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extended care group combined with "Internet+" on hospital discharge nursing for diabetic foot
-
摘要:目的 探究延伸性护理小组联合“互联网+”对糖尿病足院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92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伸性护理小组联合“互联网+”方案,3个月后,比较2组院外认知水平、护理效果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3个月后认知水平评估显示,研究组认知态度(9.34±1.64)分、护理方法掌握(9.46±1.73)分、护理意识(9.53±8.46)分、用药依从性(8.51±1.34)分,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97±1.56)、(5.08±1.48)、(5.68±8.13)、(6.98±1.66)分(P < 0.05); 研究组患者足部皮肤干燥(32.61%)、皲裂(2.17%)、感染(2.17%)、损伤(2.17%)的发生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2%、28.26%、32.61%、26.09%(P < 0.05); 护理前, 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 护理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87.36±9.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8±9.68)分(P < 0.05)。结论 应用延伸性护理小组联合“互联网+”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院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并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xtended care group combined with "Internet+" on hospital discharge nursing for diabetic foot.Methods Ninety-two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extended nursing group and "Internet+". After three months, the cognitive level outside hospital, nursing effect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ree months later, the scores of cognitive attitude, nursing method mastery, nursing consciousness,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were (9.34±1.64), (9.46±1.73), (9.53±8.46), (8.51±1.34), respectively, and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5.97±1.56), (5.08±1.48), (5.68±8.13), (6.98±1.66), respectively(P < 0.05). The incidences of dry skin (32.61%), cleft palate (2.17%), infection (2.17%), and injury (2.17%)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65.22%, 28.26%, 32.61%, and 26.09%,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Before nurs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7.36±9.27) vs. (71.68±9.68), P < 0.05].Conclusion Extensive care combined with "Internet+" for diabetic foot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disease,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
Keywords:
- diabetic foot /
- extensive nursing /
- "Internet+" /
- self-care behavior /
- self-care behavior
-
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包括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中多采用非手术保守方案或外科手术方案对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非手术保守治疗的周期较长,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增大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康复[3]。随着外科手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主要方案,但目前临床对于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案仍存在一定争议[4]。本研究探讨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 年龄60~78岁,平均(65.37±3.24)岁; 左髋17例,右髋23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 年龄60~79岁,平均(66.02±3.27)岁; 左髋19例,右髋2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 精神异常、不具认知能力者; 对手术不耐受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内固定治疗: ①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17例)。患者取仰卧位,使用骨科牵引床对患肢进行适当内旋,进行复位,并在C臂透视下确诊复位情况,于大粗隆定点向近端做切口,长约4 cm, 钝性切开部分臂中肌纤维,将导诊置入大粗隆顶点前外侧位置,并在C臂透视引导下插入主钉,而后使用体位瞄准器在股骨颈部位置入导针,待股骨外侧皮质完成钻孔后,打入螺旋刀片,并将主钉的尾帽置入,进行内固定,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②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23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侧髋粗隆部抬高,在C臂肌透视下先给予患肢外展30 °、内旋15 °的持续牵引,待透视可见满意复位后,于股骨近端外侧做一切口,沿着135 °导向器插入导针,使用扩孔器进行扩孔,并根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选择适宜的动力髋螺钉,将其置入股骨颈骨质中,并将选择的配对动力髋螺钉钢板于股骨干实施固定,固定完成后,在C臂透视下观察骨折部位是否得到满意复位,若复位较好,可冲洗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伤口。
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取仰卧位,于髋关节后外侧做切口,长13~16 cm, 逐层分离肌群后,将髋关节囊切开,对骨折部位周边筋膜组织进行保护,进行大小转子复位,复位完成使用钢丝固定,并于小转子上方1.0 cm处进行股骨颈截骨取出,常规护理髋臼,放置臼杯,以小粗隆为中心向前方倾斜15 °后,使用髓腔锉进行扩髓处理,并测量股骨头长度,选择合适的股骨柄对股骨头假体实施置换,完成髋关节复位后,需对置换关节情况进行评价,在达到标准后,清洗伤口,置入负压引流管,缝合伤口。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 手术指标及首次负重时间: 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首次负重时间。②髋关节功能: 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从疼痛(0~44分)、日常活动(0~14分)、步态(0~11分)、步行距离(0~11分)、畸形(0~4分)、辅助行走(0~11分)及活动范围(0~5分)7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③并发症: 包括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异位骨化、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及术后首次负重时间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观察组,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首次负重时间对比(x±s)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术后引流量/mL 术后首次负重时间/d 对照组(n=40) 323.57±42.25 92.57±18.76 107.65±21.54 38.64±5.47 观察组(n=40) 472.65±58.16* 87.52±17.21 110.62±21.61 25.54±4.87*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2 髋关节功能
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2。
表 2 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对照组(n=40) 45.62±4.57 70.25±6.01 81.24±8.74 观察组(n=40) 45.59±4.48 84.63±8.62* 91.68±6.52*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3。
表 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组别 伤口感染 假体脱位 异位骨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折 合计 对照组(n=40) 4(10.00) 0 2(5.00) 2(5.00) 6(15.00) 14(35.00) 观察组(n=40) 1(2.50) 2(5.00) 1(2.50) 0 2(5.00) 6(15.00)*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髋部骨折是老年群体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占人体全身骨折的3%~4%,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案较多,包括传统的保守治疗、内固定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其中保守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机体各项生理机能衰退,易诱发褥疮、肺炎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骨折的康复,严重时还可危及老年患者生命安全[5-6]。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方法,而近年来随着置换术技术及内固定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内固定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外科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目的在于减小创伤,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7-9]。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晚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由此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相比,更利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可缩短术后负重时间,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究其原因,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通过在轴向压力和垂直剪力共同作用,以达到固定骨折的效果,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是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基础上改进而来,主要适用于各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尤其对骨折疏松患者治疗效果较佳,但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10-11]。70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颈解剖学特点较为特殊,在行内固定术治疗后,仍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且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固定后易发生固定失败,增大再次骨折的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推迟术后负重时间[12-13]。与内固定治疗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小,不会离断髋关节肌肉,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对骨骼肌、韧带及关节囊的损伤,更利于提高骨折内固定的效果,避免愈合畸形、延迟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不良现象,还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尽快下床活动,利于降低肌肉萎缩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负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14-15]。与内固定治疗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可作为临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方案。
综上所述,与内固定治疗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可缩短术后首次负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
表 1 2组患者护理后院外认知水平比较(x±s)
分 组别 n 认知态度 护理方法的掌握 护理意识 用药依从性 对照组 46 5.97±1.56 5.08±1.48 5.68±8.13 6.98±1.66 研究组 46 9.34±1.64* 9.46±1.73* 9.53±8.46* 8.51±1.34*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2 2组患者护理后足部皮肤情况比较[n(%)]
组别 n 皮肤干燥 皲裂 感染 损伤 对照组 46 30(65.22) 13(28.26) 15(32.61) 12(26.09) 研究组 46 15(32.61)* 1(2.17)* 1(2.17)* 1(2.17)*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表 3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x±s)
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6 59.45±10.79 71.68±9.68* 研究组 46 60.11±11.34 87.36±9.27*# 与护理前比较,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
[1] 王君, 周正元, 张宁, 等. 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8, 26(4): 254-26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MXB201804004.htm [2] 吴青华, 李冰涛, 涂珺. 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 44(6): 1104-110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ZY201906007.htm [3] 齐梦影, 田刻平, 严谨, 等. 糖尿病足早期预防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35(23): 42-46. doi: 10.3969/j.issn.1008-9993.2018.23.009 [4] 靳丽. 延续护理可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认知与遵医行为[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37(2): 563-56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NB201802086.htm [5] 纪翠红, 于红静, 郭慧玲, 等. 基于患者需求和德尔菲法构建三甲医院延续性护理模式[J]. 护理学杂志, 2018, 33(7): 57-6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8.07.057 [6] 田彦, 张建欣.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35(18): 24-29. doi: 10.3969/j.issn.1008-9993.2018.18.005 [7] 刘瑾, 袁戈恒, 路潜, 等.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行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10): 1261-1264.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6.10.027 [8] 康烁, 田素斋, 高俊香, 等.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影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2): 242-2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HL201602028.htm [9] 陈娜, 耿莉, 陈璇, 等. 延续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 护理研究, 2016, 30(16): 1966-1972.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6.16.013 [10] 金逸, 施雁, 龚美芳, 等. 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11): 1388-139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HL201511034.htm [11] 王芳, 袁丽. 居家糖尿病足患者核心护理问题的确定[J]. 护理学杂志, 2018, 33(11): 100-10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XZ201811034.htm [12] 刘敏杰, 张兰凤, 刘谆谆, 等.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实施延续护理的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1): 74-7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HL201501020.htm [13] 张伊辉, 李黎. 马拉加大学糖尿病足部自我护理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2): 31-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XZ201902013.htm [14] 贺赛玉, 高丽冰, 伍银, 等.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S2): 202-20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KYX2018S2080.htm [15] 冯菁. "医院-社区-家庭" 三元联动模式在老年糖尿病风险足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2): 32-32, 4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VJ201902020.htm [16] 侯建威.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10): 1483-148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L201810036.htm [17] 罗欢, 邹树芳. 三元联动整合照护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海军医学杂志, 2018, 39(2): 117-12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JYX201802011.htm [18] 常小霞, 袁丽, 杨小玲, 等. 三元联动对糖尿病足患者出院后达标的护理效果观察[J]. 重庆医学, 2018, 47(27): 3538-354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QYX201827016.htm -
期刊类型引用(18)
1. 张超. 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妇儿健康导刊. 2024(05): 112-115 . 百度学术
2. 张金玲,李永乐. 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失败的预测价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04): 125-130+135 . 本站查看
3. 李红丽,严烩利. 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与性激素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10): 106-111 . 本站查看
4. 刘钦文,綦萍,张海艳,王璇.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PCOS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07): 1498-1502 . 百度学术
5. 严烩利,李宾玲,季清云,耿文君,张丽,申小静. 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非特异性炎症状态的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16): 68-70+74 . 百度学术
6. 陈晶. 二甲双胍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 2024(34): 129-131 . 百度学术
7. 陈雅静. 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 2024(35): 146-149 . 百度学术
8. 王艳,罗家寿,王小艳. 来曲唑结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24(35): 123-127 . 百度学术
9. 朱秀娟,赵秀萍. 补阳活血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效果评估. 中国医药. 2023(02): 275-279 . 百度学术
10. 史玉玲. 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系统 糖脂代谢紊乱和性激素的调节作用.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3(03): 32-35 . 百度学术
11. 周丽娜,韩延华,耿甜甜,刘丽. 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胎盘病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11): 137-141 . 本站查看
12. 吴晓春. 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分析. 福建医药杂志. 2023(03): 82-84 . 百度学术
13. 朱晓明,覃晓欣. 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06): 52-54 . 百度学术
14. 周春燕,蓝小春,邱慧,方玉林.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例.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Z1): 249-253 . 百度学术
15. 陆丰华,周丽琴. 不同剂量来曲唑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 2023(33): 13-17 . 百度学术
16. 叶小花,陈燕,张海华. 间苯三酚、维生素E及COOK双球囊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29): 1-3+16 . 百度学术
17. 刘萌芳,陈怀金. 生酮饮食联合来曲唑、阿司匹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22(30): 119-122 . 百度学术
18. 徐小娅,禹果,程兰兰,谭丽,赵冬梅. 不同促排卵方案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2(12): 1219-122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2
- HTML全文浏览量: 200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