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考-行动-维持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路雪, 王秋爽, 马京华, 陈金金

路雪, 王秋爽, 马京华, 陈金金. 基于思考-行动-维持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4): 133-138. DOI: 10.7619/jcmp.20240791
引用本文: 路雪, 王秋爽, 马京华, 陈金金. 基于思考-行动-维持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4): 133-138. DOI: 10.7619/jcmp.20240791
LU Xue, WANG Qiushuang, MA Jinghua, CHEN Jinjin. Application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based on contemplation-action-maintenance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4, 28(14): 133-138. DOI: 10.7619/jcmp.20240791
Citation: LU Xue, WANG Qiushuang, MA Jinghua, CHEN Jinjin. Application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based on contemplation-action-maintenance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4, 28(14): 133-138. DOI: 10.7619/jcmp.20240791

基于思考-行动-维持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2377787D

河北省中医药康养照护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 SZX2021025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陈金金, E-mail: 2414606552@qq.com

  • 中图分类号: R563;R473.1;R472

Application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based on contemplation-action-maintenance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思考-行动-维持(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9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5例。本研究共脱落5例患者,干预组最终纳入42例,对照组最终纳入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运动行为调节量表(BREQ-3)、疾病获益感量表(BFS)、运动依从性量表评分以及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

    结果 

    出院时,干预组的RHD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和出院1、3个月末,干预组的BREQ-3和BF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1、3个月末,干预组的运动依从性量表得分和6MWT距离高于或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运动动机水平,增强其疾病获益感,提升运动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based on contemplation-action-maintenance (CAM)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A total of 90 COPD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5) and intervention group (n=45). A total of 5 patients were excluded, with 42 cases finally includ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4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AM theory. The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 (RHDS), Behavioral Regulation in Exercise Questionnaire-3 (BREQ-3), Benefit Finding Scale (BFS), exercise adherence scale scores and exercise tolerance[6-minute walk test (6MWT)]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t discharge, the RHDS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t discharge and at 1 month as well as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 BREQ-3 and BFS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t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 exercise adherence scale scores and 6MWT distanc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or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based on CAM theory can improve the discharge readiness and exercise motivation of COPD patients,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disease benefit and exercise compliance, and improve the exercise endurance of patients.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道常见慢性病, 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9%~10%[1]。肺康复是COPD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核心是运动训练,在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增强运动耐力、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3]。运动动机是影响患者运动依从性的主要因素[4]。现有的健康教育模式更注重激发患者行为改变的意识,旨在形成健康行为,但仅能维持短期效果,缺乏长期行为维持的有效性[5]。思考-行动-维持(CAM)理论[6]从行为维持的角度出发,强调动机能促进个人从构建意图向采取行动的转变,而意志的建立则有助于实现行动的长期维持。该理论已在冠心病[7]、重度肾病[8]等患者的行为改变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本研究以CAM理论为框架,构建了适合COPD患者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旨在通过增强患者的运动动机与意志,以提升其运动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8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符合COPD诊断标准[9]者; ②年龄≥50岁且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者; ③意识清楚、交流无障碍者; ④患者/家属具备使用智能手机及微信群功能的能力; ⑤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 ①需机械通气者; ②存在影响运动的周围血管疾病、关节病变者、恶性肿瘤者; ③合并严重疾病者,如近1个月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不稳定型心血管疾病。脱落标准: ①发生高血压、反复心律失常等运动不良事件,且经医师评估后认为不适合进行运动训练者; ②依从性差者; ③干预随访期间,连续3 d经提醒后仍未进行微信打卡者; ④干预期间病情急性加重者。本研究已通过河北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YXLL202211010)。

    本研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对呼吸科2个病区进行随机分组,“花面”为对照,“字面”为干预。根据结果将呼吸一科设为对照组、呼吸二科设为干预组。本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运动耐力。依据参考文献[10], 取α=0.05, β=0.1, 利用G*Power 3.1软件计算组间效应值为0.78, 得出2组各需样本量36例,考虑20%的脱落率,最终确定总样本量为90例,每组45例。

    对照组: 采用常规运动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向患者发放运动训练宣教手册,口头宣教运动相关知识; 院外,每2周电话随访1次,每次约10 min, 主要强化患者的运动知识,并进行运动训练的监督指导。干预组: ①组建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共7名成员,包括研究生导师、呼吸科和康复科医生各1名,护理研究生和临床护士各2名,具体分工见表 1。②干预方案专家函询。邀请15名呼吸、康复领域经验丰富的医疗、护理、康复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函询,共完成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 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6, 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58、0.180(P < 0.05), 所有条目变异系数均 < 0.25。健康教育方案终稿见表 2

    表  1  小组成员分工
    成员 职称 分工
    研究生导师 副教授 统筹安排、指导课题开展
    呼吸科医生 主治医师 疾病诊断、治疗及参与方案讨论
    康复科医生 主任医师 会诊、参与方案讨论
    临床护士 主管护师 参与方案讨论、协助制订方案初稿
    护理研究生 护师 文献回顾、资料提取及制订方案初稿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
    行为阶段 干预目的 干预时间 干预策略
    准备阶段 评估患者信息,建立信任关系 入院第2~3天 ①根据运动训练宣教手册评估患者运动知识储备,了解患者运动训练现状及运动动机水平。②与患者面对面交谈,向其说明目前疾病状况以及询问此次住院原因,帮助患者剖析现存的主要问题。
    思考阶段 激发动机 入院第4~7天 ①以视频形式展示疾病进展给个人带来的危害及其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②借助正面案例向患者解释运动训练在控制疾病进展上起到的积极意义,促使其意识层面改变。③与患者、家属共同制订短期目标(掌握呼吸训练技巧)和呼吸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增强运动自信。
    行动阶段 提升动机水平,建立运动意志 入院第8~14天 ①选取运动训练效果好、表达能力强、依从性高的患者作为同伴教育的实施者,与病友分享自身经验,以进一步提升运动动机水平,并建立微信群以便交流。②研究团队在了解患者运动偏好的基础上,采用运动训练宣教手册为患者介绍各种运动形式,协助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运动方案。③教导患者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并监督患者每日完成运动计划,通过回示教予以纠正和指导。④引导家属在患者运动训练过程中给予陪伴和监督。⑤了解患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虑,共同探讨和分析阻碍长期坚持运动训练的内外部因素,共同制订应对方案。⑥出院前,患者之间分享运动训练的体会,引导其产生积极的运动体验。
    维持阶段 维持运动意志 出院后1~3个月 ①嘱患者/家属于每晚8点前上传视频至微信群(打卡),并填写运动记录单。②每2周以线上形式组织病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运动带来的益处。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①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情况、病程等资料。②出院准备度: 采用LIN Y H等[11]的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估。该量表包括个人状态、适应能力和预期性支持这3个维度,共12个条目。每条目计0~10分,评分越高表示出院准备度越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9, 内容效度指数为0.88。②运动动机水平: 采用樊雯[12]的运动行为调节量表(BREQ-3)评估。该量表包括无动机、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部动机这6个维度,共23个条目。这些条目通过利克特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动机越强。运动动机=认同调节+2×整合调节+3×内部动机-3×无动机-2×外在调节-内摄调节。Cronbach′s α系数为0.812, 分半信度为0.877。③疾病获益感: 采用刘淳淳等[13]的疾病获益感量表(BFS)评估。该量表包括接受、家庭关系、世界观、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和健康行为这6个维度,共22个条目。这些条目通过利克特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疾病获益感越强。Cronbach′s α系数为0.95, 分半信度为0.89。④运动依从性: 采用翁桂珍[14]的运动依从性量表评估。该量表包括身体锻炼依从、锻炼监测依从、主动寻求建议依从这3个维度,共15个条目。每条目计1~4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动依从性越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14, 信效度良好。⑤运动耐力: 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以美国胸科协会发布的指南要求开展试验[15]

    在患者入院第2天、出院时及出院1、3个月末来院复查时,研究者采用纸质问卷协助患者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确保填写完整性。

    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本研究所有计量资料均符合或近似正态,以(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脱落5例患者,干预组失访3例(2例依从性较差, 1例病情急性加重),对照组失访2例(均因病情急性加重),最终纳入85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4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  3  2组一般资料比较[n(%)]
    一般资料 分类 干预组(n=42) 对照组(n=43) χ2 P
    性别 34(80.95) 37(86.05) 0.401 0.527
    8(19.05) 6(13.95)
    年龄 50~60岁 7(16.67) 5(11.63) 0.452 0.798
    >60~70岁 16(38.10) 17(39.53)
    >70~80岁 19(45.24) 21(48.84)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11(26.19) 10(23.26) 0.304 0.959
    初中 14(33.33) 16(37.21)
    高中 12(28.57) 11(25.58)
    大专及以上 5(11.90) 6(13.95)
    婚姻状况 已婚 33(78.57) 37(86.05) 0.817 0.366
    离异/丧偶 9(21.43) 6(13.95)
    吸烟情况 从未吸 13(30.95) 12(27.91) 0.297 0.862
    曾经吸 22(52.38) 25(58.14)
    现在吸 7(16.67) 6(13.95)
    病程 1~5年 17(40.48) 18(41.86) 0.337 0.845
    >5~10年 14(33.33) 12(27.91)
    >10年 11(26.19) 13(30.23)
    运动相关知识 知道一些 25(59.52) 22(51.16) 0.601 0.438
    完全不了解 17(40.48) 21 (48.84)
    运动实施情况 几乎不锻炼 14(33.33) 16(37.21) 0.579 0.749
    很少锻炼 17(40.48) 14(32.56)
    经常锻炼 11(26.19) 13(30.23)
    病情分级 1级 8(19.05) 5(11.63) 0.931 0.628
    2级 23(54.76) 25(58.14)
    3级 11(26.19) 13(30.2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出院时,干预组的RHD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4

    表  4  2组患者出院时RHDS得分比较(x±s)  
    组别 n 个人状态 适应能力 预期性支持 总分
    干预组 42 22.86±2.31* 39.07±4.15* 28.21±3.69* 90.14±6.10*
    对照组 43 21.67±2.71 33.84±3.52 25.77±3.13 81.28±5.4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者的BREQ-3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677, P组间=0.007), BREQ-3得分随时间变化(F时间=21.103, P时间 < 0.001), 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8.584, P交互 < 0.001)。出院时及出院1、3个月末,干预组的BREQ-3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5

    表  5  2组患者BREQ-3得分比较(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出院时 出院1个月末 出院3个月末
    干预组 42 -0.69±9.52 4.38±9.39*# 6.43±8.34*#△ 6.02±8.61*#△
    对照组 43 -1.28±9.18 -1.14±9.99 -1.05±8.89 -1.07±8.66
    与对照组相比, *P < 0.05; 与干预前比较, #P < 0.05; 与出院时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者的BF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735, P组间 < 0.001), BFS得分随时间变化(F时间=30.934, P时间 < 0.001), 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20.484, P交互 < 0.001)。出院时及出院1、3个月末,干预组BF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6

    表  6  2组患者BFS得分比较(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出院时 出院1个月末 出院3个月末
    干预组 42 56.76±7.20 62.17±8.02*# 64.83±7.68*#△ 64.12±6.52*#△
    对照组 43 55.91±7.74 56.77±8.19 56.44±8.15 56.93±7.53
    与对照组相比, *P < 0.05; 与干预前比较, #P < 0.05; 与出院时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者的运动依从性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7.495, P组间 < 0.001), 运动依从性量表得分随时间变化(F时间=41.761, P时间 < 0.001), 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36.442, P交互 < 0.001)。出院1、3个月末,干预组的运动依从性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7

    表  7  2组患者运动依从性量表得分比较(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出院1个月末 出院3个月末
    干预组 42 26.93±3.82 34.52±7.60*# 33.83±5.72*#
    对照组 43 27.09±3.94 28.33±6.31 27.26±3.83
    与对照组相比, *P < 0.05; 与干预前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者的6MWT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0.061, P组间=0.002), 6MWT距离随时间变化(F时间=106.200, P时间 < 0.001), 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7.083, P交互 < 0.001)。出院1、3个月末,干预组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8

    表  8  2组患者6MWT距离比较(x±s)  m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出院1个月末 出院3个月末
    干预组 42 228.29±22.95 250.21±22.54*# 267.05±22.06*#△
    对照组 43 230.53±22.19 233.28±24.57 236.56±23.6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与干预前比较, #P < 0.05; 与出院1个月末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运动动机是影响COPD患者运动行为、目的及持续的内在驱动力[16], 动机水平不足易导致患者运动行为的中断。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动机水平,且干预效果较为持久。

    分析原因如下: ①研究[17]显示,运动动机受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悲观和恐惧是患者运动动机的阻碍因素。COPD患者每次因疾病加重入院时,常出现呼吸困难并伴有运动受限,这些不适体验往往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进而产生运动恐惧心理[18]。本研究在患者急性住院时,通过视频、正面案例、呼吸功能训练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使患者在运动训练中显著获益,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运动恐惧感,进而激发运动动机。② CAM理论提出,个体对预期结果积极的期望会影响行为动机,决定个体行为的开始[6]。干预过程中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可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使其了解到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并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长期运动来改善症状,从而产生采取行动的意识,进一步改善其动机水平。③ COPD患者运动行为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同伴教育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动机水平[19]。本研究在行动阶段采取同伴交流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经验共享与情感激励,营造积极良好的外周环境,促使患者愿意主动尝试运动训练。在维持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患者常因障碍因素导致运动行为的中断。线上同伴间的交流分享能够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从而提高患者坚持运动训练的动力。因此,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在提升患者运动动机水平方面表现出更佳且持久的效果。

    CAM理论强调行为维持取决于意志,这与个体感知的有效性有关,即疾病获益感水平[6]。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显著增强了患者的疾病获益感。这可能归因于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运动益处分享对患者运动动机的激发,有利于患者将运动训练的相关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信念,使患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运动带来的益处,从而逐步增强了疾病获益感。此外,疾病获益感的增强又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坚持运动训练的本能动机,促使患者运动行为的长期维持,运动动机与疾病获益感二者间形成良性循环,并相互促进。

    出院准备度用以判断患者身心以及社会等方面是否做好出院准备,可预测患者院外不良结局的发生[20]。本研究显示,干预组出院准备水平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方案可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分析原因如下: ①研究[21]表明,疾病不确定性与COPD患者出院准备呈负相关,住院期间患者因对病情轨迹、治疗和预后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出院准备较差。本研究中,通过视频、案例、同伴教育等形式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获得更多关于疾病发展、治疗及预防的知识,降低患者在进行疾病管理时的不确定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出院准备度。②研究[22]表明, COPD患者受疾病影响常伴有精力缺乏,致使其无法坚持运动行为。本研究通过增强患者疾病获益感,引导患者对执行和坚持运动训练这一有益行为投入更多的关注,建立维持健康行为的行动意志。研究[23]表明,意志是行动准备度提高的影响因素,良好的意志能够调节个体从行动到维持的变化,从而推动患者为达到维持健康行为的目标而提前做好出院准备。

    研究[24]指出,运动依从性与运动耐力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可通过提升患者的运动依从性,进一步改善运动耐力。分析原因如下: ①据调查[3], 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依从性不佳,坚持运动训练的患者占比仅为32.37%。孙爱萍等[25]学者在编制运动依从性量表时,将运动意愿作为单独维度,并指出运动意愿是运动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CAM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激发动机水平,帮助患者建立了运动意志,改善了患者的运动意愿,为患者长期依从性的改善奠定了基础。②出院准备度的提高对COPD患者运动依从性起积极作用[26]。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充足准备为院外可能遭遇的运动障碍提供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营造了良好的运动训练外部环境,这有助于患者运动训练习惯的形成,并对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改善产生重要作用。③出院后的病友间运动分享有效坚定了患者持续进行运动训练的决心。通过长期的积极运动实践,患者逐渐增强了疾病获益感,进一步巩固了运动动机。这种运动动机与疾病获益感之间的良性循环显著提高了患者运动训练的依从性,并最终促进了患者运动耐力的提升。但本研究样本量小、来源单一,且仅收集出院时和出院1、3个月末的数据,未随访长期效果,今后还需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运动动机水平,增强其疾病获益感,提升患者运动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

  • 表  1   小组成员分工

    成员 职称 分工
    研究生导师 副教授 统筹安排、指导课题开展
    呼吸科医生 主治医师 疾病诊断、治疗及参与方案讨论
    康复科医生 主任医师 会诊、参与方案讨论
    临床护士 主管护师 参与方案讨论、协助制订方案初稿
    护理研究生 护师 文献回顾、资料提取及制订方案初稿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基于CAM理论的肺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方案

    行为阶段 干预目的 干预时间 干预策略
    准备阶段 评估患者信息,建立信任关系 入院第2~3天 ①根据运动训练宣教手册评估患者运动知识储备,了解患者运动训练现状及运动动机水平。②与患者面对面交谈,向其说明目前疾病状况以及询问此次住院原因,帮助患者剖析现存的主要问题。
    思考阶段 激发动机 入院第4~7天 ①以视频形式展示疾病进展给个人带来的危害及其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②借助正面案例向患者解释运动训练在控制疾病进展上起到的积极意义,促使其意识层面改变。③与患者、家属共同制订短期目标(掌握呼吸训练技巧)和呼吸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增强运动自信。
    行动阶段 提升动机水平,建立运动意志 入院第8~14天 ①选取运动训练效果好、表达能力强、依从性高的患者作为同伴教育的实施者,与病友分享自身经验,以进一步提升运动动机水平,并建立微信群以便交流。②研究团队在了解患者运动偏好的基础上,采用运动训练宣教手册为患者介绍各种运动形式,协助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运动方案。③教导患者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并监督患者每日完成运动计划,通过回示教予以纠正和指导。④引导家属在患者运动训练过程中给予陪伴和监督。⑤了解患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虑,共同探讨和分析阻碍长期坚持运动训练的内外部因素,共同制订应对方案。⑥出院前,患者之间分享运动训练的体会,引导其产生积极的运动体验。
    维持阶段 维持运动意志 出院后1~3个月 ①嘱患者/家属于每晚8点前上传视频至微信群(打卡),并填写运动记录单。②每2周以线上形式组织病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运动带来的益处。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一般资料比较[n(%)]

    一般资料 分类 干预组(n=42) 对照组(n=43) χ2 P
    性别 34(80.95) 37(86.05) 0.401 0.527
    8(19.05) 6(13.95)
    年龄 50~60岁 7(16.67) 5(11.63) 0.452 0.798
    >60~70岁 16(38.10) 17(39.53)
    >70~80岁 19(45.24) 21(48.84)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11(26.19) 10(23.26) 0.304 0.959
    初中 14(33.33) 16(37.21)
    高中 12(28.57) 11(25.58)
    大专及以上 5(11.90) 6(13.95)
    婚姻状况 已婚 33(78.57) 37(86.05) 0.817 0.366
    离异/丧偶 9(21.43) 6(13.95)
    吸烟情况 从未吸 13(30.95) 12(27.91) 0.297 0.862
    曾经吸 22(52.38) 25(58.14)
    现在吸 7(16.67) 6(13.95)
    病程 1~5年 17(40.48) 18(41.86) 0.337 0.845
    >5~10年 14(33.33) 12(27.91)
    >10年 11(26.19) 13(30.23)
    运动相关知识 知道一些 25(59.52) 22(51.16) 0.601 0.438
    完全不了解 17(40.48) 21 (48.84)
    运动实施情况 几乎不锻炼 14(33.33) 16(37.21) 0.579 0.749
    很少锻炼 17(40.48) 14(32.56)
    经常锻炼 11(26.19) 13(30.23)
    病情分级 1级 8(19.05) 5(11.63) 0.931 0.628
    2级 23(54.76) 25(58.14)
    3级 11(26.19) 13(30.23)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患者出院时RHDS得分比较(x±s)  

    组别 n 个人状态 适应能力 预期性支持 总分
    干预组 42 22.86±2.31* 39.07±4.15* 28.21±3.69* 90.14±6.10*
    对照组 43 21.67±2.71 33.84±3.52 25.77±3.13 81.28±5.4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组患者BREQ-3得分比较(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出院时 出院1个月末 出院3个月末
    干预组 42 -0.69±9.52 4.38±9.39*# 6.43±8.34*#△ 6.02±8.61*#△
    对照组 43 -1.28±9.18 -1.14±9.99 -1.05±8.89 -1.07±8.66
    与对照组相比, *P < 0.05; 与干预前比较, #P < 0.05; 与出院时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6   2组患者BFS得分比较(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出院时 出院1个月末 出院3个月末
    干预组 42 56.76±7.20 62.17±8.02*# 64.83±7.68*#△ 64.12±6.52*#△
    对照组 43 55.91±7.74 56.77±8.19 56.44±8.15 56.93±7.53
    与对照组相比, *P < 0.05; 与干预前比较, #P < 0.05; 与出院时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7   2组患者运动依从性量表得分比较(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出院1个月末 出院3个月末
    干预组 42 26.93±3.82 34.52±7.60*# 33.83±5.72*#
    对照组 43 27.09±3.94 28.33±6.31 27.26±3.83
    与对照组相比, *P < 0.05; 与干预前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8   2组患者6MWT距离比较(x±s)  m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出院1个月末 出院3个月末
    干预组 42 228.29±22.95 250.21±22.54*# 267.05±22.06*#△
    对照组 43 230.53±22.19 233.28±24.57 236.56±23.63#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与干预前比较, #P < 0.05; 与出院1个月末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GBD Diseases and Injuries Collaborators. Global burden of 369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 Lancet, 2020, 396(10258): 1204-1222. doi: 10.1016/S0140-6736(20)30925-9

    [2] 刘彦彦, 李雅洁, 路寒冰, 等. 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3, 37(11): 1966-1972.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3.11.015
    [3] 王秋爽, 王英哲, 史新慧,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训练决策辅助工具的编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27(17): 18-22. doi: 10.7619/jcmp.20231736
    [4] 李萌, 栗娟, 安欣,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与希望水平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 天津护理, 2022, 30(6): 652-655. doi: 10.3969/j.issn.1006-9143.2022.06.005
    [5] 朱雪琼, 柴艳茹. 移动互联网平台在慢性病病人康复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3, 37(21): 3863-3868.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3.21.012
    [6]

    YUE P, WU Y, ZHANG Y, et al. Contemplation-action-maintenance model of behaviour change for person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qualitative study[J]. J Clin Nurs, 2021, 30(9/10): 1464-1478.

    [7]

    CHEN Y L, WU F Q, WU Y, et al. Development of interventions for an intelligent and individualized mobile health care system to promote healthy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using an intervention mapping framework[J]. BMC Public Health, 2019, 19(1): 1311. doi: 10.1186/s12889-019-7639-7

    [8] 潘培培, 许文仙, 杨晔琴, 等. 干预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13): 1555-156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13.003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写作组, 何权瀛, 冯淬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5): 4359-43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48
    [10] 谭鑫, 赵俊英, 付海英. 高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呼吸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23, 45(22): 3470-3473.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22.025
    [11]

    LIN Y H, KAO C C, HUANG A M, et al.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J]. Hu Li Za Zhi, 2014, 61(4): 56-65.

    [12] 樊雯.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及自我效能的关系[D]. 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 2018.
    [13] 刘谆谆, 张兰凤, Lisa Gudenkauf. 癌症患者疾病获益感量表的跨文化调适[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5): 561-56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5.05.010
    [14] 翁桂珍. 胃癌相关性疲乏患者运动处方依从性的调查研究[D]. 福州: 福建医科大学, 2014.
    [15] 覃松梅, 邓艺新, 刘航, 等. 6 min步行试验和评分量表评估COPD的预后[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 41(10): 2395-2399.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1.10.025
    [16] 曲瑞杰, 李豪, 程秋泓,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肺康复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中华护理教育, 2022, 19(6): 548-554.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2.06.014
    [17] 许莉, 王喜益, 陈菡芬,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的质性研究[J]. 军事护理, 2024, 41(1): 23-2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FHL202401006.htm
    [18] 李萌. 希望理论教育配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肺康复的影响[D]. 石家庄: 河北中医学院, 2021.
    [19] 方慧, 施雁, 刘贤亮, 等. 医护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居家肺康复阻滞因素及应对策略的质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10): 1284-12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34
    [20] 巫道琳, 孙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进展[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 18(4): 535-539. doi: 10.3969/j.issn.1674-2257.2023.04.026
    [21]

    SUWAN N, PANUTHAI S, LASUKA D,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among Thai older person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Pac Rim Int J Nurs Res, 2018, 22(2): 156-168.

    [22] 陈庆梅, 崔妙玲, 麻月娥,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23): 2891-289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23.011
    [23]

    TAKASHIMA S, OGAWA C Y, NAJMAN F A, et al. The volition, the mode of movement selection and the readiness potential[J]. Exp Brain Res, 2020, 238(10): 2113-2123. doi: 10.1007/s00221-020-05878-9

    [24] 马潇然, 董高悦, 孟爱凤, 等.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娱乐运动方案的制订及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9): 1313-131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09.006
    [25] 孙爱萍, 丁雯, 王斐,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中华护理教育, 2023, 20(10): 1217-122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3.10.012
    [26]

    LIANG W, ZUO D N, CANDIDATE M, et al. Patient-readiness for discharge and 30-day adherence to treatment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J]. Clin Nurs Res, 2021, 30(8): 1271-1280. doi: 10.1177/1054773821998550

表(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
  • HTML全文浏览量:  32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2-26
  • 修回日期:  2024-04-2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7-19
  • 刊出日期:  2024-07-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