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askeletal chondrosarcoma of left iliac fossa: a case report
-
摘要: 软骨肉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中约10%的软骨肉瘤发生于骨外软组织,四肢、肩部及臀部的深部软组织或肌肉是其好发部位,但发生于髂窝内的病例较少。本文报告1例左髂窝软组织软骨肉瘤病例,并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梳理。Abstract: Chondrosarcoma is a common clinical malignant tumor, of which about 10% chondrosarcoma occurs in the soft tissue outside bone, the deep soft tissue or muscle of the limbs, shoulder and buttocks are the commonly occurring sit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chondrosarcoma is less in the iliac fossa. In this paper, a case of extraskeletal chondrosarcoma of left iliac fossa was reported to summarize its clinical and imaging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
Keywords:
- soft tissue /
- chondrosarcoma /
- case report /
- imaging manifestation
-
软骨肉瘤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9.2%, 可发生于全身骨骼的任何部位,约10%的软骨肉瘤发生于骨外软组织[1]。骨外软组织软骨肉瘤常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四肢、肩部及臀部的深部软组织或肌肉是其好发部位,发生于髂窝内较为少见[2]。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近期收治左髂窝软组织软骨肉瘤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 46岁,因左下肢疼痛2个月,加重1个月于2020年11月4日入院。患者自诉约2个月前出现左下肢疼痛,休息后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查体: 腰椎及两旁轻压痛, Thomas征阴性,左下肢感觉减退,左下肢活动受限,左下肢踇背伸肌力4级,右下肢感觉肌力正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无肿胀,末梢血运良好,膝、踝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奥本汉姆征、克尼格氏征均未出现。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显示, “L5-S1水平见左侧腰大肌后方见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影,腰大肌前移,增强扫描病灶边缘明显强化,邻近骶骨左侧缘明显不均匀强化”。诊断: L5-S1水平左侧腰大肌后方及邻近骶骨左侧缘有异常信号,感染伴脓肿形成可能,肿瘤性病变待排(图 1、2)。B超引导下腹腔肿块穿刺活检术病理显示: (左下腹)活检组织镜下见较多软骨组织,灶区可见双核细胞,灶区细胞有异型,小灶区钙化。诊断为腹膜后肿物。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禁忌证后择期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大小约5 cm×3 cm肿物,与肌肉相连,部分肿物侵犯累及左侧骶髂关节。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物(剖开肿物见其有浆夜性液体流出,且含有部分类软骨组织),刮勺搔刮左侧骶髂关节面,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镜下见增生的软骨细胞,核较大,大小形态不一,灶区可见双核细胞,间质灶区呈粘液样,灶区骨化,周围见横纹肌组织,灶区出血。诊断: (左髂窝肿块)软组织软骨肉瘤Ⅰ~Ⅱ级(图 3、4)。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6周后予以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联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行左下腹瘤床区放疗, DT60Gy/28F, 共化疗4个周期,随治疗结束后访7个月,目前未见复发和转移。
2. 讨论
2.1 临床表现
软组织软骨肉瘤在临床比较少见,发病率远远低于骨软骨肉瘤。RIZZOLI骨肿瘤中心收集收治的软骨肉瘤513例,其中仅有9例发生在骨外,国内文献多为个案报道[3]。软组织软骨肉瘤一般无显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轻度或无痛性增长肿块,病程数月甚至数年。本病例肿瘤发生于髂窝后,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之后随着肿瘤明显增大出现疼痛并出现相关压迫症状。
2.2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一般在分化良好的软组织软骨肉瘤中可发现典型的弓环形钙化,具有定性价值[4]。X线征象主要为软组织肿块内出现不同形态的钙化,常为絮状或不规则形钙化团块[5]。CT检查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和范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内弓环形钙化影,同时显示周围组织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能早期发现解剖复杂部位的微小病变。软组织软骨肉瘤MRIT1图像肿块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 T2像肿块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内见片状低信号[6]。本病例术前MRI诊断为肿瘤性病变,但缺乏特异性,与其他原发于软组织的肿瘤存在鉴别困难,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方能确诊。
2.3 病理学特征
软骨肉瘤病理学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普通型、间叶型、黏液型、去分化型、透明细胞型及皮质旁型,其中以普通型软骨肉瘤最位多见,约占85%。本病例术后病理提示为软组织软骨肉瘤Ⅰ~Ⅱ级。软骨肉瘤恶性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国内外采用病理学三级法将软骨肉瘤根据其核分裂像、异型性等指标分为1、2、3级,1级为低度恶性, 2~3级为高度恶性[7]。肿瘤大体表现切面呈分叶状,中央质地略软,周边较实,部分可呈黏液样、软骨样以及钙化样。分化差的肿瘤则为灰红色,质软,常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小灶,形态与骨的软骨肉瘤一致。软骨肉瘤的另一病理学特征为镜下可见大量的软骨小岛。免疫组化法显示,上皮膜抗原(EMA)阴性,波形蛋白(Vimentin)及S-100呈阳性反应。
2.4 鉴别诊断
发生于髂窝内的软组织软骨肉瘤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神经纤维瘤。本病较少见且生长缓慢,一般不会侵袭周围组织,通常无症状,随瘤体增大压迫周围结构时可引起疼痛,需依靠病理诊断鉴别。②脂肪肉瘤。其主要来源于原始间叶细胞的恶性软组织肉瘤,多为单发,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出现局部占位压迫症状或者全身症状, MRI检查表现为边界不清、大小不一、形态不整、信号强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组织成分不同,其信号有所不同。分化良好且含脂肪成分较多的T2图像呈中高信号,分隔较具特征性[8]。③神经鞘瘤。神经鞘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由神经鞘细胞组成,典型临床表现为包块、酸麻感、感觉及运动障碍, CT检查可见肿瘤边界清晰,增强后可见外周环形强化,可伴有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囊性坏死区[9], 该特点有助于神经鞘瘤与其他发生于髂窝内肿瘤的鉴别。④淋巴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是一种具备较强侵袭性的T细胞淋巴瘤,常累及淋巴结与结外组织,结外组织包括皮肤、骨、软组织等, ALCL镜下特征为肿瘤细胞呈聚集性生长,常侵犯淋巴结窦和副皮质区。普遍存在一种“标志”细胞,其特点为细胞体积大,中等核质比,细胞核呈马蹄形或肾形,偏心性分布[10]。确诊需根据组织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表现进行鉴别。⑤骨肉瘤。其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一般表现为骨或邻近关节的疼痛或肿胀,早期即可出现转移,X线检查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与位于髓腔或软组织块内的瘤骨,其中以针状瘤骨最具特征,位于骨皮质,伸向软组织肿块内,可作为与其他肿瘤鉴别的重要病理依据。原发性骨肉瘤骨膜反应明显,当肿瘤呈侵袭性发展,突破骨膜,可见Codman三角。软组织肿块亦是影像表现之一,肿块内瘤骨多偏骨皮质一侧,且越接近骨皮质密度越高[11]。
2.5 治疗及预后
软组织软骨肉瘤早期临床表现一般无显著特征,临床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原位复发及发生远处转移潜能高,预后不佳。首选治疗方案为广泛外科切除,切除边界为距肿瘤组织6 cm, 应尽量切除整个间室,但从临床实际来看,很难做到这种理想的广泛切除边界,因此,肿瘤的切除至少应在肿瘤边界外2~3 cm[12]。软组织软骨肉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对于肿瘤难以切除的患者,为缓解疼痛症状可予以放疗,目前化疗的疗效尚不能肯定[13]。手术切除后的复发及转移率仍较高,达20%~60%[14]。研究显示,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降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概率,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软骨肉瘤暂未发现良好的靶向治疗方案[15]。本病例患者术后予4个周期化疗联合瘤床区放疗,治疗结束后随访7个月,暂未见复发和转移,鉴于高复发及转移率,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影响软组织软骨肉瘤预后的因素主要有肿瘤组织学分级、外科切除边界、肿瘤大小、年龄、转移[16], 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并尽早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
[1]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 软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 11(4): 302-311. doi: 10.3969/j.issn.2095-9958.2018.04.006 [2] 申婷, 张丽娜, 耿宁, 等. 左侧腮腺区软骨肉瘤1例[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5(1): 104-10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KQ201501030.htm [3] 李建民, 杨志平, 杨强. 软组织内软骨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J]. 山东医药, 2003, 43(20): 16-17.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03.20.006 [4] 侯阳明, 陈佳祺, 王首寒, 等. 肝软骨肉瘤一例[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25(5): 632-6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ZK201805033.htm [5] 彭帅羚, 杨海燕.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2): 48-5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LZD202002010.htm [6] 陈亚玲, 张敏, 郭会利, 等.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3): 343-346. doi: 10.3969/j.issn.1002-1671.2008.03.018 [7] 宋化著. 骨外软组织软骨肉瘤一例[J]. 肿瘤防治杂志, 2000, 7(3): 287-287. doi: 10.3969/j.issn.1673-5269.2000.03.062 [8] 林斌, 陈蓉, 张伟国. 腰部软组织骨外软骨肉瘤1例[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21(3): 429-429. doi: 10.3321/j.issn:1003-3289.2005.03.052 [9] 李肇兴, 张孙一雄. 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21, 30(5): 537-5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LX202105032.htm [10] 祁秀敏, 张熔熔. 眼眶软组织去分化软骨肉瘤一例[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9): 667-668.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0812-02358 [11] 韩长年. 软骨肉瘤的MRI强化特点[J]. 磁共振成像, 2020, 11(8): 675-676, 68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GZC202008021.htm [12] 唐军, 董江宁, 李乃玉, 等. CT和MR联合诊断不同级别软骨肉瘤的影像特征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 2019, 16(5): 43-47.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9.05.012 [13] 吕佳楠. 软组织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D]. 济南: 山东大学, 2008. [14] 谢昌林, 解振林, 张再建, 等. 骨外(软组织)软骨肉瘤一例[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1): 143-143. doi: 10.3969/j.issn.1001-9324.2008.01.051 [15] 李觅, 杨彩虹.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 骨肿瘤(2020V1)解读[J]. 临床外科杂志, 2021, 29(1): 35-3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WK202101012.htm [16] 王海军, 李东升, 石战军. 影响软骨肉瘤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 35(1): 169-171. doi: 10.3969/j.issn.1001-5930.2020.0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