龙, 张璇.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和美观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3): 64-66, 70. DOI: 10.7619/jcmp.201913018
引用本文: 朱海龙, 张璇.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和美观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3): 64-66, 70. DOI: 10.7619/jcmp.201913018
ZHU Hailong, ZHANG Xuan. Evaluation on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aesthet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benign breast tumor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13): 64-66, 70. DOI: 10.7619/jcmp.201913018
Citation: ZHU Hailong, ZHANG Xuan. Evaluation on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aesthet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benign breast tumor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9, 23(13): 64-66, 70. DOI: 10.7619/jcmp.201913018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和美观效果评价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张璇

  • 中图分类号: R737.9

Evaluation on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aesthet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benign breast tumors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肿瘤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手术效果和美观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乳腺外科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外科切除手术。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和患者意愿分成2组,其中38例接受传统切除手术的为传统组, 4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的为微创组。比较2组手术临床指标、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美观效果。术后1年随访比较2组复发情况。
      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1 d VAS评分显著较低,瘢痕长度显著较短(P < 0.01); 微创组手术并发症率为9.52%, 低于传统组的28.95%, 美观效果优良率为95.24%, 显著高于传统组的76.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传统组随访1年复发1例,微创组无复发患者, 2组1年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不仅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术后乳房美观效果更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and aesthet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benign breast tumor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benign breast tumor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underwent excision surger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allocation and patients' willingnes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aditional group(n=38) was given traditional resection surgery,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group(n=42) were treated by ultrasound-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rotary excision.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VAS score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aesthe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currence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1 year follow-up.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cision healing time was earlier, bleeding volume, visual analogue pain (VAS) score was less and scar length was shorter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group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group (P < 0.01);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group was 9.52%, which was lower than 28.95%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aesthetic effect rate was 95.24%, which was higher than 76.32% of traditional group(P < 0.05). There was one recurrence ca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no recurrence cas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ne-year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een(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breast tumors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complications and trauma, but also has better aesthetic effect after operation.
  • 乳腺良性肿瘤多为无痛性肿块,初期较少但生长迅速,常见良性肿瘤有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脂肪瘤、乳腺平滑肌瘤、乳腺错构瘤、乳腺神经纤维瘤和乳腺血管瘤等[1-2]。该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随肿物生长可引起患者乳房疼痛、肿胀和乳腺小叶增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传统的乳腺肿块切除术效果确切,但手术易出现切口感染、血肿和疼痛等并发症,且术后瘢痕比较明显,乳房美观效果较差,给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造成自卑、失落等负面情绪[3]。随着微创技术在乳腺外科的发展和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以本院乳腺外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触诊检查发现乳房有单个或多个肿块,肿块有滑动感,患者主诉无痛或轻微胀痛感,进一步经超声、乳房X线摄片、MRI或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②患者年龄20~50岁,具备沟通能力,知晓本研究目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哺乳、妊娠期妇女; ②患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或其他恶性肿瘤; ③合并凝血、免疫功能障碍或严重感染; ④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者; ⑤依从性较差难以配合研究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医学研究伦理原则。

    根据随机分配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将纳入的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传统组(n=38)和微创组(n=42)。其中传统组年龄20~50岁,平均(33.81±6.17)岁; 肿块直径0.6~2.3 cm, 平均(1.36±0.34) cm; 根据罩杯尺寸=胸围-下胸围公式,测得A、B罩杯17例, C、D罩杯19例, E罩杯及以上2例。微创组年龄20~50岁,平均(33.59±6.20)岁; 肿块直径0.5~2.4 cm, 平均(1.37±0.32) cm; 乳房A、B罩杯18例, C、D罩杯21例, E罩杯及以上3例。2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详细检查并给予心理安抚、局部消毒等常规护理,均由具有≥3年乳腺外科经验医师主刀和同组护士给予围术期护理。

    传统组行传统乳腺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常规局部麻醉、消毒处理,暴露术区,病变部位行长度约3 cm的放射状切口,暴露肿瘤并与乳腺组织分离切除,电凝止血后清洁消毒创口,术后加压缝合包扎。微创组术前超声检查明确肿块大小、位置、形状和数量等,用“十”字交叉定位法在体表标记好肿瘤位置,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乳晕、乳腺外侧缘或下皱壁隐蔽处为进针点,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尽可能美观、安全。在超声引导下用长针头将局麻药物注射至肿块两侧、底部和穿刺创道,用尖刀切开进针点皮肤范围,切口长度约3 mm。超声引导下将麦默通旋切刀置于肿块正后方,旋切刀切割槽对准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切割,直至肿块被完全切除,仔细清理肿块切除部位的出血,局部压迫10 min后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均给予预防感染、切口清洁消毒、饮食指导等护理,并通过来院复查、电话、微信等方式随访1年。

    统计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 d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长度等围术期指标。VAS评分由患者自评,得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同时,统计2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及1年复发情况。愈合后由2名未参与本研究、≥5年乳腺外科经验医师评价乳房手术美观效果,二者共同讨论得出一致结论。评价标准: ①优: 乳房外观恢复正常,形态自然对称,无缺损变形且瘢痕不明显; ②良: 乳房外观基本正常,形态较为协调对称,患侧瘢痕较为轻微; ③差: 未达到优良标准者,乳房外观变形或瘢痕明显等。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微创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1 d 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长度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 < 0.05), 见表 1

    表  1  2组乳腺肿瘤切除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术后1 d VAS评分/分 切口愈合时间/d 术后瘢痕长度/mm
    传统组 38 33.51±9.23 13.62±3.71 4.39±1.27 6.30±1.74 31.28±4.16
    微创组 42 17.48±4.27* 5.28±1.24* 3.47±1.04* 3.56±1.12* 2.82±0.64*
    与传统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 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8.95%; 美观效果优良率为95.24%, 显著高于传统组的76.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2

    表  2  2组手术并发症和美观效果比较[n(%)]
    组别 n 手术并发症 乳房美观效果
    感染 血肿 疼痛 合计 总优良
    传统组 38 2(5.26) 3(7.89) 6(15.79) 11(28.95) 9(23.68) 20(52.63) 9(23.68) 29(76.32)
    微创组 42 0 1(2.38) 3(7.14) 4(9.52)* 26(61.90) 14(33.33) 2(4.76) 40(95.24)*
    与传统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截至1年随访期末,传统组有效随访31例,其中1例复发,复发率3.23%; 微创组有效随访36例,无复发病例。2组乳腺良性肿瘤1年复发率无显著差异(χ2=1.179, P>0.05)。

    随着微创理念的广泛应用和女性愈发重视对“美”的追求,传统乳腺肿瘤切除术的弊端日益凸显,亟需寻找一种兼顾微创、安全和乳房美观的术式。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由真空抽吸泵、旋切刀组成,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活检系统[4-5]。有报道[6]指出,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肿块进行反复切割,能在不退出外套针情况下获取手术切除标本并移除,且一次穿刺即可获取多个标本,为良性肿瘤的检出和微创切除提供了条件。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和临床应用,在乳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体现出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瘢痕不明显等优点,深受患者青睐。

    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术后1 d VAS评分和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组,与林力生等[7]研究结论相吻合,体现出微创旋切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疼痛的优势。原因在于微创旋切术在超声引导下能精确定位和切除病灶,一些深部病灶或较小肿瘤也能充分切除,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手术切口长度仅为3 mm, 出血少,节约了清洁创口时间和省去了缝合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和缩短创口愈合时间[8]。本研究显示,微创组术后仅出现1例血肿和3例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说明微创旋切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好。术后瘢痕长度是影响乳房美观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乳腺肿瘤切除术受切口较长和缝合包扎操作影响,不仅愈合恢复较慢,而且术后瘢痕也比较明显。传统切除术主要依靠术前超声定位确定肿块位置,术中为达到肿瘤彻底切除的效果往往会扩大切除范围,对乳房损伤较大,术后易出现乳头偏斜和瘢痕明显等缺点[9-10]。本研究中传统组仅有9例患者乳房恢复正常美观效果,优良率明显低于微创组,与文献[11-12]结论相似,说明微创旋切术在精确微创切除肿瘤的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乳房的术后美观效果,符合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乳腺良性肿瘤切除不彻底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1年随访显示传统组有1例复发,微创组无复发,也说明微创旋切术的手术效果彻底、疗效显著的优点。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有效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表  1   2组乳腺肿瘤切除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术后1 d VAS评分/分 切口愈合时间/d 术后瘢痕长度/mm
    传统组 38 33.51±9.23 13.62±3.71 4.39±1.27 6.30±1.74 31.28±4.16
    微创组 42 17.48±4.27* 5.28±1.24* 3.47±1.04* 3.56±1.12* 2.82±0.64*
    与传统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手术并发症和美观效果比较[n(%)]

    组别 n 手术并发症 乳房美观效果
    感染 血肿 疼痛 合计 总优良
    传统组 38 2(5.26) 3(7.89) 6(15.79) 11(28.95) 9(23.68) 20(52.63) 9(23.68) 29(76.32)
    微创组 42 0 1(2.38) 3(7.14) 4(9.52)* 26(61.90) 14(33.33) 2(4.76) 40(95.24)*
    与传统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吴俊彪. 乳腺良性肿瘤82例诊治体会[J]. 江苏医药, 2016, 42(8): 970-9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IYA201608041.htm
    [2]

    Tiffany Riley. Benign Breast Disease[J]. Physician Assistant Clinics, 2018, 3(3): 363-371. doi: 10.1016/j.cpha.2018.02.005

    [3] 姚慧韬, 范庆浩, 赵涵. 乳腺良性肿瘤应用单人操作麦默通旋切系统治疗疗效分析[J].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7, 11(2): 127-13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090.2017.02.010
    [4] 孔蓉, 吴鹏西, 陈宏伟, 等. 空芯针活检提示乳腺良性乳头状瘤术后升级为恶性的超声及临床特征[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7, 21(5): 507-51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GLC201705011.htm
    [5] 朱婧, 朱大江, 范旭龙, 等. 乳腺良性叶状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及麦默通手术的可行性[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 40(4): 449-452.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7.04.16
    [6] 林伟, 周余旺, 柯飞.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活检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6, 21(6): 33-3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CW201606012.htm
    [7] 林力生, 李双齐, 吴丽婷.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7, 32(1): 140-142. doi: 10.3969/j.issn.1001-5930.2017.01.044
    [8] 李鑫, 骆成玉, 崔智淼, 等.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 北京医学, 2017, 39(1): 52-5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YX201701017.htm
    [9] 耿金秀, 刘新梅, 王绪麟, 等. 高频彩超下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对术后瘢痕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8, 33(1): 106-10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YBF201801057.htm
    [10] 张麦玲, 张宛越, 李聪彦.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8): 100-102, 109. doi: 10.7619/jcmp.201708030
    [11] 康伟明, 薛毅. 传统手术与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3): 145-1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ANE2017S3149.htm
    [12] 倪道勇, 朱建东, 卓文方.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1): 63-63, 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ZL2018S1034.htm
  • 期刊类型引用(45)

    1. 张辅满,林桦,缪卡莉,张哲,林靖,钟永鸣. 加置橡皮引流对促进肉芽肿性乳腺炎微创旋切术后康复的观察. 甘肃医药. 2024(02): 134-136 . 百度学术
    2. 吴昊,王婷婷,宁伟,石亚楠,海艺贝. 超声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用于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05): 146-148+152 . 百度学术
    3. 钱敏,陈静,俞超,楼晨,吕锦恒. 乳腺循经温通技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24(11): 165-167 . 百度学术
    4. 周利人. 超声辅助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3(07): 42-46 . 百度学术
    5. 周瑶,肖尾丰,彭青群. 超声定位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江西医药. 2023(03): 345-346+373 . 百度学术
    6. 张忠玲,熊辉. 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真空辅助旋切与开放手术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23(12): 133-135+139 . 百度学术
    7. 常莹,郭卫宾,王江芬.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联合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20): 109-112 . 百度学术
    8. 杜京丽,黄嘉杰,洪亮,郑茂煌,傅志荣.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中外医学研究. 2023(34): 119-122 . 百度学术
    9. 郭冀鲁,李远,李芳,韩臻,刘学智,牛俊波. 超声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3(35): 1-5 . 百度学术
    10. 杜璐迪,刘翔,王莉娟,戴力. 乳管镜联合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导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妇幼保健. 2022(07): 1341-1343 . 百度学术
    11. 陈立丰. 乳腺良性肿瘤行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基层医学论坛. 2022(19): 139-141 . 百度学术
    12. 吴琼. 乳腺外科微创手术患者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及预后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22(21): 16-18+40 . 百度学术
    13. 候玉龙.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应用于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分析及其疼痛、并发症情况观察. 吉林医学. 2022(07): 1948-1951 . 百度学术
    14. 袁军华,曹娟,任超,王隽.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及其对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22(18): 153-156 . 百度学术
    15. 刘国庆.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肿块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13): 106-108 . 百度学术
    16. 张健瑀,盛燕红,王苗锋.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研究. 浙江创伤外科. 2022(05): 907-908 . 百度学术
    17. 王明佳,李晓旭,宋德霸,张晓剑.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上海医药. 2022(23): 33-36 . 百度学术
    18. 胡晨波.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2(35): 65-68 . 百度学术
    19. 干江,王俊,李欢欢,陈燕燕. 乳癖祛瘀汤对乳腺结节旋切术后患者的影响. 光明中医. 2022(21): 3856-3858 . 百度学术
    20. 宋磊. 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房良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23): 144-146 . 百度学术
    21. 洪云峰,谢毅坚,江文波.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22(35): 110-114 . 百度学术
    22. 袁月欢,唐诗,李玉娟,杨波.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临床效果.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1): 138-140 . 百度学术
    23. 王珂. 全面护理干预策略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黑龙江医药. 2021(01): 236-238 . 百度学术
    24. 刘金平,李祥平,姚振宏. 乳腺良性肿瘤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手术和美观效果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21(05): 637-639 . 百度学术
    25. 钱桂荣,孙菲,孙海波.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08): 165-166 . 百度学术
    26. 付飞国,王忆丽,雷秋模,李梦辉. 超声引导小切口微创旋切术应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21(22): 3119-3121 . 百度学术
    27. 余汉辉,徐伟宏,梅锋,邱凌.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对比.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1): 79-81 . 百度学术
    28. 黄小涛,顾泽苗. 乳腺旋切微创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的疗效及美容效果分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15): 75-76 . 百度学术
    29. 王恩远. 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占位病变的近期效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05): 79-81 . 百度学术
    30. 金俊超,郑依童,刘伟迪.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1(05): 865-868 . 百度学术
    31. 徐斌,卫利民,刘永萱,梁仁杰. 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20): 3216-3219 . 百度学术
    32. 何鹏,李永飞,吴意赟,任晓梅,卞卫和,姚昶.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开放切除术治疗合并钙化灶乳腺肿块的效果比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22): 13-16 . 本站查看
    33. 张立光. 放射状切口与乳晕缘小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对比. 系统医学. 2021(20): 120-124 . 百度学术
    34. 韦杰峰.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疗效影响观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3): 207-208+211 . 百度学术
    35. 林庆军,杜丽,林燕晖,林燕纯,陈业晞. 乳腺表浅良性肿物应用水平式乳腺旋切切除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21(35): 58-61 . 百度学术
    36. 姚晓波. 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200例乳腺肿瘤的效果比较.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01): 79-80 . 百度学术
    37. 胡亚男,张英霞. 应用超声技术评估ATEC系统旋切乳腺良性肿块的研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4): 92-93 . 百度学术
    38. 陈露文,叶永强. B超定位下的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5): 132-135 . 百度学术
    39. 袁月欢,唐诗,李玉娟,杨波,陈媛媛,吴玲,温珮琦,邓杰华. 真空辅助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价值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4): 25-27 . 百度学术
    40. 付修林,杨荣. 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中国全科医学. 2020(S1): 163-165 . 百度学术
    41. 张学东. 超声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2): 44-45+59 . 百度学术
    42. 戴军,杨旭辉,吴晓,周志林,梅勇. 微创旋切术用于老年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对手术指标、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21): 4051-4054 . 百度学术
    43. 黄大翠,杨向贵,夏林玉. 安珂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分析. 中国美容医学. 2020(12): 72-75 . 百度学术
    44. 温冰馨,王斌. 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病灶微创旋切术的临床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2): 73-75 . 百度学术
    45. 郑育民,李成宜. 乳腺微创旋切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7): 131-13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8
  • HTML全文浏览量:  162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4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5-09
  • 录用日期:  2019-06-0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2-23
  • 发布日期:  2019-07-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