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林, 王静成, 杨建东.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相关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1): 108-112. DOI: 10.3969/j.issn.1672-2353.2010.11.050
引用本文: 张武林, 王静成, 杨建东.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相关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1): 108-112. DOI: 10.3969/j.issn.1672-2353.2010.11.050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相关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

  • 摘要: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DDD)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脊柱外科领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当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是一种选择.现今对退变早期可行微创治疗或单纯髓核摘除术,发展到晚期(严重椎间盘变性伴节段不稳)大多则采用减压内固定融合术.随着对椎间盘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结构改变和生物力学紊乱会造成椎间盘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椎间容积减小、椎间压力增大、脊椎稳定性下降、椎间盘突出复发等,而这些情况相对容易出现在年龄在25~40岁的年轻人中1; 而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经过50余年的临床应用、改良,在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如脊椎融合会造成脊柱矢状面的非生理性运动,使相邻节段应力增加以代偿融合节段运动的丧失2, 引起融合椎体相邻节段生物力学改变3, 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有3%~14%患者需再次接受手术4.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