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难治性克罗恩病双造口术后造口高排量的全程护理管理

郝康妤, 杨华, 郑艳青, 郑畅, 谢颖, 赵芹

郝康妤, 杨华, 郑艳青, 郑畅, 谢颖, 赵芹. 3例难治性克罗恩病双造口术后造口高排量的全程护理管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 29(2): 133-137. DOI: 10.7619/jcmp.20243577
引用本文: 郝康妤, 杨华, 郑艳青, 郑畅, 谢颖, 赵芹. 3例难治性克罗恩病双造口术后造口高排量的全程护理管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 29(2): 133-137. DOI: 10.7619/jcmp.20243577
HAO Kangyu, YANG Hua, ZHENG Yanqing, ZHENG Chang, XIE Ying, ZHAO Qin.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 of high-output stomas after double stoma surgery in three cases of refractory Crohn's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5, 29(2): 133-137. DOI: 10.7619/jcmp.20243577
Citation: HAO Kangyu, YANG Hua, ZHENG Yanqing, ZHENG Chang, XIE Ying, ZHAO Qin.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 of high-output stomas after double stoma surgery in three cases of refractory Crohn's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5, 29(2): 133-137. DOI: 10.7619/jcmp.20243577

3例难治性克罗恩病双造口术后造口高排量的全程护理管理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2300600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杨华

  • 中图分类号: R574;R473.6;R45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 of high-output stomas after double stoma surgery in three cases of refractory Crohn's disease

  • 摘要:

    总结3例难治性克罗恩病双造口术后造口高排量的全程护理管理。护理要点包括双造口高排量管理(造口高排量评估、醋酸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及蒙脱石散减少造口高排量、双造口管理)、动态评估营养风险、阶梯式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及居家延续性护理等。治疗与护理后, 3例患者造口高排量得到有效控制,营养状况逐渐改善,均好转出院。

    Abstract: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 of high-output stomas in three cases of refractory Crohn's disease following double stoma surgery. The nursing highlights encompassed management of high-output stomas (including assessment of high stoma output, use of octreotide acetate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and montmorillonite powder to reduce high stoma output, and dual stoma management), dynamic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risk, stepped nutrition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ntinued care at home.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high stoma output in all three patients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ir nutritional statu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y were discharged in an improved condition.

  •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发生于末段回肠和结肠。中国CD的发病率仅为0.848/10万,但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1]。难治性CD是指患者虽已接受药物治疗,但病情仍持续或反复的情况[2]。临床上,对于难治性CD患者,多采取造口术以改善症状,且部分患者需接受双造口术。双造口术通常保留部分回肠,有助于维持一定肠道功能,减轻吸收和排泄障碍,但术后仍存在诸多并发症,如造口高排量。造口高排量是指24 h造口排出液体量为1 500~2 000 mL。长时间造口高排量可导致造口感染、脱水、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缺失等风险,甚至引发肾衰竭,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3]。目前,双造口高排量的处理措施为造瘘液回输,但该方法回输效率较低且存在感染风险。早期干预造口高排量,能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4-5]。此外,双造口高排量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失衡。因此,如何进行造口高排量管理及有效营养干预,成为临床工作的关键。2022—2023年,本院对3例难治性CD双造口术后出现造口高排量的患者进行了造口高排量管理联合有效营养干预等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常发生于末段回肠和结肠。中国CD的发病率仅为0.848/10万,但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1]。难治性CD是指患者虽已接受药物治疗,但病情仍持续或反复的情况[2]。临床上,对于难治性CD患者,多采取造口术以改善症状,且部分患者需接受双造口术。双造口术通常保留部分回肠,有助于维持一定肠道功能,减轻吸收和排泄障碍,但术后仍存在诸多并发症,如造口高排量。造口高排量是指24 h造口排出液体量为1 500~2 000 mL。长时间造口高排量可导致造口感染、脱水、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缺失等风险,甚至引发肾衰竭,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3]。目前,双造口高排量的处理措施为造瘘液回输,但该方法回输效率较低且存在感染风险。早期干预造口高排量,能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4-5]。此外,双造口高排量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失衡。因此,如何进行造口高排量管理及有效营养干预,成为临床工作的关键。2022—2023年,本院对3例难治性CD双造口术后出现造口高排量的患者进行了造口高排量管理联合有效营养干预等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患者1, 男, 38岁,因“腹痛3月余”入院,被诊断为CD、小肠穿孔。接受开腹小肠切除+空肠造瘘术后带有双腔造口,术后3 d双腔造口排出黄绿色稀水样消化液(24 h排放1 000~1 500 mL)。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者钠浓度为129 mmol/L, 镁浓度为0.5 mmol/L, 磷浓度为0.8 mmol/L, 体质量指数(BMI)为15.24 kg/m2, 均低于正常值,综合诊断为造口高排量。患者2, 女, 21岁,因“间断腹痛2年余”入院,被诊断为CD、小肠穿孔。于本院外科接受“小肠部分切除+回肠袢式造口术”。回肠袢式造口包括1个近端开口与1个远端开口: 近端开口与上消化道相通,粪便由此排出,远端开口与肛门连接。术后第2~4天,患者袢式造口近端开口排出的淡黄色水样消化液的24 h总量为1 000~2 000 mL。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者钠浓度为134 mmol/L, 镁浓度为0.6 mmol/L, 磷浓度为0.7 mmol/L, BMI为16.0 kg/m2, 均低于正常值,患者诉轻微口渴,尿量正常。上述指标均低于正常值,诊断为造口高排量。患者3, 男, 40岁,因“反复腹痛10年,左腹部疼痛伴发热12 d”入院,被诊断为小肠穿孔、急性腹膜炎、CD。于本院外科接受“小肠部分切除术+空肠造瘘术+回肠营养性造瘘术”,术后留置双腔造口。双腔造口排出的黄绿色稀水样消化液的24 h总量为1 000~1 500 mL。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钠浓度为127 mmol/L, 镁浓度为0.6 mmol/L, 磷浓度为0.7 mmol/L, BMI为16.9 kg/m2, 患者主诉轻微口渴, 24 h尿量为800~1 000 mL。上述指标均低于正常值,综合诊断为造口高排量。

    患者1, 男, 38岁,因“腹痛3月余”入院,被诊断为CD、小肠穿孔。接受开腹小肠切除+空肠造瘘术后带有双腔造口,术后3 d双腔造口排出黄绿色稀水样消化液(24 h排放1 000~1 500 mL)。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者钠浓度为129 mmol/L, 镁浓度为0.5 mmol/L, 磷浓度为0.8 mmol/L, 体质量指数(BMI)为15.24 kg/m2, 均低于正常值,综合诊断为造口高排量。患者2, 女, 21岁,因“间断腹痛2年余”入院,被诊断为CD、小肠穿孔。于本院外科接受“小肠部分切除+回肠袢式造口术”。回肠袢式造口包括1个近端开口与1个远端开口: 近端开口与上消化道相通,粪便由此排出,远端开口与肛门连接。术后第2~4天,患者袢式造口近端开口排出的淡黄色水样消化液的24 h总量为1 000~2 000 mL。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者钠浓度为134 mmol/L, 镁浓度为0.6 mmol/L, 磷浓度为0.7 mmol/L, BMI为16.0 kg/m2, 均低于正常值,患者诉轻微口渴,尿量正常。上述指标均低于正常值,诊断为造口高排量。患者3, 男, 40岁,因“反复腹痛10年,左腹部疼痛伴发热12 d”入院,被诊断为小肠穿孔、急性腹膜炎、CD。于本院外科接受“小肠部分切除术+空肠造瘘术+回肠营养性造瘘术”,术后留置双腔造口。双腔造口排出的黄绿色稀水样消化液的24 h总量为1 000~1 500 mL。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钠浓度为127 mmol/L, 镁浓度为0.6 mmol/L, 磷浓度为0.7 mmol/L, BMI为16.9 kg/m2, 患者主诉轻微口渴, 24 h尿量为800~1 000 mL。上述指标均低于正常值,综合诊断为造口高排量。

    3例患者入院后,经多学科会诊,决定采用醋酸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随后改为每8 h皮下注射1次,以抑制肠道黏膜腺体分泌。同时,加用双歧杆菌及蒙脱石散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实施抗感染、补充白蛋白等对症处理措施。同时,患者接受阶梯式营养支持。治疗干预后,3例患者造口排量均逐渐下降至每24 h 500 mL, 营养状况改善后出院。

    3例患者入院后,经多学科会诊,决定采用醋酸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随后改为每8 h皮下注射1次,以抑制肠道黏膜腺体分泌。同时,加用双歧杆菌及蒙脱石散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实施抗感染、补充白蛋白等对症处理措施。同时,患者接受阶梯式营养支持。治疗干预后,3例患者造口排量均逐渐下降至每24 h 500 mL, 营养状况改善后出院。

    造口排量受造口类型、患者摄入食物与液体种类及排放量,以及肠道分泌物总量的影响。目前,对于造口高排量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常见的造口高排量诊断主要依据2个标准: 造口排出量和脱水症状[6-7]。具体而言, 24 h造口排出量≥1 500 mL以及出现脱水是判断造口高排量的关键指标。为了准确记录造口排量,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以下监测方法。①护士在患者造口袋上使用透明标识,标记卧位和站位排出液的刻度。②准确测量每次排放造口袋时的排泄物总量。③护士需每24 h计算1次液体总排放量,评估双造口排出量是否超过1 500 mL, 若排出量超过1 500 mL的情况持续1 d以上,则可诊断为造口高排量。④每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口渴、头晕及尿量减少等脱水指征,一旦发现脱水症状,应立即进行实验室血清钠、钾等指标检查。若检查结果提示指标低于正常值,表明存在电解质失衡,可辅助诊断为造口高排量。此外,对于长期住院患者,每2 d评估1次血清钠、钾等生化指标,以评价水、电解质流失情况。

    造口排量受造口类型、患者摄入食物与液体种类及排放量,以及肠道分泌物总量的影响。目前,对于造口高排量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常见的造口高排量诊断主要依据2个标准: 造口排出量和脱水症状[6-7]。具体而言, 24 h造口排出量≥1 500 mL以及出现脱水是判断造口高排量的关键指标。为了准确记录造口排量,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以下监测方法。①护士在患者造口袋上使用透明标识,标记卧位和站位排出液的刻度。②准确测量每次排放造口袋时的排泄物总量。③护士需每24 h计算1次液体总排放量,评估双造口排出量是否超过1 500 mL, 若排出量超过1 500 mL的情况持续1 d以上,则可诊断为造口高排量。④每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口渴、头晕及尿量减少等脱水指征,一旦发现脱水症状,应立即进行实验室血清钠、钾等指标检查。若检查结果提示指标低于正常值,表明存在电解质失衡,可辅助诊断为造口高排量。此外,对于长期住院患者,每2 d评估1次血清钠、钾等生化指标,以评价水、电解质流失情况。

    3例患者术后第1天均予以生理盐水47 mL+醋酸奥曲肽0.3 mg混合,每日以25 μg/h持续静脉泵入,造口排量较之前下降后改用醋酸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每8 h注射1次,每次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出现皮下硬结,同时口服双歧杆菌及蒙脱石散。醋酸奥曲肽为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作用持久,能抑制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增强肠道对水和钠的吸收[4]。而双歧杆菌在双造口高排量患者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营养代谢、免疫调节以及预防肠道感染等方面[8]。蒙脱石散作为一种天然矿物质,具有强大的吸附和固定能力,能有效吸附肠道内毒素、细菌和病毒,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其吸附作用还可减少水分流失,缓解腹泻症状[9]。治疗3 d后, 3例患者24 h造口排量均低于1 500 mL。

    3例患者术后第1天均予以生理盐水47 mL+醋酸奥曲肽0.3 mg混合,每日以25 μg/h持续静脉泵入,造口排量较之前下降后改用醋酸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每8 h注射1次,每次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出现皮下硬结,同时口服双歧杆菌及蒙脱石散。醋酸奥曲肽为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作用持久,能抑制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增强肠道对水和钠的吸收[4]。而双歧杆菌在双造口高排量患者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营养代谢、免疫调节以及预防肠道感染等方面[8]。蒙脱石散作为一种天然矿物质,具有强大的吸附和固定能力,能有效吸附肠道内毒素、细菌和病毒,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其吸附作用还可减少水分流失,缓解腹泻症状[9]。治疗3 d后, 3例患者24 h造口排量均低于1 500 mL。

    3例患者均存在双造口,且造口排泄物内含有肠液、消化液等刺激性液体,与周围皮肤接触后易出现皮炎、皮肤疼痛和破溃等症状[10]。研究[11]表明, 77.7%的双造口患者会出现皮肤问题,积极管理造口、预防皮肤破溃可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此外, 3例患者腹部切口均靠近造口,且造口周围皮肤松弛,褶皱多,给造口袋底盘的固定和周围皮肤护理增大了难度。会诊后造口护理小组制订了个体化造口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清洁伤口后再处理污染伤口。使用碘伏消毒腹部切口,并以无菌敷料妥善覆盖。随后,采用生理盐水对造口周围皮肤进行冲洗,之后采用脱脂棉球吸干残留水分。②造口周围皮肤均匀撒上适量造口护肤粉,并喷涂皮肤保护膜,待完全干燥后,使用防漏贴环紧贴造口根部进行固定,确保形成有效防护屏障。③根据3例患者皮肤状况,护士均选用两件式微凸耐用底盘。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粘贴底盘,使底盘整体下移,从而有效避开伤口,实现伤口与造口相互隔离。④患者2回肠袢式造口远心端置入1根造瘘营养管。在佩戴造口袋时,需在适当位置预先剪开1个小孔,以便营养造瘘管穿过。随后,采用“高举平台”法,用胶布固定并封闭小孔,既能保护皮肤,又能有效收集排泄物,同时满足经回肠袢式造口进行肠内营养的需求[12]。⑤护理人员在患者晨起空腹时进行造口袋更换,旨在减少消化液排放,防止造口污染,确保更换过程的清洁与安全。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 3例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均完好无破损。

    3例患者均存在双造口,且造口排泄物内含有肠液、消化液等刺激性液体,与周围皮肤接触后易出现皮炎、皮肤疼痛和破溃等症状[10]。研究[11]表明, 77.7%的双造口患者会出现皮肤问题,积极管理造口、预防皮肤破溃可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此外, 3例患者腹部切口均靠近造口,且造口周围皮肤松弛,褶皱多,给造口袋底盘的固定和周围皮肤护理增大了难度。会诊后造口护理小组制订了个体化造口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清洁伤口后再处理污染伤口。使用碘伏消毒腹部切口,并以无菌敷料妥善覆盖。随后,采用生理盐水对造口周围皮肤进行冲洗,之后采用脱脂棉球吸干残留水分。②造口周围皮肤均匀撒上适量造口护肤粉,并喷涂皮肤保护膜,待完全干燥后,使用防漏贴环紧贴造口根部进行固定,确保形成有效防护屏障。③根据3例患者皮肤状况,护士均选用两件式微凸耐用底盘。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粘贴底盘,使底盘整体下移,从而有效避开伤口,实现伤口与造口相互隔离。④患者2回肠袢式造口远心端置入1根造瘘营养管。在佩戴造口袋时,需在适当位置预先剪开1个小孔,以便营养造瘘管穿过。随后,采用“高举平台”法,用胶布固定并封闭小孔,既能保护皮肤,又能有效收集排泄物,同时满足经回肠袢式造口进行肠内营养的需求[12]。⑤护理人员在患者晨起空腹时进行造口袋更换,旨在减少消化液排放,防止造口污染,确保更换过程的清洁与安全。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 3例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均完好无破损。

    双造口患者造口高排量会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消化液中富含消化酶及水电解质,大量丢失会使肠内营养因缺乏消化酶而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抵抗力下降等状况,最终导致营养失调[13]。2017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对营养不良诊疗流程进行了规范,包括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诊断、治疗以及营养监测与效果评价4个阶段[14]。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2002)[15]对3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提示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经多学科会诊,根据患者体质量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患者1入院时营养筛查评分提示高度营养风险状态,根据BMI计算所需能量供应为210~260 kJ/(kg·d); 患者2入院时同样面临高度营养风险,根据其BMI计算所需能量供应为200~250 kJ/(kg·d); 患者3入院时为中度营养风险,计算所需能量供应为200~240 kJ/(kg·d)。每周对3例患者进行体质量测量,并绘制营养指标曲线图,以动态评估营养风险,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动态评估有助于监测营养状况,确保患者获得充足营养素,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双造口患者造口高排量会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消化液中富含消化酶及水电解质,大量丢失会使肠内营养因缺乏消化酶而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抵抗力下降等状况,最终导致营养失调[13]。2017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对营养不良诊疗流程进行了规范,包括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诊断、治疗以及营养监测与效果评价4个阶段[14]。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2002)[15]对3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提示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经多学科会诊,根据患者体质量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患者1入院时营养筛查评分提示高度营养风险状态,根据BMI计算所需能量供应为210~260 kJ/(kg·d); 患者2入院时同样面临高度营养风险,根据其BMI计算所需能量供应为200~250 kJ/(kg·d); 患者3入院时为中度营养风险,计算所需能量供应为200~240 kJ/(kg·d)。每周对3例患者进行体质量测量,并绘制营养指标曲线图,以动态评估营养风险,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动态评估有助于监测营养状况,确保患者获得充足营养素,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阶梯式营养支持是指在患者营养管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逐步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个体化、精准营养支持[16]。多学科会诊评估后根据3例患者造口排量异常情况和生化检验结果给予阶梯式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初期,3例患者均禁食,并进行肠外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液由专业营养科团队根据患者每日能量和营养素需求精心配制。患者1和患者2的蛋白质供给量为每千克体质量2.0~3.0 g, 氨基酸1.5~2.5 g, 脂肪1.5~2.5 g; 患者3的蛋白质供给量为每千克体质量1.5~2.0 g, 氨基酸1.0~2.0 g, 脂肪1.0~2.0 g。肠外营养治疗期间,每3 d复查生化指标和血常规,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并动态调整营养方案。3例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期间未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待造口排量稳定、肠道通畅、血流平稳后,逐步将营养供给转换为肠内营养。

    阶梯式营养支持是指在患者营养管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逐步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个体化、精准营养支持[16]。多学科会诊评估后根据3例患者造口排量异常情况和生化检验结果给予阶梯式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初期,3例患者均禁食,并进行肠外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液由专业营养科团队根据患者每日能量和营养素需求精心配制。患者1和患者2的蛋白质供给量为每千克体质量2.0~3.0 g, 氨基酸1.5~2.5 g, 脂肪1.5~2.5 g; 患者3的蛋白质供给量为每千克体质量1.5~2.0 g, 氨基酸1.0~2.0 g, 脂肪1.0~2.0 g。肠外营养治疗期间,每3 d复查生化指标和血常规,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并动态调整营养方案。3例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期间未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待造口排量稳定、肠道通畅、血流平稳后,逐步将营养供给转换为肠内营养。

    当患者造口排放量趋于稳定,且确认肠道无梗阻、血流状态平稳时,应将营养供给从肠外营养逐步过渡为肠内营养,实施早期滋养性营养支持。此方法旨在预防肠壁萎缩,并增强肠道适应能力[17]。滋养性营养支持能为肠壁细胞提供必需营养素,维持其正常生长与修复功能。造口高排放患者因消化液大量丢失,可能导致营养素吸收减少,进而影响肠壁细胞代谢与功能。早期营养支持可补充营养素丢失,防止肠壁细胞萎缩。3例患者首先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使用营养泵以20 mL/h的起始速度持续匀速管饲泵入,维持24 h, 同时辅以肠外营养以满足每日能量需求。

    当患者造口排放量趋于稳定,且确认肠道无梗阻、血流状态平稳时,应将营养供给从肠外营养逐步过渡为肠内营养,实施早期滋养性营养支持。此方法旨在预防肠壁萎缩,并增强肠道适应能力[17]。滋养性营养支持能为肠壁细胞提供必需营养素,维持其正常生长与修复功能。造口高排放患者因消化液大量丢失,可能导致营养素吸收减少,进而影响肠壁细胞代谢与功能。早期营养支持可补充营养素丢失,防止肠壁细胞萎缩。3例患者首先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使用营养泵以20 mL/h的起始速度持续匀速管饲泵入,维持24 h, 同时辅以肠外营养以满足每日能量需求。

    根据营养制剂选择原则[18]及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3例患者均选用肠内营养混悬液作为主要营养制剂。肠内营养混悬液主要由短链肽、乳清蛋白、麦芽糊精、中链甘油三酯和植物油等成分组成,能通过胃肠道直接吸收,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胃肠激素分泌,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进而改善营养不良状况[19]

    根据营养制剂选择原则[18]及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3例患者均选用肠内营养混悬液作为主要营养制剂。肠内营养混悬液主要由短链肽、乳清蛋白、麦芽糊精、中链甘油三酯和植物油等成分组成,能通过胃肠道直接吸收,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胃肠激素分泌,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进而改善营养不良状况[19]

    患者1和患者3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患者2经回肠袢式造口远心端营养造瘘管行肠内营养。初期, 3例患者均接受滋养性营养支持,若无胃肠道反应,则继续予以稀释营养制剂(灭菌注射用水与营养制剂按1∶1比例配置),以20 mL/h为起始量,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逐渐递增至50 mL/h, 持续匀速管饲泵入维持24~48 h。若患者出现不耐受情况,需及时汇报医生评估是否继续肠内营养。当造口排量为800~1 200 mL, 且患者无胃肠道症状时,可转用原液。3例患者均未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之后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原液,以20 mL/h为起始量匀速管饲泵入。患者可耐受情况下,泵入速度递增至50 mL/h, 维持8~10 d, 直至完全肠内营养耐受。完全肠内营养耐受的患者若造口排量 < 800 mL, 可开始进食低脂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至无渣软食。其间,若患者出现能量供给不足,可选择营养粉补充每日能量。目前,营养粉制剂种类繁多,其中肠内营养粉剂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显著提升营养水平。此外,肠内营养过渡期间均选择口服肠内营养粉剂以维持每日所需能量,直至口服完全代替管饲营养,最终成功拔除肠内营养管。经一段时间治疗后, 3例患者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明显改善。患者1的BMI上升至16.1 kg/m2, 营养筛查评分为低风险; 患者2的BMI上升至16.8 kg/m2, 营养筛查评分为低风险; 患者3的BMI指数增至17.7 kg/m2, 营养筛查评分也为低风险。

    患者1和患者3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患者2经回肠袢式造口远心端营养造瘘管行肠内营养。初期, 3例患者均接受滋养性营养支持,若无胃肠道反应,则继续予以稀释营养制剂(灭菌注射用水与营养制剂按1∶1比例配置),以20 mL/h为起始量,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逐渐递增至50 mL/h, 持续匀速管饲泵入维持24~48 h。若患者出现不耐受情况,需及时汇报医生评估是否继续肠内营养。当造口排量为800~1 200 mL, 且患者无胃肠道症状时,可转用原液。3例患者均未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之后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原液,以20 mL/h为起始量匀速管饲泵入。患者可耐受情况下,泵入速度递增至50 mL/h, 维持8~10 d, 直至完全肠内营养耐受。完全肠内营养耐受的患者若造口排量 < 800 mL, 可开始进食低脂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至无渣软食。其间,若患者出现能量供给不足,可选择营养粉补充每日能量。目前,营养粉制剂种类繁多,其中肠内营养粉剂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显著提升营养水平。此外,肠内营养过渡期间均选择口服肠内营养粉剂以维持每日所需能量,直至口服完全代替管饲营养,最终成功拔除肠内营养管。经一段时间治疗后, 3例患者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明显改善。患者1的BMI上升至16.1 kg/m2, 营养筛查评分为低风险; 患者2的BMI上升至16.8 kg/m2, 营养筛查评分为低风险; 患者3的BMI指数增至17.7 kg/m2, 营养筛查评分也为低风险。

    个体化肠内营养液应在约25 ℃的恒温环境下输注[20]。在此期间,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需持续监测胃内残留量及造口排出量。若胃内残留量未超过每次喂养量的一半或3~5 mL/kg, 且24 h造口排出量 < 1 000 mL, 可不中止肠内营养,但需调整或减少喂养量。患者2通过营养造瘘管在远心端造口进行肠内营养。由于经造口置入胃管后易滑脱,故最终采用小号气管插管替代胃管,但存在管道风险。导管气囊充气充足是确保营养造瘘管在造口内固定的关键。判断气囊充气是否充足的方法包括观察外置检测气囊形状和硬度(充气充足时,外置检测气囊呈球形,硬度适中,触摸有弹性并伴有一定压力)、听诊气囊部位(充气充足时,可闻及气囊与造口壁的摩擦声)。置入营养造瘘管时,需正确识别远心端和近心端造口,以确保管路正确置入。造口通常包含开口和与之相连的管道,开口侧为近心端,管道侧为远心端。为防止误识别,可用不同颜色胶带标记近心端和远心端。确保营养造瘘管通畅是肠内营养顺利进行的关键,观察管路是否存在折叠、扭曲或压迫现象,同时每4 h用温水冲洗管路,以保证管路通畅。

    个体化肠内营养液应在约25 ℃的恒温环境下输注[20]。在此期间,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需持续监测胃内残留量及造口排出量。若胃内残留量未超过每次喂养量的一半或3~5 mL/kg, 且24 h造口排出量 < 1 000 mL, 可不中止肠内营养,但需调整或减少喂养量。患者2通过营养造瘘管在远心端造口进行肠内营养。由于经造口置入胃管后易滑脱,故最终采用小号气管插管替代胃管,但存在管道风险。导管气囊充气充足是确保营养造瘘管在造口内固定的关键。判断气囊充气是否充足的方法包括观察外置检测气囊形状和硬度(充气充足时,外置检测气囊呈球形,硬度适中,触摸有弹性并伴有一定压力)、听诊气囊部位(充气充足时,可闻及气囊与造口壁的摩擦声)。置入营养造瘘管时,需正确识别远心端和近心端造口,以确保管路正确置入。造口通常包含开口和与之相连的管道,开口侧为近心端,管道侧为远心端。为防止误识别,可用不同颜色胶带标记近心端和远心端。确保营养造瘘管通畅是肠内营养顺利进行的关键,观察管路是否存在折叠、扭曲或压迫现象,同时每4 h用温水冲洗管路,以保证管路通畅。

    由于造口术后患者排便方式及身体形态发生改变,大部分患者会产生羞耻感或自卑情绪[21]。相关研究[22]显示,因接受造口术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患者占比达35.38%, 且在造口术后7 d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达42.2%。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至关重要。经心理科医师会诊,结合3例患者临床表现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估结果,综合诊断3例患者为轻度抑郁。针对3例患者情况,医护团队对其实施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旨在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具体干预措施: ①针对现存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评估。随后,应用焦点解决短程疗法[23]实施心理干预。②治疗团队利用宣传图册、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克罗恩病的相关知识,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③建立微信交流群,采用同伴支持教育方式[24]在群内分享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心得。此外,每周组织教育者与患者进行现场交流。④医护团队组织病房内同种疾病患者及家属参加宣传教育讲座。讲座由专家授课,内容涵盖疾病相关知识、成功案例等。讲座结束后设立提问环节,积极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⑤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利用放松疗法进行干预。经医护团队积极心理干预, 3例对患者克罗恩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医护人员信任度增强,并积极配合治疗。

    由于造口术后患者排便方式及身体形态发生改变,大部分患者会产生羞耻感或自卑情绪[21]。相关研究[22]显示,因接受造口术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患者占比达35.38%, 且在造口术后7 d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达42.2%。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至关重要。经心理科医师会诊,结合3例患者临床表现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估结果,综合诊断3例患者为轻度抑郁。针对3例患者情况,医护团队对其实施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旨在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具体干预措施: ①针对现存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评估。随后,应用焦点解决短程疗法[23]实施心理干预。②治疗团队利用宣传图册、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克罗恩病的相关知识,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③建立微信交流群,采用同伴支持教育方式[24]在群内分享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心得。此外,每周组织教育者与患者进行现场交流。④医护团队组织病房内同种疾病患者及家属参加宣传教育讲座。讲座由专家授课,内容涵盖疾病相关知识、成功案例等。讲座结束后设立提问环节,积极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⑤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利用放松疗法进行干预。经医护团队积极心理干预, 3例对患者克罗恩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医护人员信任度增强,并积极配合治疗。

    居家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减轻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通过个案管理方法,为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居家延续性护理,向患者提供双造口护理技巧、饮食建议等内容,且每2周通过电话或线上沟通工具对患者定期回访,了解其身体状况、生活质量、用药情况等。回访中,护理人员追踪患者康复进程,并解答其疑虑。居家延续性护理确保了患者从医院向家庭环境平稳过渡。双造口患者需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管理造口。居家护理通过定期家访和电话随访,为患者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使其能逐步独立完成造口日常护理。本研究中, 3例患者均为临时性造口患者。经过居家延续性护理,3例患者在造口护理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且出院后半年内造口恢复良好。

    居家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减轻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通过个案管理方法,为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居家延续性护理,向患者提供双造口护理技巧、饮食建议等内容,且每2周通过电话或线上沟通工具对患者定期回访,了解其身体状况、生活质量、用药情况等。回访中,护理人员追踪患者康复进程,并解答其疑虑。居家延续性护理确保了患者从医院向家庭环境平稳过渡。双造口患者需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管理造口。居家护理通过定期家访和电话随访,为患者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使其能逐步独立完成造口日常护理。本研究中, 3例患者均为临时性造口患者。经过居家延续性护理,3例患者在造口护理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且出院后半年内造口恢复良好。

    3例患者均被诊断为造口高排量,经多学科会诊后给予醋酸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联合蒙脱石散能有效减少造口高排量,减轻炎性反应。为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不受造口排出液体刺激,应调整造口袋底盘位置和粘贴方向,选择造口袋更换时机,能有效预防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双造口高排量往往伴随营养流失, 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失调,优化营养方案、制订个性化阶梯式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失调状况。此外,焦点解决技术及同伴支持教育有效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综上所述,以上措施使患者恢复效果理想,为临床提供了一定参考。然而,双造口术后造口高排量的全程管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3例患者均被诊断为造口高排量,经多学科会诊后给予醋酸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联合蒙脱石散能有效减少造口高排量,减轻炎性反应。为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不受造口排出液体刺激,应调整造口袋底盘位置和粘贴方向,选择造口袋更换时机,能有效预防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双造口高排量往往伴随营养流失, 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失调,优化营养方案、制订个性化阶梯式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失调状况。此外,焦点解决技术及同伴支持教育有效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综上所述,以上措施使患者恢复效果理想,为临床提供了一定参考。然而,双造口术后造口高排量的全程管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 [1] 杨武发, 唐学贵. 克罗恩病肛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 179-184.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23.01.042
    [2] 李昕, 王静, 宋洁, 等. 2021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炎症性肠病感染的预防、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4(2): 125-128, 147.
    [3] 赵泽英, 邓颖辉, 丁妮, 等. 肠造口高排量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0, 34(2): 291-294.
    [4] 覃家凭, 黄理, 黄霜湘, 等.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大剂量醋酸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18(28): 130-132.
    [5] 杨颖, 盛玉, 卞兰峥, 等. 3例消化道高流量瘘患儿行消化液回输联合接力式营养支持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12): 1838-184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1.12.013
    [6] 陈影, 程帆. 造口高排量监测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2, 36(13): 2353-2355. doi: 10.12102/j.issn.1009-6493.2022.13.017
    [7]

    NAKANISHI R, KONISHI T, NAKAYA E, et al.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clinical impact of high-output syndrome after sphincter-preserving surgery with covering ileostomy for rect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cohort study[J]. Int J Clin Oncol, 2021, 26(1): 118-125. doi: 10.1007/s10147-020-01781-z

    [8] 王红, 王绍天, 王素娟, 等. 双歧杆菌四连活菌片对大面积烧伤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道微生态功能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 2021, 49(9): 1043-1045.
    [9] 翟德菊, 张淑华, 王慧, 等. 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的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 34(12): 1415-1418.
    [10] 裴琛, 郭红, 周玉洁, 等.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与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17): 30-34.
    [11] 沈圆娟, 戴正香, 李菊云, 等. 成人高排量回肠造口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23, 21(2): 324-328.
    [12] 韦娟, 芦婷, 牛晓萍. ARC造口更换流程在泌尿造口刺激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 上旬刊, 2020, 27(9): 43-45.
    [13] 李磊, 夏俏, 雷娜, 等. 高位小肠造口婴幼儿营养不良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22, 22(3): 186-190.
    [14]

    CEDERHOLM T, BARAZZONI R, AUSTIN P,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of clinical nutrition[J]. Clin Nutr, 2017, 36(1): 49-64.

    [15] 许静涌, 杨剑, 康维明, 等. 营养风险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8, 26(3): 131-135.
    [16] 陈春华, 刘春玲. 超早期阶梯式协同营养管理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喂养相关并发症及喂养不耐受的效果[J]. 护理研究, 2022, 36(23): 4306-4308.
    [17] 刘于铃. 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及护理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2): 57-59.
    [18] 亚洲急危重症协会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 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11): 1123-1136.
    [19] 沙鑫. 百普力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影响[J]. 天津药学, 2022, 34(2): 51-54.
    [20] 洪术霞, 沈娟, 秦凯. 1例克罗恩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药学监护及分析[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23, 32(8): 631-633.
    [21] 曹艳宏, 张未平, 李苏宜. 肠内营养管饲肿瘤患者临床护理技术路径[J]. 肿瘤学杂志, 2023, 29(4): 289-293.
    [22] 仲宇, 王莎, 魏惠燕, 等. 腹部造口病人病耻感支持性干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3, 37(11): 1978-1982.
    [23] 彭敏, 彭欢. 焦点解决护理模式对肠造口病人造口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循证护理, 2021, 7(5): 687-689.
    [24] 郭道丽. 同伴支持教育联合FTS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28): 95-9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
  • HTML全文浏览量:  12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8-15
  • 修回日期:  2024-10-27
  • 刊出日期:  2025-01-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

根据国家关于期刊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为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防范学术不端风险,《实用临床医药杂志》要求文章重复率不超过20%。即日起,请作者在向《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投稿前先通过维普、万方等权威数据库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作者通过投审稿系统投稿时,需要提交稿件及本文重复率不超过20%的查重检测报告。

鉴于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网联系了维普论文检测系统(链接地址:https://vpcs.fanyu.com/personal/jcmp)、万方检测系统(链接地址:http://jcmp.wfcheck.cn/),便于作者进行预查重检测。维普论文检测系统、万方检测系统为第三方检测,具体事宜请作者与检测方接洽(维普联系电话:400-607-5550;万方联系QQ:800856851;电话:18677087062)。

同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提醒广大作者尽早关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并登陆官方网站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微信二维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官方网站三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