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ANG Ailian, CHEN Xia, ZENG Lu, HUANG Libo, WANG Jianlin, HUANG Chen. Effect of low-dose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on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0, 24(17): 69-72. DOI: 10.7619/jcmp.202017018 |
汪晓玲, 倪志福, 王云甫. rt-PA静脉溶栓对大面积脑梗死病人脑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10): 1427-1430.
|
李乐, 常保强, 黄丽霞, 等.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J]. 青岛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8, 54(4): 450-453
, 457.
|
李军涛, 郭林霞, 李国山, 等.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 26(1): 47-50
, 59.
|
余凡, 王小平.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1): 87-88.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
王宙, 周琳, 刘洋, 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 11(8): 1022-1024.
|
王志宏, 张兵, 王惠君, 等. 中国15省份18~59岁成年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7): 904-908.
|
刘鸿亚, 王玲. 房颤的发病机制及其合并心衰的相关性研究[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 12(2): 139-143.
|
冯海霞, 丘红燕, 任力杰, 等.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3): 223-228.
|
王蓥梅. 小剂量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8): 138-139.
|
唐友莲.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J]. 广西医学, 2018, 40(23): 2792-2793
, 2801.
|
何雪苹, 莫晔, 李应宏. 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NIHSS评分的影响[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8, 25(12): 1860-1863
, 1871.
|
李颖, 余曼, 伍绍强. 高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8, 24(6): 655-658.
|
高先彬. 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35): 95-96.
|
吴慧君, 王立敏, 李倩, 等. rt-PA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同发病时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J]. 临床误诊误治, 2019, 32(1): 28-35.
|
1. |
周彩凤,崔万花. 信迪利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平衡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24(28): 121-124 .
![]() | |
2. |
樊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标志物对肺癌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 临床研究. 2023(06): 10-13 .
![]() | |
3. |
雷小平,孙雅菊.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中国医药导刊. 2023(04): 425-429 .
![]() | |
4. |
吴西,张家艳,殷俊,杨春茂. 免疫治疗联合含铂双药治疗肺腺癌疗效及对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5): 617-621 .
![]() | |
5. |
杜晓丹,徐维国,朱静,李琳,吴君华. 嘌呤能型2受体家族X7嘌呤受体高表达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10): 77-82 .
![]() | |
6. |
柳芳美,凡国华,徐金静,王庆,杨俊俊,闵凌峰,张梦,吴书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15): 45-49 .
![]() | |
7. |
冯雨,崔东,张会民,刘渊源,李瑞杰,栾加强,徐明星,钱如林.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06): 31-33 .
![]() | |
8. |
周明锴. 四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NSCLC中的价值分析.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03): 655-657+687 .
![]() | |
9. |
杨明,邢坤,袁五营,杜佳辉,白杨.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核苷酸还原酶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05): 43-47 .
![]() | |
10. |
杨旭,朱德兵,王巍炜,唐明伟,钱俊. 5种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4): 28-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