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患儿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200例分析

马爱婷, 郭艳红

马爱婷, 郭艳红. 呼吸道感染患儿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200例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4): 90-93. DOI: 10.7619/jcmp.202014024
引用本文: 马爱婷, 郭艳红. 呼吸道感染患儿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200例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14): 90-93. DOI: 10.7619/jcmp.202014024
MA Aiting, GUO Yanhong. Analysis in detection results of serum IgM antibody of 9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200 children[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0, 24(14): 90-93. DOI: 10.7619/jcmp.202014024
Citation: MA Aiting, GUO Yanhong. Analysis in detection results of serum IgM antibody of 9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200 children[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0, 24(14): 90-93. DOI: 10.7619/jcmp.202014024

呼吸道感染患儿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200例分析

基金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JM8062)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373.1

Analysis in detection results of serum IgM antibody of 9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200 children

  • 摘要: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2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入院当日外周静脉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 结果 200例患儿中, 63例检测到病原体(31.50%), 其中1种病原体感染者49例(77.78%), 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12例(19.05%), 3病原体混合感染者2例(3.17%); 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是肺炎支原体(MP)感染(42例)、乙型流感病毒(IFFBV)感染(10例)。女患儿病原体阳性率为47.56%, 显著高于男患儿的20.34%(P<0.05)。学龄前组、学龄组患儿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婴儿组、幼儿组(P<0.05)。春季组患儿病原体阳性率为58.93%, 显著高于夏季组的22.92%、秋季组的22.00%、冬季组的17.39%(P<0.05)。 结论 MP和IFFBV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季节均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M(IgM)antibody of 9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on the day of hospital admission, and serum IgM antibody of 9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Results Among 200 cases,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in 63 cases(31.50%), including 49 cases(77.78%)of one pathogen infection, 12 cases(19.05%)of mixed infection of two pathogens, and 2 cases(3.17%)of mixed infection of three pathogen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w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MP)infection(42 cases)and influenza B virus(IFFBV)infection(10 cases). The positive rate of pathogens in female children was 47.5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0.34% in male children(P<0.05). The positive rates of pathogens in the pre-school group and the school-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infant group and the young children group(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pathogens in the spring group was 58.9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2.92% in the summer group, 22.00% in the autumn group and 17.39% in the winter group(P<0.05). Conclusion MP and IFFBV are the main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the prevalence of - respiratory pathoge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ldren's gender, age and the season.
  •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1], SCI发病率最高峰及SCI患者男女比例的最高点见于30岁以下年轻人群,故此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年轻化、高致残、高耗费及难治性等特点[2-3]。在SCI患者中,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BD)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SCI患者会出现便秘、大便失禁症状,对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脊髓损伤所产生的运动麻痹会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家庭及社会照顾,患者失去独立性和尊严,长时间易引发焦虑、抑郁,从而导致机体健康状态愈发下降,形成恶性循环[4-5]。NBD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行为饮食调节、直肠刺激、手指辅助排便、药物疗法、神经肌肉电磁刺激、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肠道灌洗等方式; 手术治疗包括骶神经调节、顺行性灌肠术、人造肛门括约肌、造口术、肛后修复术、人工肛袋和置留肛管引流等术式[6-9]。CiteSpace是一款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可以直观反映所研究领域的状况。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SCI后NBD进行归纳总结,可准确把握SCI后NBD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以促进该领域发展。

    文献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检索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或neurogenic bowel, 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2022年9月4日。文献类型为“article”and“review”, 检索语种选择“English”。

    纳入标准: 符合“SCI后NBD相关研究”主题并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的文献; ②作者、年份、期刊等题录信息缺失的文献; 征稿通知、行业指南、人物专访等不相关的文献。

    将WOS数据库的文献以纯文本格式导出,并利用CiteSpace 5.7. R2对纳入分析的文献进行分析,参数设置: 时间分区(Time Slicing)自2000— 2022年,时间切片为“1”, 节点类型(Node Types)分别选择关键词(Keyword)、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 三者的阈值(g-index)均设置10, 分别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和关键词时线图谱等。

    检索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共获得文献1 007篇,经过筛选、去重、排除文献处理,最终928篇被纳入研究。

    图 1得知,近20年来, SCI后NBD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2年文献数量最少,为11篇; 2021年文献数量最多,为95篇。

    图  1  SCI后NBD相关研究发表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发文量前5的作者分别是EMMANUEL A(15篇)、K KROGH(8篇)、KLAUS KROGH(7篇)、P CHRISTENSEN(5篇)、MARGARITA VALLES(5篇)。3个主要作者群体分别以EMMANUEL A、KLAUS KROGH、K KROGH为核心,其中以EMMANUEL A为核心的作者群体与KLAUS KROGH为核心的作者群体有合作联系。见图 2

    图  2  作者共现图

    对文献研究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可以直接观察到各机构的合作状况及各机构的贡献情况,图中节点为机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颜色越深代表近期合作越紧密,越浅代表合作时间越久远[10]。贡献量有5篇及以上的机构共有12个,分别是Aarhus Univ Hosp(33篇)、Univ Michigan(16篇)、Univ British Columbia(11篇)、Univ Coll London Hosp(8篇)、Childrens Hosp(7篇)、Univ Washington(7篇)、Aarhus Univ(6篇)、China Rehabil Res Ctr(5篇)、Duke Univ(5篇)、Univ Utah(5篇)、UCL(5篇)、Capital Med Univ(5篇)。机构之间相互合作较为紧密,共形成了4个中心机构,分别是Aarhus Univ Hosp(33篇)、Univ British Columbia(11篇)、Univ Michigan(16篇)、Univ Washington(7篇),并且Aarhus Univ Hosp、Univ British Columbia、Univ Michigan这3个机构近期合作紧密。见图 3

    图  3  机构共现图

    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见表 1图 4图 5表 1为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图 4为关键词共现图,节点共有235个,共计404条连线,相互之间联系紧密。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SCI、便秘、管理、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大便失禁、神经源性肠道、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NBD, 其中治疗方式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灌肠、肉毒杆菌毒素、神经刺激、骶神经刺激、结肠造口术、功能性磁石刺激、电刺激和肠管理。

    表  1  关键词频次表
    序号 频次 中心性 年份 关键词
    1 157 0.26 2001 spinal cord injury
    2 123 0.05 2000 constipation
    3 119 0.1 2001 management
    4 110 0.34 2001 dysfunction
    5 106 0.22 2004 quality of life
    6 84 0.34 2006 fecal incontinence
    7 80 0.28 2004 neurogenic bowel
    8 75 0.11 2004 neurogenic bladder
    9 73 0.03 2009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10 61 0.14 2003 children
    11 49 0.28 2000 bladder
    12 44 0.18 2008 transanal irrigation
    13 43 0.11 2000 bowel dysfunction
    14 42 0.15 2004 spina bifida
    15 38 0.23 2005 multiple sclerosis
    16 36 0.14 2009 symptom
    17 27 0.04 2013 prevalence
    18 27 0.03 2004 incontinence
    19 26 0.02 2009 bowel
    20 26 0.13 2000 complication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4  关键词共现图
    图  5  关键词聚类图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汇聚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区域,共计11个聚类。文献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为0.890 6(>0.8)表明聚类可信。聚类模块植(Modularity Q)为0.731 8(大于0.7), 表明聚类结构显著。结果显示,研究主题很集中,各研究内容之间联系紧密。图中聚类标签依序如下: #0 Quality Of Life、#1 Overactive Bladder、#2 Transit、#3 Urinary Diversion、#4 Community、#5 Urinary Incontinence、#6 Hydrocephalus、#7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8 Quality Of Life、#9 Questionnaire、#10 Data Set。见图 5

    图 6分析显示,共计25个突现词。治疗方法突现强度高的词有肛门直肠、排便、慢性胃肠道问题。图 7为关键词时间线图,选取11个聚类标签按照从远到近的时间排序,直观显示SCI后神经源性直肠相关研究演化脉络。常见治疗方式有电刺激、磁刺激、灌肠、骶神经刺激、腹部按摩、肠道菌群调节、肉杆菌毒素、皮质醇、栓性松解手术、饮食管理、造口术、维生素B和维生素D。影响NBD的相关激素有睾酮、降钙素、雌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和肾上腺激素; NBD发病机制相关关键词有脑肠轴、肠神经系统、腰骶丛和肌肠神经丛。

    图  6  关键词突现图
    图  7  关键词时间线图

    对近20年SCI后NBD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该领域主要研究国家为丹麦、美国、英国,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为奥尔胡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华盛顿大学、中国康复中心、杜克大学、犹他大学、地中海大学。EMMANUEL A团队发表论文最多,主要研究基础肠道神经生理学和上下肠道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病因学和管理研究。K KROGH主要研究肠道菌群在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KLAUS KROGH主要研究电刺激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效果。MARGARITA VALLES主要研究神经源性肠的评估、诊断和治疗。P CHRISTENSEN主要研究神经源肠功能障碍患者的饮食管理。上述领域发文量较高的机构多为高校,且作者、机构之间合作较为紧密。

    关键词可以了解某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11-12]。目前,国内外对SCI损伤后NBD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较少,现对所得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发现, SCI后NBD治疗方式有肠道管理、灌肠、推拿、骨盆底体操、热应用、药物和手术。在SCI后NBD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热度持续攀升。研究[13]表明,损伤的完整性及SCI发作以来的时间段与NBD紧密相连,将其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和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称为反射性肠,其病因是锥形髓上方病变,骶反射中心完整,结肠的收缩力增加,骨盆底肌肉和括约肌外侧张力的痉挛性增加,结肠仍具有一定运输能力,骶反射良好,所以大多只出现便秘现象; 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称为反射性肠,其锥形髓中的副交感神经细胞和马尾中捆绑的骶神经根发生破坏,骶反射消失,仅靠肌肠神经丛确保结肠蠕动缓慢运输,括约肌外侧去神经化和下垂,肛提肌张力丧失,骨盆底下沉,大多会出现大便失禁[14-18]

    NBD饮食管理和肠道管理成为近几年研究热点。SCI后,治疗NBD的电刺激疗法主要有背生殖器神经电刺激、经皮胫神经刺激、经皮电刺激、经直肠刺激、膀胱内电刺激等,此疗法的机制是通过调节血运,促进蛋白质合成,进而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神经传递,增强肠道功能[19-20]。骶神经调节一般应用于便秘严重的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对于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一般可采用骶神经调节,并且还可以适当联合保守肠道管理进行综合治疗[21-22]。肠道管理为早期SCI患者实施,目标是在个人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定期排空肠道,建立排便规律,并实施排便干预,如使用泻药,结合饮食计划,定期营养搭配,以达到有规律通便[23-24]。灌肠也是治疗方式之一,其方式很多,灌溉-经肛门通过直肠导管引入一定的液体,激发排空反射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微灌肠剂是通过灌肠,设置化学或物理刺激,促进胃肠道蠕动,使直肠的粪便被软化易于排出; 顺行性尿失禁灌肠是近几年运用的灌肠术式,虽运用较少,但其在临床治疗严重型NBD中具有良好效果[25-27]。目前研究激素与SCI后NBD之间关系热度持续攀升,未来可具有较高研究潜力。NBD康复涉及多种内分泌激素,主要认为受类固醇激素和肽与蛋白质类激素影响,包括降钙素、雌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激素等[28-31]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对SCI后NBD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了SCI后NBD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并总结了该领域的新热点、新趋势。尽管SCI后NBD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且缺乏精确的诊疗规范。本研究分析SCI后NBD相关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 郑伯强, 王桂兰, 王冰洁.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相关性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7): 2745-2747.
    邓益斌, 王惠敏, 肖玉荣, 等. 儿科住院患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16, 45(24): 3429-3431.
    郑辉, 彭亮, 卓广超.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 236-238.
    俞晓春, 胡荣盛, 汪金云. 958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九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1): 103-105.
    李涛, 徐恩君, 陈秋莉, 等. 呼吸道感染儿童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6, 51(7): 1011-1014.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25-126.
    陈恒, 江立千, 李亚东, 等.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2): 1665-1666.
    丁伟, 李雪梅, 谭洪波, 等. 1197例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检测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6): 724-726.
    解娟, 张梦瑶, 李小侠, 等.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1(4): 110-112.
    杜昆, 刘学政, 张家均. 75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9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1): 2385-2387.
    邱胜丰, 葛高霞, 张宪伟, 等. 儿童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23): 4082-4084.
    马慧, 沈永明, 司萍, 等. 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及其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探讨[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 34(4): 576-582.
    朱耿超, 李淑湘, 杨辰, 等. 2011—2015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情况分析[J]. 检验医学, 2017, 32(9): 779-783.
    金春华, 王晓燕, 张丽丽, 等. 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血红蛋白水平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 2017, 35(10): 755-758.
    张洁莉, 邹珩, 张楠, 等. 金属和硅酮支架气道置入后引起支架相关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学比较[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8, 38(3): 385-389.
    姜梨梨, 王瑞芳, 周海群, 等. 亳州地区284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17, 46(25): 3569-3570.
    李云霞, 郑丽娜. 复方参芪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20): 22-24.
    周燕, 刘成桂, 沈伟, 等. 成都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18): 2517-2519.
    邓紫薇, 仇成凤, 李茂作, 等.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分布的Meta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 41(12): 950-955.
    杨湛, 陈芷, 宋丽瑶, 等. 6623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9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8, 37(4): 620-624.
  • 期刊类型引用(1)

    1. 徐小琴,袁红,夏林林,高丽萍,吴彬彬. 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循证护理. 2024(04): 733-73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6
  • HTML全文浏览量:  87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