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选穴规律分析

刘奕彤, 秦琪, 陈栋, 耿艳霞, 穆艳云

刘奕彤, 秦琪, 陈栋, 耿艳霞, 穆艳云.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选穴规律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 29(2): 75-79. DOI: 10.7619/jcmp.20245355
引用本文: 刘奕彤, 秦琪, 陈栋, 耿艳霞, 穆艳云.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选穴规律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 29(2): 75-79. DOI: 10.7619/jcmp.20245355
LIU Yitong, QIN Qi, CHEN Dong, GENG Yanxia, MU Yanyun. Analysis of acupoint selection rule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ased on data mining[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5, 29(2): 75-79. DOI: 10.7619/jcmp.20245355
Citation: LIU Yitong, QIN Qi, CHEN Dong, GENG Yanxia, MU Yanyun. Analysis of acupoint selection rule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ased on data mining[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5, 29(2): 75-79. DOI: 10.7619/jcmp.20245355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选穴规律分析

基金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BK20210987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21KJA360001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耿艳霞

    穆艳云

  • 中图分类号: R256;R245;R45

Analysis of acupoint selection rule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ased on data mining

  •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腧穴选取特点。

    方法 

    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中以针刺、电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文献, 统计并整理其针灸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

    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提取123个针刺处方,涉及92个腧穴,使用总频次为96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穴位依次为天枢(158次)、上巨虚(138次)、大肠俞(61次)、足三里(60次)、支沟(57次)、腹结(57次)、关元(35次)、中脘(34次)、气海(34次)、曲池(28次)。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选穴归经主要集中于胃经、膀胱经、任脉、脾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天枢-上巨虚出现概率最高(75.82%), 其次为天枢-大肠俞(33.52%), 再次为天枢-足三里(32.97%)。腧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主要选穴可以分为10个聚类,包括主要选穴、各证型选穴以及调神选穴、调节交感神经选穴等。

    结论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应遵循整体论治、辨证治疗原则,并结合上下、远近、前后配穴法进行治疗。本研究的选穴规律能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施治提供重要参考,为医者提供选穴借鉴,并实现精准施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point selection in treatment for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Methods 

    Clinical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for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rom January 1, 2013, to December 31, 2023, was retrieved from CNKI. The acupuncture prescriptions were collected and organized, and data mining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patterns of acupoint selection.

    Results 

    A total of 182 articles were included, yielding 123 acupuncture prescriptions involving 92 acupoints with usage frequency of 967 times. The top 10 acupoints in frequency were Tianshu (158 times), Shangjuxu (138 times), Dachangshu (61 times), Zusanli (60 times), Zhigou (57 times), Fujie (57 times), Guanyuan (35 times), Zhongwan (34 times), Qihai (34 times), and Quchi (28 times). The meridians of the selected acupoint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stomach, bladder, Ren, and spleen meridians.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ianshu-Shangjuxu had the highest occurrence probability (75.82%), followed by Tianshu-Dachangshu (33.52%) and Tianshu-Zusanli (32.97%). Cluster analysis of acupoints showed that the main acupoints selected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10 clusters, including primary acupoints, acupoints for various syndrome types, acupoints for regulating spirit, and acupoints for regulating sympathetic nerves.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holistic treatment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s of selecting acupoints based on their upper-lower, proximal-distal, and anterior-posterior relationships. The acupoint selection pattern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offer guidance for practitioners in acupoint selection, facilitate precise treatment, and promote early patient recovery.

  • 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极高,除了引起言语障碍、肢体偏瘫等常见症状外,还会引起认知障碍。脑微出血(CMBs)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表现为由脑内微小血管的管壁漏出所引起的血管附近脑组织少量含铁血黄素沉积,常由血压波动、脑叶淀粉样变等因素引起,近年来研究[1-2]发现CMBs与智能减退有关。由于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及所选序列、入组人群等因素的不同,有关CMBs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本研究采用3.0T MRI磁敏感成像精准检测CMBs,且排除了丘脑、角回、额颞叶等关键部位脑梗死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了CMBs与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连续选取2018年4月—2020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诊断标准[3], 其中男77例,女42例。纳入标准: ①首发、单一病灶且病程 < 7 d者; ②未服用改变认知功能的药物者; ③无头颅MRI检查禁忌证并能配合完成者。排除标准: ①合并丘脑、额颞叶皮层、角回等影响认知的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 ②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患者; ③伴脑出血、脑肿瘤、颅脑损伤、脑积水及明显额颞叶脑萎缩患者; ④伴有阿尔茨海默病等损伤认知功能的疾病者; ⑤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 ⑥精神病、视听力障碍无法完成认知量表评定者; ⑦ 3个月随访时再发脑卒中患者。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 L2018005)。

    入院后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第2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

    入院后完善3.0T头颅MRI检查,包括T1像、T2像、弥散成像、抑水像、磁敏感成像。脑梗死体积依据PULLICINO P M等[4]的公式计算。CMBs诊断标准: 在磁敏感成像上表现为直径2~10 mm的均匀的卵圆形低信号区,需排除颅内钙化、软脑膜部位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动脉远端的流空效应等其他因素,且周边无脑水肿征象[5]。根据CMBs灶数量将CMBs程度进行分级: 0级为无CMBs, 1级为1~5个, 2级为≥ 6个。根据CMBs的部位将患者分为单纯脑叶组(发生在大脑皮层及近皮层白质区)、单纯深部组(发生在脑叶组以外的基底节区、脑干等其他深部区)和混合组(即脑叶和深部均有CMBs灶)。脑白质疏松(LA)诊断标准: MRI表现为两侧大脑皮层下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斑片状或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影,抑水像呈高信号,具体严重程度使用Fazekas量表[6]评定。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定义: 直径 < 15 mm的长T1长T2抑水像为高信号的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影像学读片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完成。

    3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MoCA量表共有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注意、命名、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7个方面,总计30分,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下者,在测试得分上加1分,以校正偏倚, ≥26分为认知正常, < 26分为认知障碍。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 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间各因素的差异,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收集119例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脑干、小脑各部位脑梗死患者,均为单一病灶。非CMBs者66例,伴CMBs者53例。共294个CMBs灶,脑叶区111个,深部区183个。CMBs 1级者37例, CMBs 2级者16例。单纯脑叶组16例,单纯深部组21例,混合组16例。3个月随访时,认知正常者68例,认知障碍者51例,认知障碍发生率为42.86%。

    0级、1级、2级CMBs患者的MoCA总分依次降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领域评分依次降低,注意领域评分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而命名、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各领域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不同分级CMBs患者认知功能比较(x±s
    项目 0级(n=66) 1级(n=37) 2级(n=16) F P
    MoCA总分 26.23±2.01 24.05±1.73 21.88±1.89 39.554 < 0.001
    视空间与执行功能 4.05±0.94 3.05±1.22 2.75±0.58 17.798 < 0.001
    注意 4.98±1.02 4.08±0.80 3.13±1.36 25.672 < 0.001
    命名 2.91±0.29 2.86±0.35 2.88±0.34 0.256 0.774
    语言 2.71±0.52 2.51±0.51 2.50±0.52 2.280 0.107
    抽象 1.80±0.40 1.78±0.42 1.56±0.51 2.148 0.121
    延迟回忆 4.41±0.98 4.27±0.51 4.06±0.93 1.155 0.319
    定向 5.41±1.07 5.49±0.69 5.00±0.73 1.629 0.201
    MoCA: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CMBs: 脑微出血。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单纯脑叶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领域评分低于单纯深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07), 而2组注意、命名、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各领域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单纯脑叶组与单纯深部组认知功能比较(x±s
    项目 单纯脑叶组(n=16) 单纯深部组(n=21) t P
    MoCA总分 22.88±1.78 24.38±1.75 -2.575 0.014
    视空间与执行功能 2.38±1.31 3.43±0.93 -2.868 0.007
    注意 4.00±0.73 4.33±1.07 -1.073 0.291
    命名 2.75±0.45 2.95±0.22 -1.815 0.078
    语言 2.50±0.52 2.48±0.51 0.140 0.890
    抽象 1.69±0.48 1.71±0.46 -0.172 0.865
    延迟回忆 4.25±0.45 4.19±0.75 0.281 0.780
    定向 5.31±0.79 5.29±0.78 0.102 0.91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与认知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年龄较大、受教育时间较短、LA程度较重、CMBs阳性率较高、CMBs灶数量较多、发生在脑叶区CMBs比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各因素比较(x±s)[M(P25, P75)][n(%)]
    因素 认知正常组(n=68) 认知障碍组(n=51) χ2/t/Z P
    年龄/岁 62.00±8.53 67.84±7.70 -3.855 < 0.001
    男性 45(66.18) 32(62.74) 0.150 0.698
    受教育时间/年 12.41±3.33 10.98±3.36 2.310 0.023
    高血压 49(72.06) 43(84.31) 2.495 0.114
    糖尿病 27(39.70) 17(33.33) 0.508 0.476
    高脂血症 19(27.94) 9(17.65) 1.716 0.190
    吸烟 30(44.12) 20(39.21) 0.287 0.592
    饮酒 11(16.18) 10(19.61) 0.236 0.62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3.13±0.73 2.95±0.97 1.116 0.26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1.16±0.26 1.12±0.25 0.740 0.460
    尿酸/(μmol/L) 308.35(261.15, 388.80) 325.40(288.30, 386.30) -1.372 0.170
    C反应蛋白/(mg/L) 1.59±1.49 1.73±1.35 -0.551 0.582
    梗死体积/cm3 2.00±0.74 1.82±1.00 1.161 0.248
    NIHSS评分/分 3.00(1.00, 4.00) 3.00(2.00, 3.00) -0.265 0.791
    梗死部位(左侧) 35(51.47) 26(51.00) 0.003 0.958
    LA/分 1.00(0, 2.00) 2.00(1.00, 3.00) -4.734 < 0.001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 31(45.59) 31(60.78) 2.697 0.101
    CMBs阳性 7(10.29) 46(90.20) 75.322 < 0.001
    CMBs灶数量/个 0(0, 0) 5.00(2.00, 8.00) -8.665 < 0.001
    脑叶区CMBs 5(7.35) 27(52.94) 30.808 < 0.001
    NIHS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LA: 脑白质疏松; CMBs: 脑微出血。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是否发生认知障碍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程度(OR=2.050, P=0.005)、CMBs阳性(OR=34.476, P=0.008)、CMBs灶数量(OR=1.594, P=0.045)是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受教育时间、脑叶区CMBs与认知功能无相关性(P>0.05), 见表 4

    表  4  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自变量 β Wald P OR 95%CI
    年龄 0.144 3.459 0.063 1.155 0.992~1.345
    受教育时间 0.250 2.605 0.107 1.284 0.948~1.740
    脑白质疏松程度 0.718 7.939 0.005 2.050 1.244~3.377
    脑微出血阳性 3.540 6.982 0.008 34.476 2.495~47.417
    脑微出血灶数量 0.466 4.011 0.045 1.594 1.010~2.514
    脑叶区CMBs -1.528 2.079 0.149 0.217 0.027~1.73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卒中后3~6个月内发生的符合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综合征,涉及认知各个领域,包括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及卒中后痴呆的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7], 常见于脑梗死患者,角回、丘脑、额叶皮层等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大多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8], 故本研究排除了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既往研究多集中在卒中后痴呆上,但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阶段严重影响了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使脑梗死的再发风险升高,故识别早期认知障碍患者尤为重要。在脑梗死急性期,认知水平常受一些并发症如感染、代谢紊乱等影响而波动较大,故本研究将卒中后认知障碍定义为脑梗死后3个月时的认知功能异常。本研究采用MoCA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认知功能,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高[9], 尤其适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患者。

    CMBs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着重探讨了CMBs程度及部位与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分析了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干预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陆珍辉等[10]研究结果显示,卒中后3个月认知损害发生率达60.37%, 本研究发生率为42.9%, 可能与本研究均为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随着CMBs严重程度的增加,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得分及MoCA总分逐渐降低,且多因素分析发现CMBs阳性及病灶数量是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CMBs可导致血液内大量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局部长期低灌注及周边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导致脑功能障碍[11-12]。LIU Y等[13]研究发现,皮层及深部CMBs损伤了皮层-皮层下白质纤维束精细结构,破坏了脑网络,从而影响了认知功能。额叶-皮层下回路是连接额叶皮层与脑内深部核团的关键结构,其中起自额叶视区的回路及前额叶区的回路分别控制着视觉空间注意力与执行功能[14-15], CMBs可能也损伤了上述回路的神经传导。CMBs程度越重,患者认知障碍越明显,尤其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亚领域。徐瑶等[16]研究了脑梗死合并CMBs患者急性期的认知功能,其结论与本研究类似,但未研究CMBs部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本研究对CMBs部位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单纯脑叶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MoCA总分较单纯深部组低; 单因素分析显示,认知障碍组较认知正常组脑叶区CMBs的比率较高,但多因素分析则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单纯脑叶组较单纯深部组有认知下降的趋势,尤其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领域,可能与枕叶、额叶CMBs病灶分别对视空间、执行功能影响较大有关,但脑叶区CMBs不是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任慧玲等[17]研究发现,脑叶CMBs组MoCA总分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命名、定向亚领域评分均低于深部CMBs组,脑叶区CMBs是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GYANWALI B等[18]研究了记忆障碍门诊患者,结果发现严格皮层CMBs与执行功能、记忆力有关,深部CMBs与认知功能无关。LI X T等[19]研究了非脑梗死患者,结果认为仅CMBs灶数量与执行功能、处理速度认知亚领域有关, CMBs的部位与认知功能无相关性。受入组人群及使用认知量表不一、人种不同等因素影响,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时间及LA程度与认知功能相关,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LA程度为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LA作为另一种常见的脑小血管病,常与CMBs并存,已被诸多研究[18, 20]证实与认知受损相关,本研究使用Fazekas量表对其进行了程度分级,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本研究样本量偏小,为单中心研究,需扩大样本量进行纵向研究来明确CMB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综上所述,脑梗死伴有CMBs的患者易出现认知损害,尤其是CMBs程度严重时,应重视CMBs的预防及评估,减少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

  • 图  1   针刺治疗FC使用腧穴频次≥10次的统计结果

    图  2   腧穴关联规则网络图

    表  1   针刺经脉腧穴治疗FC的频次和频率分析

    经脉 总频次/次 频率/% 腧穴
    足阳明胃经 388 40.12 天枢(158次)、上巨虚(138次)、足三里(60次)、内庭(9次)、归来(6次)、水道(5次)、滑肉门(3次)、下巨虚(3)、丰隆(2次)、外陵(2次)、大巨(1次)、太乙(1次)
    足太阳膀胱经 150 15.51 中髎(11次)、大肠俞(61次)、脾俞(19次)、次髎(10次)、下髎(10次)、肾俞(10次)、上髎(7次)、肺俞(3次)、小肠俞(3次)、承山(3次)、胃俞(2次)、三焦俞(2次)、风门(1次)、心俞(1次)、膈俞(1次)、肝俞(1次)、膏肓(1次)、会阳(1次)、通谷(1次)、络却(1次)、申脉(1次)
    任脉 123 12.72 关元(35次)、中脘(34次)、气海(34次)、神阙(8次)、膻中(5次)、下脘(5次)、会阴(1次)、巨阙(1次)
    足太阴脾经 88 9.10 腹结(57次)、三阴交(14次)、大横(11次)、太白(2次)、血海(2次)、阴陵泉(1次)、公孙(1次)
    手少阳三焦经 58 6.00 支沟(57次)、外关(1次)
    手阳明大肠经 51 5.27 曲池(28次)、合谷(20次)、阳溪(1次)、手三里(1次)、温溜(1次)
    足少阴肾经 33 3.41 照海(24次)、太溪(6次)、复溜(1次)、肓俞(1次)、气穴(1次)
    足厥阴肝经 28 2.90 太冲(19次)、行间(5次)、期门(3次)、蠡沟(1次)
    督脉 14 1.45 百会(6次)、神庭(3次)、印堂(2次)、命门(1次)、大椎(1次)、上星(1次)
    手太阴肺经 13 1.34 太渊(3次)、列缺(3次)、鱼际(2次)、中府(1次)、尺泽(1次)、少商(1次)、云门(1次)、天府(1次)
    足少阳胆经 9 0.93 带脉(2次)、阳陵泉(2次)、阳白(1次)、本神(1次)、维道(1次)、脑空(1次)、五枢(1次)
    手厥阴心包经 7 0.72 内关(4次)、劳宫(2次)、大陵(1次)
    经外奇穴 2 0.21 安眠(1次)、四缝(1次)
    手少阴心经 2 0.21 神门(2次)
    手太阳小肠经 1 0.10 阳谷(1次)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腧穴关联规则

    前项 后项 支持度百分比/% 置信度百分比/% 增益
    上巨虚 天枢 75.824 93.478 1.077
    大肠俞 天枢 33.516 98.361 1.133
    足三里 天枢 32.967 91.667 1.056
    腹结 上巨虚 31.319 91.228 1.203
    腹结 天枢 31.319 100.000 1.152
    支沟 天枢 31.319 100.000 1.152
    腹结+天枢 上巨虚 31.319 91.228 1.203
    腹结+上巨虚 天枢 28.571 100.000 1.152
    支沟+上巨虚 天枢 28.022 100.000 1.152
    大肠俞+上巨虚 天枢 26.374 100.000 1.152
    足三里+上巨虚 天枢 26.374 100.000 1.152
      置信度≥90%, 支持度≥20%, 前项数≤3个。
    下载: 导出CSV

    表  3   针刺治疗FC的腧穴聚类分析

    聚类 腧穴组成
    C1 天枢、上巨虚、腹结
    C2 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太冲、内庭、行间
    C3 支沟、大肠俞、中脘、关元、气海、下脘、照海、大横
    C4 曲池、百会、膻中、神庭、太渊
    C5 脾俞、肾俞、次髎、中髎、下髎
    C6 八髎
    C7 归来、神阙、水道
    C8 肺俞、列缺、承山、太溪
    C9 小肠俞、内关、下巨虚
    C10 阳陵泉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8, 26(1): 18-26.
    [2] 朱元民. 蒽醌类泻药与大肠黑变病[J]. 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5): 58-59.
    [3] 黄琴峰. 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现代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J]. 中国针灸, 2007, 27(10): 769-772.
    [4] 李佳徽, 黄倩, 邓凯文.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选穴规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23, 39(11): 49-54.
    [5] 马培宏. 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海马-全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研究[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
    [6] 孙月敏, 潘玫竹, 时静怡, 等. 基于脑-肠-菌轴探讨天枢穴治疗功能性便秘作用机制[J/OL].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1-11. (2023-09-14)[2024-10-02].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3.R.20230913.1748.018.html.
    [7] 陈采益, 余芝, 纪峰, 等. NGF/PI3K/TRPV1通路介导针刺"上巨虚" 调节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内脏痛敏模型大鼠内脏痛[J]. 针刺研究, 2023, 48(10): 1017-1024.
    [8] 刘颖, 陈仪琳. 针刺上巨虚穴对人体生物能量信息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0, 30(6): 481-484.
    [9] 巴莹. 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10] 杜广中. 针灸足三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研究[D]. 武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11] 王国鑫, 沈梅红. 李忠仁教授妙取照海穴治疗眼病经验[J]. 中国针灸, 2020, 40(7): 736-738.
    [12] 陈浩洋, 林鸿成, 廖颖婴, 等. 从督脉刍议直肠前突型便秘[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 37(1): 86-88.
    [13] 吕美珍. 电针夹脊穴配针刺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28(3): 214-216, 219.
    [14] 姜永霞, 程博, 蒋松鹤. 腰段八髎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针灸, 2012, 32(2): 140-141.
    [15] 邹洋洋, 丁曙晴, 周惠芬, 等. 八髎穴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机制探讨[J]. 针刺研究, 2015, 40(5): 427-430.
    [16] 丁杰, 刘树军.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50例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5): 218-219.
    [17] 汪灵, 龚志荣, 王培峻, 等. 神阙穴贴敷联合电针疗法对中风后便秘患者排便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新疆中医药, 2021, 39(1): 33-35.
    [18] 谢林林, 赵玉粒, 黄明桂, 等. 基于水通道蛋白3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探讨电针神阙穴对功能性便秘胃肠动力的改善机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5): 64-69.
  • 期刊类型引用(2)

    1. 韩韶,侯艳苹,马岩朋,周涛,祝春燕. 血清Trx1、VILIP-1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13): 1880-1884 . 百度学术
    2. 王前香,吴雪峰,徐华,邵宝富,潘合跃,徐鹏.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探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脑微出血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10): 1173-117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图(2)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11-05
  • 修回日期:  2024-12-23
  • 刊出日期:  2025-01-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