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Toll样受体4(TLR4)拮抗剂对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β1-42(终浓度为0、1、5、10、20、40、80 μmol/L)及TAK-242(终浓度1μmol/L)处理小鼠小胶质细胞(BV2),24 h后取其上清干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48 h后,应用CCK8方法检测HT22细胞的存活,ELISA方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TNF-α、IL-1分泌的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诱导组培养液干预的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给予TLR4拮抗剂TAK-242干预后,Aβ1-42诱导TNF-α、IL-1分泌的作用被抑制,细胞分泌TNF-α、IL-1β水平较Aβ1-42诱导组显著降低(P<0.05),HT22细胞存活率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 阻断TLR4可抑制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并减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海马神经元的损害.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Toll样受体4(TLR4)拮抗剂对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β1-42(终浓度为0、1、5、10、20、40、80 μmol/L)及TAK-242(终浓度1μmol/L)处理小鼠小胶质细胞(BV2),24 h后取其上清干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48 h后,应用CCK8方法检测HT22细胞的存活,ELISA方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TNF-α、IL-1分泌的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诱导组培养液干预的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给予TLR4拮抗剂TAK-242干预后,Aβ1-42诱导TNF-α、IL-1分泌的作用被抑制,细胞分泌TNF-α、IL-1β水平较Aβ1-42诱导组显著降低(P<0.05),HT22细胞存活率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 阻断TLR4可抑制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并减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海马神经元的损害.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细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对2组及亚组间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血清促炎症因子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促炎性因子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无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亚组年龄、TC、TG、LDL-C、FBG、MMP-9、TNF-α、IL-1β、IL-17、hs-CRP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P<0.05);TC(OR1.592,95%CI 1.22 ~2.14,P =0.007)、MMP-9(OR1.565,95%CI 1.12 ~2.00,P =0.008)、IL-17(OR 1.787,95%CI 1.54 ~2.38,P =0.005)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及稳定性相关,TC、MMP-9、IL-17水平的显著增高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细分为稳定斑块亚组和不稳定斑块亚组.对2组及亚组间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血清促炎症因子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促炎性因子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无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亚组年龄、TC、TG、LDL-C、FBG、MMP-9、TNF-α、IL-1β、IL-17、hs-CRP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亚组(P<0.05);TC(OR1.592,95%CI 1.22 ~2.14,P =0.007)、MMP-9(OR1.565,95%CI 1.12 ~2.00,P =0.008)、IL-17(OR 1.787,95%CI 1.54 ~2.38,P =0.005)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及稳定性相关,TC、MMP-9、IL-17水平的显著增高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预测因素.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及预后.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50例,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FMD、eNOS、NO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干预组的Hcy、BI评分、NIHSS评分、eNOS、NO水平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优于非干预组的6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维生素B12、叶酸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及预后.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50例,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FMD、eNOS、NO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干预组的Hcy、BI评分、NIHSS评分、eNOS、NO水平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优于非干预组的6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维生素B12、叶酸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自由落体装置制备成年SD大鼠脑损伤模型,TBI后立即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5 μg/kg.采用神经损伤评分评价运动功能,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能力.LC3和NeuN的共定位.免疫印迹分析LC3的表达量.结果 与TBI组比较,Dex组NSS差值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TBI后所有大鼠在24、48 h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与TBI组比较,Dex组在48 h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TBI组比较,Dex组显着抑制6、12、24 h的LC3Ⅱ上调(P<0.05).结论 TBI后应用右美托咪啶能显著改善运动和认知功能,抑制海马区神经元的细胞自噬,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自由落体装置制备成年SD大鼠脑损伤模型,TBI后立即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5 μg/kg.采用神经损伤评分评价运动功能,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能力.LC3和NeuN的共定位.免疫印迹分析LC3的表达量.结果 与TBI组比较,Dex组NSS差值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TBI后所有大鼠在24、48 h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与TBI组比较,Dex组在48 h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TBI组比较,Dex组显着抑制6、12、24 h的LC3Ⅱ上调(P<0.05).结论 TBI后应用右美托咪啶能显著改善运动和认知功能,抑制海马区神经元的细胞自噬,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摘要: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 vs.77.08%,P<0.05).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显著升高(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升高及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3、5、7、14 d,2组NIHSS评分依次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 vs.77.08%,P<0.05).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显著升高(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升高及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3、5、7、14 d,2组NIHSS评分依次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
摘要:
目的 由癫痫引起Takotsubo心肌病(TCIS)的报道日渐增加,但都是个案报道,本研究汇总所有TCIS的病例报道,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利用Pubmed文摘数据库、爱思唯尔、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等检索相关文献.筛选TCIS的病例报道,统计汇总各项临床资料,并与普通Takotsubo心肌病(TTC)的大样本研究做对照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41例病例符合要求,女31例(73.7%,P=0.007),男10例(26.3%),总体平均年龄为(60.7±12.1)岁(P<0.05).癫痫均为全面发作性,以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居多.28.2%的患者伴有胸痛和(或)呼吸困难(P<0.05).在并发症中,心律失常占30.8% (P=0.97),肺水肿占28.2% (P <0.05),电解质紊乱占22.0%.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占55.0%(P<0.05),ST段压低占12.5%(P=0.001),T波倒置占50.0% (P =0.084).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心室中部运动障碍各占81.6%(P=0.946)、39.5%(P=0.001),同时还涉及其他多部位运动功能的减弱,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3.8%±8.6%(P<0.05).10.8%的患者冠状动脉存在显著狭窄.在心肌酶学检查中,肌钙蛋白升高占96.4%(P=0.293)、肌酸激酶升高占72.7%(P=0.331)、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占100% (P =0.290).平均(27.2±11.1)d恢复(P<0.05),病死率为7.3%(P<0.05).结论 TCIS与普通TTC相比,其发病人群年轻化,女性比重减少,胸痛不明显,可发生多种心肺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和肺水肿多见,心电图ST段抬高比例降低,ST段压低比例更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运动障碍更严重.心肌酶学无显著差异.TCIS恢复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并与癫痫猝死相关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的 由癫痫引起Takotsubo心肌病(TCIS)的报道日渐增加,但都是个案报道,本研究汇总所有TCIS的病例报道,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利用Pubmed文摘数据库、爱思唯尔、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等检索相关文献.筛选TCIS的病例报道,统计汇总各项临床资料,并与普通Takotsubo心肌病(TTC)的大样本研究做对照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41例病例符合要求,女31例(73.7%,P=0.007),男10例(26.3%),总体平均年龄为(60.7±12.1)岁(P<0.05).癫痫均为全面发作性,以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居多.28.2%的患者伴有胸痛和(或)呼吸困难(P<0.05).在并发症中,心律失常占30.8% (P=0.97),肺水肿占28.2% (P <0.05),电解质紊乱占22.0%.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占55.0%(P<0.05),ST段压低占12.5%(P=0.001),T波倒置占50.0% (P =0.084).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心室中部运动障碍各占81.6%(P=0.946)、39.5%(P=0.001),同时还涉及其他多部位运动功能的减弱,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3.8%±8.6%(P<0.05).10.8%的患者冠状动脉存在显著狭窄.在心肌酶学检查中,肌钙蛋白升高占96.4%(P=0.293)、肌酸激酶升高占72.7%(P=0.331)、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占100% (P =0.290).平均(27.2±11.1)d恢复(P<0.05),病死率为7.3%(P<0.05).结论 TCIS与普通TTC相比,其发病人群年轻化,女性比重减少,胸痛不明显,可发生多种心肺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和肺水肿多见,心电图ST段抬高比例降低,ST段压低比例更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运动障碍更严重.心肌酶学无显著差异.TCIS恢复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并与癫痫猝死相关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探讨其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2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214例非糖尿病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将22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比较2组HbA1c含量.分析HbA1c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相关指标(FPG、FINS)、Hs-CRP、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 <0.001);冠心病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1);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HbA1c水平与SBP、DBP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糖尿病人群HbA1c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探讨其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2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214例非糖尿病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将22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比较2组HbA1c含量.分析HbA1c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相关指标(FPG、FINS)、Hs-CRP、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 <0.001);冠心病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1);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HbA1c水平与SBP、DBP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糖尿病人群HbA1c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56例V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无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45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31例;观察组VCIND患者47例,VaD患者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2组血脂水平及认知功能状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CIND及VaD患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或P<0.01),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VCIND患者MMSE及MoCA评分差值显著高于VaD患者(P<0.01),而TC、LDL-C及HDL-C水平变化与VaD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VCI患者血脂水平和认知功能,延缓VCI疾病进展.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56例V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无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45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31例;观察组VCIND患者47例,VaD患者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2组血脂水平及认知功能状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CIND及VaD患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或P<0.01),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VCIND患者MMSE及MoCA评分差值显著高于VaD患者(P<0.01),而TC、LDL-C及HDL-C水平变化与VaD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VCI患者血脂水平和认知功能,延缓VCI疾病进展.
摘要:
目的 探讨EVI1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观察309例AML病例,分析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早期死亡(ED)、CR率、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RFS)、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等,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白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FAB分型中M4/M5比例偏高(P<0.05).EVI1阳性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主要为预后较差的11q23(MLL基因阳性)、inv(3)/t(3;3)、-7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而一些预后较好的核型如t(15;17)、t(8;21)、inv(16)发生率较低.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CR率明显低于EVI1基因阴性者(54.3%:74.1%)(P<0.05).allo-HSCT可明显提高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OS (P <0.05).结论 EVI1基因阳性AML白细胞数高,生存期短,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目的 探讨EVI1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观察309例AML病例,分析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早期死亡(ED)、CR率、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RFS)、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等,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白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FAB分型中M4/M5比例偏高(P<0.05).EVI1阳性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主要为预后较差的11q23(MLL基因阳性)、inv(3)/t(3;3)、-7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而一些预后较好的核型如t(15;17)、t(8;21)、inv(16)发生率较低.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CR率明显低于EVI1基因阴性者(54.3%:74.1%)(P<0.05).allo-HSCT可明显提高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OS (P <0.05).结论 EVI1基因阳性AML白细胞数高,生存期短,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摘要:
目的 观察哮喘控制测试(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二者在哮喘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呼吸科就诊的40例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吸入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每日早、晚监测PEF值并记录.每4周随访1次,了解PEF、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及ACT监测情况.将ACT评分<20分、≥20分的哮喘患者分别用A、B组表示,将PEFpred%<80%、≥80%的哮喘患者分别用C、D组表示.结果 40例患者每4周随访1次,为期6个月,共进行了280次ACT评分和PEFpred%监测.其中A组62次,B组218次,C组65次,D组215次.A组PEFpred%为(67.80±8.21),显著低于B组(84.54 ±3.41) (P<0.001);C组ACT评分为(17.37±2.20),显著低于D组(21.67±1.38)(P <0.001).ACT评分与PEF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88,P<0.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ACT评分与其PEF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哮喘控制测试(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二者在哮喘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呼吸科就诊的40例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吸入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每日早、晚监测PEF值并记录.每4周随访1次,了解PEF、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及ACT监测情况.将ACT评分<20分、≥20分的哮喘患者分别用A、B组表示,将PEFpred%<80%、≥80%的哮喘患者分别用C、D组表示.结果 40例患者每4周随访1次,为期6个月,共进行了280次ACT评分和PEFpred%监测.其中A组62次,B组218次,C组65次,D组215次.A组PEFpred%为(67.80±8.21),显著低于B组(84.54 ±3.41) (P<0.001);C组ACT评分为(17.37±2.20),显著低于D组(21.67±1.38)(P <0.001).ACT评分与PEF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88,P<0.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ACT评分与其PEF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6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取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比较2组患者免疫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53.1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86% (P <0.05);对照组患者的CD3+、CD4+及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与观察组患者相比显著减低(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可靠.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6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取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比较2组患者免疫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53.1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86% (P <0.05);对照组患者的CD3+、CD4+及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与观察组患者相比显著减低(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可靠.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因子及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7例予抗炎、化痰常规治疗,实验组7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20 mg每日1次静点,7d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免疫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2组血清CRP及WBC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RP与WBC较低(P<0.05);患者IL-4、IL-6及IL-8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4、IL-6及IL-8水平较低(P<0.05);CD3+、CD4+、及CD4 +/CD8+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3+、CD4+、及CD4 +/CD8+水平较高(P<0.05),CD8+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能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CRP含量,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调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因子及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7例予抗炎、化痰常规治疗,实验组7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20 mg每日1次静点,7d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免疫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2组血清CRP及WBC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RP与WBC较低(P<0.05);患者IL-4、IL-6及IL-8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4、IL-6及IL-8水平较低(P<0.05);CD3+、CD4+、及CD4 +/CD8+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3+、CD4+、及CD4 +/CD8+水平较高(P<0.05),CD8+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能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CRP含量,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调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与痰上清液中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40例肺结核患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集痰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者中的IL-4、TNF-α、IFN-γ、TGF-β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结核菌的感染程度.结果 肺结核患者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P<0.01);痰菌量4+的痰上清液中的IL-4、TNF-α、IFN-γ、TGF-β的水平显著高于痰菌量+~3+的(P<0.05);痰上清液中IL-4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5),血清中IFN-γ与TGF-β呈正相关(r=1.137,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随着痰菌量的增多,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的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与痰上清液中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40例肺结核患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集痰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者中的IL-4、TNF-α、IFN-γ、TGF-β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结核菌的感染程度.结果 肺结核患者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P<0.01);痰菌量4+的痰上清液中的IL-4、TNF-α、IFN-γ、TGF-β的水平显著高于痰菌量+~3+的(P<0.05);痰上清液中IL-4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5),血清中IFN-γ与TGF-β呈正相关(r=1.137,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随着痰菌量的增多,痰上清液中IL-4、TNF-α、IFN-γ、TGF-β的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
摘要:
目的 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和潜在危险因素,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4月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3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n=87)和非VAP组(n =223),分析病原菌构成和VAP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87例患者确诊VAP(28.06%),共计培养除病原菌10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37% (56/10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7.86% (39/10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287,P <0.05)、伴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 =4.325,P<0.01)、广谱抗生素使用(OR=3.348,P<0.01)、H2受体阻滞剂应用(OR=2.014,P<0.05)和呼吸机使用≥7 d(OR =2.124,P<0.01)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从患者和医源性因素两个方面,采取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等措施,积极预防、控制VAP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 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和潜在危险因素,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4月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31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n=87)和非VAP组(n =223),分析病原菌构成和VAP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87例患者确诊VAP(28.06%),共计培养除病原菌10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37% (56/10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7.86% (39/10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287,P <0.05)、伴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 =4.325,P<0.01)、广谱抗生素使用(OR=3.348,P<0.01)、H2受体阻滞剂应用(OR=2.014,P<0.05)和呼吸机使用≥7 d(OR =2.124,P<0.01)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从患者和医源性因素两个方面,采取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等措施,积极预防、控制VAP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癌患者TACE前后血清TGF-β1、bFGF和VEGF浓度的改变,并与健康人群比较.结果 肝癌患者TACE术后TGF-β1、bFGF和VEGF水平较术前均有升高,且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与VEGF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2,P <0.01;r =0.579,P<0.01).结论 肝癌患者TACE术后TGF-β1、bFGF和VEGF3种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的升高,对肿瘤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影响TACE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癌患者TACE前后血清TGF-β1、bFGF和VEGF浓度的改变,并与健康人群比较.结果 肝癌患者TACE术后TGF-β1、bFGF和VEGF水平较术前均有升高,且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与VEGF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2,P <0.01;r =0.579,P<0.01).结论 肝癌患者TACE术后TGF-β1、bFGF和VEGF3种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的升高,对肿瘤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影响TACE的治疗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562例白细胞减少肿瘤患者,其中并发感染的患者共71例.采集感染患者的血液、痰液、穿刺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62例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患者中,并发感染71例,感染率为12.63%.7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11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2.46%,革兰阴性菌占59.65%,真菌占7.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 35 g/L、皮肤或黏膜溃疡、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Ⅲ期、住院时间≥4周、广谱抗生素应用>20 d是肿瘤患者化疗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35 g/L、皮肤或黏膜溃疡、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Ⅲ期、住院时间≥4周、广谱抗生素应用>20 d是肿瘤患者化疗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562例白细胞减少肿瘤患者,其中并发感染的患者共71例.采集感染患者的血液、痰液、穿刺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62例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患者中,并发感染71例,感染率为12.63%.7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11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2.46%,革兰阴性菌占59.65%,真菌占7.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 35 g/L、皮肤或黏膜溃疡、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Ⅲ期、住院时间≥4周、广谱抗生素应用>20 d是肿瘤患者化疗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35 g/L、皮肤或黏膜溃疡、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Ⅲ期、住院时间≥4周、广谱抗生素应用>20 d是肿瘤患者化疗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miR21、let7i的水平变化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79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外周血血清中miR21、let7i的水平,病例组采用奥沙利铂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者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分析miR21、let7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化疗前,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iR21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ECOG(0~1)级、高+中分化程度晚期胃癌患者的血清miR21测定值显著低于ECOG 2级、低分化患者(P<0.05);化疗后,CR+PR组患者的血清miR21水平显著低于SD+ PD组患者(P<0.05).CR+ PR组(低水平miR21)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SD+ PD组(高水平miR21)(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血清miR21的水平与ECOG分级、组织分化程度、疗效及预后有关.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miR21、let7i的水平变化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79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外周血血清中miR21、let7i的水平,病例组采用奥沙利铂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者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分析miR21、let7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化疗前,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iR21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ECOG(0~1)级、高+中分化程度晚期胃癌患者的血清miR21测定值显著低于ECOG 2级、低分化患者(P<0.05);化疗后,CR+PR组患者的血清miR21水平显著低于SD+ PD组患者(P<0.05).CR+ PR组(低水平miR21)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SD+ PD组(高水平miR21)(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血清miR21的水平与ECOG分级、组织分化程度、疗效及预后有关.
摘要: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XELOX组和FOLFOX4组,各39例,分别采取XELOX方案和FOLFOX4方案进行规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XELOX组总有效率(ORR)为56.41%,疾病控制率(DCR)为87.1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6.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 13.9个月;FOLFOX4组ORR为51.28%,DCR为84.62%,中位TTP 6.1个月,MST 13.5个月.2组ORR、DCR、中位TTP及M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FOLFOX4组(P<0.05或P<0.01),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FOLFOX4组(P<0.05).结论 XELOX方案和FOLFOX4方案对进展期胃癌均有近55%的有效率,远期疗效也相近,但XELOX方案安全性更高.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XELOX组和FOLFOX4组,各39例,分别采取XELOX方案和FOLFOX4方案进行规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XELOX组总有效率(ORR)为56.41%,疾病控制率(DCR)为87.1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6.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 13.9个月;FOLFOX4组ORR为51.28%,DCR为84.62%,中位TTP 6.1个月,MST 13.5个月.2组ORR、DCR、中位TTP及M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FOLFOX4组(P<0.05或P<0.01),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FOLFOX4组(P<0.05).结论 XELOX方案和FOLFOX4方案对进展期胃癌均有近55%的有效率,远期疗效也相近,但XELOX方案安全性更高.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骨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骨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 Ⅰ NP)、骨钙素(N-MID)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性关节炎(0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绝经后RA(RA组)、OA患者(OA组)各50例,分别测定血清骨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及骨密度,对比2组各指标差异,分析组内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β-Crosslaps、CRP及ESR显著高于OA组(P<0.05或P<0.01),且β-Crosslaps与CRP、ESR呈显著正相关(P<0.01),PⅠNP与N-MID之间仍保持良好的相关性(P<0.01);CRP与ESR密切相关(P<0.01).OA组血清β-Crosslaps与PⅠNP、N-MID呈显著正相关(P<0.01);骨密度与β-Crosslaps、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血清β-Crosslaps可能受RA骨质破坏影响,有望成为检测RA骨破坏程度并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骨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骨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 Ⅰ NP)、骨钙素(N-MID)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性关节炎(0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绝经后RA(RA组)、OA患者(OA组)各50例,分别测定血清骨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及骨密度,对比2组各指标差异,分析组内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β-Crosslaps、CRP及ESR显著高于OA组(P<0.05或P<0.01),且β-Crosslaps与CRP、ESR呈显著正相关(P<0.01),PⅠNP与N-MID之间仍保持良好的相关性(P<0.01);CRP与ESR密切相关(P<0.01).OA组血清β-Crosslaps与PⅠNP、N-MID呈显著正相关(P<0.01);骨密度与β-Crosslaps、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血清β-Crosslaps可能受RA骨质破坏影响,有望成为检测RA骨破坏程度并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及JAK蛋白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0例,检测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HIF-α及JAK通路蛋白水平,并于对照组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HIF-α、JAK通路蛋白和STAT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血清HIF-α及JAK通路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目的 分析血清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及JAK蛋白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0例,检测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HIF-α及JAK通路蛋白水平,并于对照组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HIF-α、JAK通路蛋白和STAT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血清HIF-α及JAK通路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摘要: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钙剂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有高危出血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做缩宫素处理,实验组术前给予葡萄糖酸钙以及肛塞米索前列醇处理,术后再以米索前列醇置于直肠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第三产程、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钙剂对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后出血效果较佳,临床上使用安全有效.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钙剂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有高危出血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做缩宫素处理,实验组术前给予葡萄糖酸钙以及肛塞米索前列醇处理,术后再以米索前列醇置于直肠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第三产程、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钙剂对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后出血效果较佳,临床上使用安全有效.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联合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4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实施麻醉前(T1)、进入苏醒室时(T2)、苏醒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离开苏醒室时(T5)患者的HR、MAP和SpO2值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中知晓例数、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例数.结果 2组T1时间点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T2、T3、T4和T5时HR和MA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连续硬膜外联合全麻患者的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可以明显减少恶心呕吐等不适.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联合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4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实施麻醉前(T1)、进入苏醒室时(T2)、苏醒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离开苏醒室时(T5)患者的HR、MAP和SpO2值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中知晓例数、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例数.结果 2组T1时间点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T2、T3、T4和T5时HR和MA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连续硬膜外联合全麻患者的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可以明显减少恶心呕吐等不适.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子宫全切术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 68老年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静注右美托咪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6、12、24h的吗啡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术后2、24 h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次数以及阿托品、麻黄碱的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老年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子宫全切术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 68老年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静注右美托咪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6、12、24h的吗啡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术后2、24 h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次数以及阿托品、麻黄碱的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老年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6, (9): 82-84.
DOI: 10.7619/jcmp.201609024
摘要:
目的 探讨止鼾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微觉醒、AHI以及Th1、Th2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门诊或住院处就诊的41例OSAHS患者和17例单纯打鼾患者纳入本研究.本研究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打鼾患者)17例、OSAHS组(未经止鼾枕矫正)19例和OSAHS+止鼾枕矫正组(经止鼾枕矫正2周)22例.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患者整晚的睡眠情况,记录患者的微觉醒次数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和Th2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 3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患者的微觉醒次数显著增加(P<0.05),AHI指数显著升高(P<0.05),Th1细胞所占比例也大幅提升(P<0.05),而Th2细胞所占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与OSAHS组相比,OSAHS+止鼾枕组患者的微觉醒次数、AHI和Th1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OSAHS患者微觉醒次数和AHI显著升高,体内Th1/Th2的平衡发生偏移,止鼾枕可以降低微觉醒次数和AHI的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Th1/Th2的动态平衡.
目的 探讨止鼾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微觉醒、AHI以及Th1、Th2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门诊或住院处就诊的41例OSAHS患者和17例单纯打鼾患者纳入本研究.本研究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打鼾患者)17例、OSAHS组(未经止鼾枕矫正)19例和OSAHS+止鼾枕矫正组(经止鼾枕矫正2周)22例.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患者整晚的睡眠情况,记录患者的微觉醒次数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和Th2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 3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患者的微觉醒次数显著增加(P<0.05),AHI指数显著升高(P<0.05),Th1细胞所占比例也大幅提升(P<0.05),而Th2细胞所占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与OSAHS组相比,OSAHS+止鼾枕组患者的微觉醒次数、AHI和Th1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OSAHS患者微觉醒次数和AHI显著升高,体内Th1/Th2的平衡发生偏移,止鼾枕可以降低微觉醒次数和AHI的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Th1/Th2的动态平衡.
摘要:
目的 分析56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形态改变及对病理诊断的影响.方法 56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及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病理形态变化和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5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 (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度和高度危险因素≥2的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且中度危险因素为0的患者的比例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缘残留阳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新辅助化疗后Ⅰb2Ⅱa期宫颈癌病理形态改变及对病理诊断效果显著.
目的 分析56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形态改变及对病理诊断的影响.方法 56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及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病理形态变化和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5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 (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度和高度危险因素≥2的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且中度危险因素为0的患者的比例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缘残留阳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新辅助化疗后Ⅰb2Ⅱa期宫颈癌病理形态改变及对病理诊断效果显著.
摘要:
目的 检测信号素6A(Sema6A)基因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探讨RNA干扰Sema6A基因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骨肉瘤细胞株U-2OS、Saos-2及MG-63中Sema6A的mRNA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针对Sema6A的小干扰RNA(siRNA)3条及阴性对照siRNA,在Lipofectamine RNAiMAX介导下转染U-2OS细胞,通过qRT-PCR检测Sema6A mRNA水平表达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ema6A蛋白水平,进而筛选出转染效率高的siRNA,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 骨肉瘤细胞株中,Sema6A mRNA在U-2OS中表达最高.瞬时转染Sema6A siRNA的U-2OS细胞中Sema6A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均下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NA干扰沉默Sema6A基因可以增强U-2OS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目的 检测信号素6A(Sema6A)基因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探讨RNA干扰Sema6A基因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骨肉瘤细胞株U-2OS、Saos-2及MG-63中Sema6A的mRNA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针对Sema6A的小干扰RNA(siRNA)3条及阴性对照siRNA,在Lipofectamine RNAiMAX介导下转染U-2OS细胞,通过qRT-PCR检测Sema6A mRNA水平表达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ema6A蛋白水平,进而筛选出转染效率高的siRNA,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 骨肉瘤细胞株中,Sema6A mRNA在U-2OS中表达最高.瞬时转染Sema6A siRNA的U-2OS细胞中Sema6A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均下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NA干扰沉默Sema6A基因可以增强U-2OS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EGFR亚型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2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液相芯片技术对患者标本的EGFR E18-21基因突变情况和EGFR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47.7%,其中E19基因突变率为21.1%,E21基因的突变率为26.6%,无E18及E20基因突变.EGFR E19基因突变与吸烟史呈显著相关性(r=0.238,P<0.01),EGFRE21基因发生突变与肿瘤病理类型(r=-0.213,P<0.05)和肿瘤分化程度(r=-0.190,P<0.05)都呈现相关性.EGFR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r=0.244,P<0.01).结论 EGFR突变好发于19、21外显子,其中无吸烟史患者易发生E19突变,腺癌及肿瘤分化程度高的患者易发生E21突变.腺癌患者中的EGFR基因表达水平更高.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EGFR亚型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2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液相芯片技术对患者标本的EGFR E18-21基因突变情况和EGFR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47.7%,其中E19基因突变率为21.1%,E21基因的突变率为26.6%,无E18及E20基因突变.EGFR E19基因突变与吸烟史呈显著相关性(r=0.238,P<0.01),EGFRE21基因发生突变与肿瘤病理类型(r=-0.213,P<0.05)和肿瘤分化程度(r=-0.190,P<0.05)都呈现相关性.EGFR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r=0.244,P<0.01).结论 EGFR突变好发于19、21外显子,其中无吸烟史患者易发生E19突变,腺癌及肿瘤分化程度高的患者易发生E21突变.腺癌患者中的EGFR基因表达水平更高.
摘要: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与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NSCLC行手术治疗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VAMT组48例和开胸手术组42例.2组均行肺叶切除加常规淋巴结清扫.对比2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QLQ-LC43量表评价2组术后生活质量,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VAM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引流量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置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P <0.05或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6.3%vs.20.5%,P<0.05);VAMT组术后1、3个月QLQ-LC43评分显著高于开胸手术组(P<0.01);VAMT组和开胸手术组生存期分别为35.9个月、34.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1.9个月、2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治疗NSCLC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时间短.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与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NSCLC行手术治疗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VAMT组48例和开胸手术组42例.2组均行肺叶切除加常规淋巴结清扫.对比2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QLQ-LC43量表评价2组术后生活质量,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VAM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引流量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置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P <0.05或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6.3%vs.20.5%,P<0.05);VAMT组术后1、3个月QLQ-LC43评分显著高于开胸手术组(P<0.01);VAMT组和开胸手术组生存期分别为35.9个月、34.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1.9个月、2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治疗NSCLC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时间短.
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转移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情况.CCK-8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构建为M2型TAMs后)对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AMs浸润数在肺癌组织中显著多于癌旁组织.激活诱导的TAMs细胞促进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论 巨噬细胞浸润增加造成的肿瘤周围炎症微环境可能是肺癌发展的机制之一.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转移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情况.CCK-8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构建为M2型TAMs后)对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AMs浸润数在肺癌组织中显著多于癌旁组织.激活诱导的TAMs细胞促进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论 巨噬细胞浸润增加造成的肿瘤周围炎症微环境可能是肺癌发展的机制之一.
2016, (9): 105-108,113.
DOI: 10.7619/jcmp.201609030
摘要:
目的 比较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PS)和可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PS)在骨质疏松尸体椎体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尸体5具,共30个椎体.将所有标本一侧椎弓根置入FPS,并统一灌注骨水泥1.5 mL,设为FPS组.将另一侧椎弓根分为EPS组和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分别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比较最大轴向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结果 FPS组、EPS组、CPS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FPS组、EPS组及CPS组的刚度分别为(222.700±31.887)、(194.933±15.309)及(166.933±26.185)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S组、EPS组及CPS组的能量吸收值分别为(2.851±0.410)、(2.043 ±0.378)及(1.188±0.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条件下,FPS和EPS均能够显著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但以FP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佳.
目的 比较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PS)和可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PS)在骨质疏松尸体椎体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尸体5具,共30个椎体.将所有标本一侧椎弓根置入FPS,并统一灌注骨水泥1.5 mL,设为FPS组.将另一侧椎弓根分为EPS组和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分别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比较最大轴向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结果 FPS组、EPS组、CPS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FPS组、EPS组及CPS组的刚度分别为(222.700±31.887)、(194.933±15.309)及(166.933±26.185)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S组、EPS组及CPS组的能量吸收值分别为(2.851±0.410)、(2.043 ±0.378)及(1.188±0.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条件下,FPS和EPS均能够显著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但以FP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佳.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评价CHD与增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872例,按年龄分为6组.比较1组(<40岁,64例)、2组(40~ 49岁,208例)、3组(50~ 59岁,492例)、4组(60 ~69岁,554例)、5组(70 ~ 79岁,444例)、6组(>80岁,110例)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血管分布、基础临床指标、Gensini积分.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与年龄及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1组至6组的患病率分别为43.8%、50.5%、64.8%、74.5%、79.7%、80.0%.与<40岁的人群相比,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15%、48%、70%、82%、83%.男性冠心病患病率为74.7%,显著高于女性的60.4% (P<0.01).三支病变、患病率、Gensini积分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TC、HDL、UA.HDL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随增龄而逐渐上升.男性、吸烟、高血压、TC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是保护性因素.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评价CHD与增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872例,按年龄分为6组.比较1组(<40岁,64例)、2组(40~ 49岁,208例)、3组(50~ 59岁,492例)、4组(60 ~69岁,554例)、5组(70 ~ 79岁,444例)、6组(>80岁,110例)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血管分布、基础临床指标、Gensini积分.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与年龄及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1组至6组的患病率分别为43.8%、50.5%、64.8%、74.5%、79.7%、80.0%.与<40岁的人群相比,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15%、48%、70%、82%、83%.男性冠心病患病率为74.7%,显著高于女性的60.4% (P<0.01).三支病变、患病率、Gensini积分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TC、HDL、UA.HDL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随增龄而逐渐上升.男性、吸烟、高血压、TC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是保护性因素.
摘要:
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除外抗-A和抗-B的其他血型抗体.为避免患者在输血时出现溶血性反应,在输血前对患者所需用血的交叉配合检测与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1].微柱凝胶技术(MGT)在抗体筛选上能够更大程度地筛选出不规则抗体,从而防止患者因为输注含有其他抗体的血液而导致的溶血性反应,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用血治疗的安全[2].本研究比较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对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价值,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鉴定,报告如下.
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除外抗-A和抗-B的其他血型抗体.为避免患者在输血时出现溶血性反应,在输血前对患者所需用血的交叉配合检测与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1].微柱凝胶技术(MGT)在抗体筛选上能够更大程度地筛选出不规则抗体,从而防止患者因为输注含有其他抗体的血液而导致的溶血性反应,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用血治疗的安全[2].本研究比较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对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价值,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鉴定,报告如下.
摘要:
食管癌是一种最具侵袭性的肿瘤,其微小转移灶难以发现并清除,患者整体预后及疗效不佳[1-2].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具有高增殖能力和高细胞毒性,对恶性肿瘤有疗效.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它能够显著地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探讨DC-CIK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食管癌是一种最具侵袭性的肿瘤,其微小转移灶难以发现并清除,患者整体预后及疗效不佳[1-2].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具有高增殖能力和高细胞毒性,对恶性肿瘤有疗效.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它能够显著地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探讨DC-CIK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源于固有肌层并与浆膜层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SMT),内镜全层切除术(EFR)已成为其新的治疗方法[1].但EFR操作需要娴熟的内镜技术,且对穿孔灶有难以完全修补的风险.本研究探讨腹腔镜在内镜全层切除胃固有肌层肿瘤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源于固有肌层并与浆膜层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SMT),内镜全层切除术(EFR)已成为其新的治疗方法[1].但EFR操作需要娴熟的内镜技术,且对穿孔灶有难以完全修补的风险.本研究探讨腹腔镜在内镜全层切除胃固有肌层肿瘤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摘要:
随着胰腺分段切除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1]认为胰腺良性病变应首选胰腺分段切除术,以有效地保存剩余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本研究采用中段胰切除术对50例胰腺体部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鼓楼医院胰脾外科专业组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均为同一组医师行手术操作,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52.4岁.所有患者术中均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病理类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胰岛细胞瘤18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肿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慢性胰腺炎5例.
随着胰腺分段切除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1]认为胰腺良性病变应首选胰腺分段切除术,以有效地保存剩余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本研究采用中段胰切除术对50例胰腺体部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鼓楼医院胰脾外科专业组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均为同一组医师行手术操作,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52.4岁.所有患者术中均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病理类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胰岛细胞瘤18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肿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慢性胰腺炎5例.
摘要: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1].以往临床上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2],但临床疗效较差,且患者在后期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和无力、肢体的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3].本研究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1].以往临床上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2],但临床疗效较差,且患者在后期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和无力、肢体的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3].本研究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
临床上由于各种外伤致肢体软组织缺损伴大片骨、肌腱外露的病例较为常见,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具有血管蒂解剖较恒定、可切取面积大、切取相对简单等优点.本研究探讨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大块肢体软组织缺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5~69岁,受伤时间为7d~2月,其中足背及足内侧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和骨外露2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2例,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4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5 cm × 20 cm,最小为15 cm×10 cm.
临床上由于各种外伤致肢体软组织缺损伴大片骨、肌腱外露的病例较为常见,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具有血管蒂解剖较恒定、可切取面积大、切取相对简单等优点.本研究探讨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大块肢体软组织缺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5~69岁,受伤时间为7d~2月,其中足背及足内侧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和骨外露2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2例,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4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5 cm × 20 cm,最小为15 cm×10 cm.
摘要: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闭合性骨折时使用酒精制的输液冰袋,这种输液冰袋在冰冻后变为液体状,放置于患处时,由于水的流动性,不能对患处进行均匀的冰敷[1-2].同时,制作清水或酒精冰袋的过程也增加了护士人员的工作量,易发生输液差错等事故.本研究采用医用理疗袋(冷热敷袋)对本院骨科收治的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闭合性骨折时使用酒精制的输液冰袋,这种输液冰袋在冰冻后变为液体状,放置于患处时,由于水的流动性,不能对患处进行均匀的冰敷[1-2].同时,制作清水或酒精冰袋的过程也增加了护士人员的工作量,易发生输液差错等事故.本研究采用医用理疗袋(冷热敷袋)对本院骨科收治的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摘要:
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报道不多[1].作者对2010-2015年本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晚期顽固癌痛患者采取C型臂或CT引导下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本院2010-2015年经皮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癌痛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6~ 83岁.其中胸背部癌痛患者18例(肺癌7例,食管癌9例,乳腺癌2例),腰腹部癌痛者6例(肝癌1例,肾癌2例,胰腺癌2例,腰椎转移瘤1例).平均住院9.05d.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确认为晚期实体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疼痛均由肿瘤引起且以局部躯体疼痛为主;均为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显的癌痛患者.
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报道不多[1].作者对2010-2015年本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晚期顽固癌痛患者采取C型臂或CT引导下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本院2010-2015年经皮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癌痛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6~ 83岁.其中胸背部癌痛患者18例(肺癌7例,食管癌9例,乳腺癌2例),腰腹部癌痛者6例(肝癌1例,肾癌2例,胰腺癌2例,腰椎转移瘤1例).平均住院9.05d.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确认为晚期实体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疼痛均由肿瘤引起且以局部躯体疼痛为主;均为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显的癌痛患者.
摘要:
传统的腹腔镜为二维平面图像,清晰度较低,术中需用手术器械触碰组织以确认深度及组织结构,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及难度[1].近年来,3D腹腔镜技术弥补了2D腹腔镜技术的不足.本研究以36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3D腹腔镜技术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传统的腹腔镜为二维平面图像,清晰度较低,术中需用手术器械触碰组织以确认深度及组织结构,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及难度[1].近年来,3D腹腔镜技术弥补了2D腹腔镜技术的不足.本研究以36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3D腹腔镜技术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摘要:
子宫肌瘤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攀升,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多样,但手术造成的机体综合应激控制也随之提升.腹腔镜、阴式以及开腹手术微创性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以上手术措施带来的综合应激反应研究数量比较少[1-2].本研究探讨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手段对患者术后机体综合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子宫肌瘤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攀升,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多样,但手术造成的机体综合应激控制也随之提升.腹腔镜、阴式以及开腹手术微创性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以上手术措施带来的综合应激反应研究数量比较少[1-2].本研究探讨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手段对患者术后机体综合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摘要:
甲状腺肿块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的异常结构团块,常见的甲状腺肿块包括甲状腺癌、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等[1-2].不同性质的肿块治疗方法也不一样,甲状腺恶性肿块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块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评估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方法主要包括穿刺及手术切片,但这些方法均属于创伤性操作,患者不易接受.超声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分辨率高等优点,在甲状腺肿块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对良恶性甲状腺肿块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甲状腺肿块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的异常结构团块,常见的甲状腺肿块包括甲状腺癌、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等[1-2].不同性质的肿块治疗方法也不一样,甲状腺恶性肿块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块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评估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方法主要包括穿刺及手术切片,但这些方法均属于创伤性操作,患者不易接受.超声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分辨率高等优点,在甲状腺肿块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对良恶性甲状腺肿块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摘要: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但是术后由于血管内膜增生等原因,支架内存在发生再狭窄的风险,因此支架远期通畅率的评价尤为重要[1-2].由于高糖因素的长期刺激,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概率较高.本研究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价价值,现报告如下.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但是术后由于血管内膜增生等原因,支架内存在发生再狭窄的风险,因此支架远期通畅率的评价尤为重要[1-2].由于高糖因素的长期刺激,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概率较高.本研究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价价值,现报告如下.
摘要:
乳腺癌作为临床上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1-2].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探讨常规超声(BUS)、超声弹性成像(UE)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在乳腺癌患者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乳腺癌作为临床上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1-2].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探讨常规超声(BUS)、超声弹性成像(UE)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在乳腺癌患者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摘要:
既往研究[1]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引起的反复间歇性缺氧、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等,均能影响骨代谢并可成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3].本研究探讨OSAHS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变化,报告如下.
既往研究[1]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引起的反复间歇性缺氧、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等,均能影响骨代谢并可成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2-3].本研究探讨OSAHS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变化,报告如下.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由初始心肌损伤而导致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同时伴有细胞因子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充盈功能下降和主要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2].CHF的治疗重点不仅在于缓解临床症状,还应延缓和防治心肌重构的发展,最终达到降低病死率的目的[3].瑞舒伐他汀除具有强效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抑制氧化应激、调节免疫、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效用[4].本研究观察瑞舒伐他汀对CHF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由初始心肌损伤而导致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同时伴有细胞因子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充盈功能下降和主要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2].CHF的治疗重点不仅在于缓解临床症状,还应延缓和防治心肌重构的发展,最终达到降低病死率的目的[3].瑞舒伐他汀除具有强效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抑制氧化应激、调节免疫、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效用[4].本研究观察瑞舒伐他汀对CHF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摘要:
脑卒中后焦虑症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1]显示脑卒中后焦虑症的发生率为10.4%.卒中后情绪障碍可延长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2].目前,临床上治疗卒中后焦虑症多采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但此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依赖、乏力、头昏等.本研究采用百乐眠胶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焦虑症,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脑卒中后焦虑症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1]显示脑卒中后焦虑症的发生率为10.4%.卒中后情绪障碍可延长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2].目前,临床上治疗卒中后焦虑症多采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但此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依赖、乏力、头昏等.本研究采用百乐眠胶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焦虑症,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其主要特征为持续性的慢性气道炎症以及有可逆的不完全的气道阻塞.其晚期会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或者肺源性的心脏病,终末期则会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1].研究[2-3]显示采用较大剂量的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较佳.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氨溴索对AECOPD患者血沉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其主要特征为持续性的慢性气道炎症以及有可逆的不完全的气道阻塞.其晚期会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或者肺源性的心脏病,终末期则会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1].研究[2-3]显示采用较大剂量的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较佳.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氨溴索对AECOPD患者血沉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摘要: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75%~80%,大部分NSCLC患者发现较迟,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化疗[2-3].中成药辅助化疗是中国肿瘤治疗的一大特色,在化疗期间使用中成药能起到增效减毒、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4].艾迪注射液与复方班蝥胶囊均具有抗肿瘤作用[5-6].本研究比较复方艾迪注射液与复方班蝥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经济学差异,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75%~80%,大部分NSCLC患者发现较迟,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化疗[2-3].中成药辅助化疗是中国肿瘤治疗的一大特色,在化疗期间使用中成药能起到增效减毒、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4].艾迪注射液与复方班蝥胶囊均具有抗肿瘤作用[5-6].本研究比较复方艾迪注射液与复方班蝥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经济学差异,现报告如下.
摘要:
肺炎是发生于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炎症,其发病主要有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以及药物等[1].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研究[3]发现,当人体内炎症和组织损伤发生后,其血清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迅速增高.钙降素原(PCT)是一种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研究发现,重症感染患者血清PCT浓度明显增高,其血清浓度高低直接反应患者感染程度和愈后.丹参酮IIA磺酸钠[4]具有扩血管、降压、抗血栓的药效,因此近代临床多将之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过速等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对大样本人群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经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后其血清CRP、PCT的变化,为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段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肺炎是发生于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炎症,其发病主要有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以及药物等[1].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研究[3]发现,当人体内炎症和组织损伤发生后,其血清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迅速增高.钙降素原(PCT)是一种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研究发现,重症感染患者血清PCT浓度明显增高,其血清浓度高低直接反应患者感染程度和愈后.丹参酮IIA磺酸钠[4]具有扩血管、降压、抗血栓的药效,因此近代临床多将之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过速等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对大样本人群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经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后其血清CRP、PCT的变化,为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段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高,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仅有1/5患者适合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易转移、复发[1].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对肺癌患者术前先给予1~2个疗程的化疗,然后实施手术[2].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新辅助化疗(NACT)可以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抗叶酸新型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胸膜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与顺铂类药物联用已被批准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方案.本研究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高,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仅有1/5患者适合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易转移、复发[1].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对肺癌患者术前先给予1~2个疗程的化疗,然后实施手术[2].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新辅助化疗(NACT)可以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抗叶酸新型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胸膜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与顺铂类药物联用已被批准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方案.本研究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病变范围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等[1].该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吸入粉尘(如石棉和煤等)、气体(二氧化硫、烟尘等)有关,同时病毒、真菌、细菌等感染以及药物影响均可致病[2].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控制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皮质激素、强的松、环磷酰胺等,但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3].本研究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病变范围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等[1].该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吸入粉尘(如石棉和煤等)、气体(二氧化硫、烟尘等)有关,同时病毒、真菌、细菌等感染以及药物影响均可致病[2].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控制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皮质激素、强的松、环磷酰胺等,但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3].本研究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摘要:
肝内胆汁淤积(IHC)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肝病,有因病毒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损伤性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以及毛细胆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1-2],导致胆汁生成和流动出现障碍,使原经胆汁排泄的物质在肝脏和血液内积累,在临床上多见于妊娠肝内淤积症、淤胆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的进展非常快[3-4].作者对疸清颗粒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肝内胆汁淤积(IHC)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肝病,有因病毒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损伤性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以及毛细胆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1-2],导致胆汁生成和流动出现障碍,使原经胆汁排泄的物质在肝脏和血液内积累,在临床上多见于妊娠肝内淤积症、淤胆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的进展非常快[3-4].作者对疸清颗粒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摘要:
梅尼埃病(MD)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内耳疾病,该病可造成比较严重的耳鸣、反复性眩晕以及波动性听力障碍等[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验[2]表明,MD发病因素与内耳的自身免疫性病变受损相关.本研究采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MD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梅尼埃病(MD)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内耳疾病,该病可造成比较严重的耳鸣、反复性眩晕以及波动性听力障碍等[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验[2]表明,MD发病因素与内耳的自身免疫性病变受损相关.本研究采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MD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摘要:
研究[1]指出,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而巨大胎儿、急产、侧切口小、阴道助产操作不当等均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又是引起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2-3].本研究采用欣母沛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高危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剖宫产后出血的60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45例,胎盘因素致出血者15例.
研究[1]指出,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而巨大胎儿、急产、侧切口小、阴道助产操作不当等均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又是引起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2-3].本研究采用欣母沛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高危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剖宫产后出血的60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45例,胎盘因素致出血者15例.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研究[1]表明75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达10%.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2],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3]资料显示有1/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心源性导致,而其基础病因有约一半的患者来源于非瓣膜性房颤(NVAF).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心房颤动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研究[1]表明75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达10%.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2],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3]资料显示有1/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心源性导致,而其基础病因有约一半的患者来源于非瓣膜性房颤(NVAF).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摘要: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致死性疾病,目前在中国已经超过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并发肺部感染,轻则增加患者痛苦,重则导致患者死亡[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致死性疾病,目前在中国已经超过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并发肺部感染,轻则增加患者痛苦,重则导致患者死亡[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摘要:
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由于患者肺功能进行性减退,逐步进展为慢性呼吸衰竭,易导致患者死亡[1-2].研究[3]认为肺动脉高压是IL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脑钠肽(BNP)是由心肌细胞分泌的,其可以反映心脏压力负荷,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4-5].本研究选取60例I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BNP与心肺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由于患者肺功能进行性减退,逐步进展为慢性呼吸衰竭,易导致患者死亡[1-2].研究[3]认为肺动脉高压是IL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脑钠肽(BNP)是由心肌细胞分泌的,其可以反映心脏压力负荷,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4-5].本研究选取60例I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BNP与心肺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摘要:
糖尿病、高血压与肿瘤并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3大杀手,其发病率和致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可能与遗传、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或缺乏运动有关,并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损害、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3-4].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反映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标志物,也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相关[5-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过程[7].本研究分析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糖尿病、高血压与肿瘤并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3大杀手,其发病率和致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可能与遗传、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或缺乏运动有关,并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损害、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3-4].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反映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标志物,也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相关[5-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过程[7].本研究分析血清VEGF及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摘要:
老年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非必需性氨基酸,其水平的提高可损害内皮功能,使血管平滑肌增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报告如下.
老年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非必需性氨基酸,其水平的提高可损害内皮功能,使血管平滑肌增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报告如下.
摘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最主要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高达33%~54%[1].肝硬化EGVB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出血量较大且易反复、止血难度大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2-3].准确地评估肝硬化EGVB的危险因素,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肝硬化EGV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尚无明确定论[4],本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EGVB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最主要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高达33%~54%[1].肝硬化EGVB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出血量较大且易反复、止血难度大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2-3].准确地评估肝硬化EGVB的危险因素,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肝硬化EGV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尚无明确定论[4],本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EGVB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摘要: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JON)由病理因素导致,患者身体内部胆红素异常聚集且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外部皮肤或者巩膜处有黄疸症状,该病发病时间长,极易进一步发展成胆红素脑病、癫痫等其他疾病[1-4].血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合并感染的重要诊断因素,探讨其临床诊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JON)由病理因素导致,患者身体内部胆红素异常聚集且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外部皮肤或者巩膜处有黄疸症状,该病发病时间长,极易进一步发展成胆红素脑病、癫痫等其他疾病[1-4].血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合并感染的重要诊断因素,探讨其临床诊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重症感染为临床中常见危急重症,易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感染死亡率≥50%.由于重症患者病情稳定性非常差,随时可发生变化,因此要密切注意其病情变化[1-3].本研究分析ICU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时间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重症感染为临床中常见危急重症,易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感染死亡率≥50%.由于重症患者病情稳定性非常差,随时可发生变化,因此要密切注意其病情变化[1-3].本研究分析ICU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时间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摘要: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临床急腹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常见的致死原因是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是肠道菌群失调.研究[1-3]认为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黏膜功能,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临床急腹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常见的致死原因是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是肠道菌群失调.研究[1-3]认为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黏膜功能,对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摘要:
煤炭行业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行业,同时也是职业病发病率最高的行业,粉尘、有毒气体、噪声、振动及高温、高湿等因素均为危害职业健康的高风险因素[1],其中尘肺病是煤炭相关企业员工最严重的职业病.由于尘肺病发病慢、病程长,容易被企业管理者甚至患者本人所忽视[2-3].重视煤矿相关企业员工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并针对发病影响因素采取防治措施,对控制职业病发病率,保障劳动者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对1118例煤矿及新型能源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煤炭行业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行业,同时也是职业病发病率最高的行业,粉尘、有毒气体、噪声、振动及高温、高湿等因素均为危害职业健康的高风险因素[1],其中尘肺病是煤炭相关企业员工最严重的职业病.由于尘肺病发病慢、病程长,容易被企业管理者甚至患者本人所忽视[2-3].重视煤矿相关企业员工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并针对发病影响因素采取防治措施,对控制职业病发病率,保障劳动者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对1118例煤矿及新型能源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摘要: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容易增加患者死亡率.早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隐性失血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作者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3d的失血及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容易增加患者死亡率.早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隐性失血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作者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3d的失血及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摘要:
目前,高处坠落伤仍为急诊救治中的常见创伤,其发生率与致死率均不断升高[1],其中重症患者经常存在持续出血与休克等表现,导致临床急救治疗难度较高[2].损伤控制外科(DCS)主要适用于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治疗,其中包括控制手术、重症监护与计划性再手术3项内容[3],通过积极控制患者危重状态,促使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后,再给予计划性手术治疗,从而显著缓解了患者的临床风险.本研究探讨DCS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前,高处坠落伤仍为急诊救治中的常见创伤,其发生率与致死率均不断升高[1],其中重症患者经常存在持续出血与休克等表现,导致临床急救治疗难度较高[2].损伤控制外科(DCS)主要适用于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治疗,其中包括控制手术、重症监护与计划性再手术3项内容[3],通过积极控制患者危重状态,促使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后,再给予计划性手术治疗,从而显著缓解了患者的临床风险.本研究探讨DCS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摘要:
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摄入或管饲途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该方式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过程,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是难以满足患者能量需求[1-2].肠外营养最常见的是经静脉途径输注营养液,能够较好地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但长期肠外营养会带来肝功能损害和肠道细菌易位等并发症[3-4].本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重症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摄入或管饲途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该方式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过程,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是难以满足患者能量需求[1-2].肠外营养最常见的是经静脉途径输注营养液,能够较好地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但长期肠外营养会带来肝功能损害和肠道细菌易位等并发症[3-4].本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重症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摘要:
在气管导管、置入喉镜及声门暴露等操作过程的影响下,全身麻醉手术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器官功能失衡,发生不同程度的围术期并发症[1].右美托咪定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物,其具有特异性强、选择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发挥显著的镇静与镇痛效果[2].本研究探讨全身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啶对术中低血压相关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在气管导管、置入喉镜及声门暴露等操作过程的影响下,全身麻醉手术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器官功能失衡,发生不同程度的围术期并发症[1].右美托咪定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物,其具有特异性强、选择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发挥显著的镇静与镇痛效果[2].本研究探讨全身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啶对术中低血压相关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摘要:
介入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之一.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定位准确、疗效好、可重复性强、见效快和并发症少等特点[1],治疗对象以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多见.介入手术治疗中发生躁动会引起血压剧烈波动或者颅内压骤然升高,可引起动脉瘤破裂,因此多需要进行全身麻醉,以保证患者术中完全静止.本研究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介入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之一.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定位准确、疗效好、可重复性强、见效快和并发症少等特点[1],治疗对象以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多见.介入手术治疗中发生躁动会引起血压剧烈波动或者颅内压骤然升高,可引起动脉瘤破裂,因此多需要进行全身麻醉,以保证患者术中完全静止.本研究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摘要:
妊娠期高血压简称为妊高征[1],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异常升高、头痛以及眩晕、恶心等[2].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降低血压、控制痉挛等药物治疗,但其临床效果并不十分显著[3-4].本研究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妊娠期高血压简称为妊高征[1],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异常升高、头痛以及眩晕、恶心等[2].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降低血压、控制痉挛等药物治疗,但其临床效果并不十分显著[3-4].本研究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摘要:
剖宫产在临床的应用率极高,其中术后粘连是并发症的重要防控重点之一,同时微循环的改善又是控制粘连发生的重要因素[1-2].本研究探讨透明质酸钠对剖宫产产妇血清粘连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进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剖宫产及治疗)42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透明质酸钠)42例.
剖宫产在临床的应用率极高,其中术后粘连是并发症的重要防控重点之一,同时微循环的改善又是控制粘连发生的重要因素[1-2].本研究探讨透明质酸钠对剖宫产产妇血清粘连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进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剖宫产及治疗)42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透明质酸钠)42例.
摘要:
高龄孕产妇是指年龄> 35岁的孕产妇[1].部分高龄经产妇由于有过生育史,再次妊娠时家属及医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会明显下降,不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造成妊娠过程中的并发症、合并症不能被及时发现,进而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2].本研究比较高龄经产妇、高龄初产妇及非高龄经产妇的妊娠结局,现报告如下.
高龄孕产妇是指年龄> 35岁的孕产妇[1].部分高龄经产妇由于有过生育史,再次妊娠时家属及医生对其重视程度都会明显下降,不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造成妊娠过程中的并发症、合并症不能被及时发现,进而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2].本研究比较高龄经产妇、高龄初产妇及非高龄经产妇的妊娠结局,现报告如下.
摘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增生性传染病,由EB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以发热、头痛、咽炎、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与肝脾肿大以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导致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IM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研究[2-3]发现,EB病毒能有效刺激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EB病毒后易引发IM,且病情易恶化,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分析52例IM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以期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性增生性传染病,由EB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以发热、头痛、咽炎、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与肝脾肿大以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导致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IM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研究[2-3]发现,EB病毒能有效刺激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EB病毒后易引发IM,且病情易恶化,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分析52例IM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以期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摘要:
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最终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3-4].研究[5]显示慢性牙周炎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有一定联系.本研究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最终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3-4].研究[5]显示慢性牙周炎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有一定联系.本研究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42个月,颈部包块1月”于2013年04月06日入院.2009年10月因“乏力、消瘦”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9.56×109/L,分类见幼稚细胞,骨髓形态学诊断CML-CP,染色体检查46,XY,t(9;10)(q34;q22),bcr-abl(p210)阳性,诊断为“CML-CP”,予羟基脲口服治疗32个月.2012年06月16日来本院就诊,血常规检查Hb 109 g/L,WBC 3.2×109/L,PLT259×109/L,骨髓形态学诊断CML-CP,染色体检查46,XY,1q+,t(9;22;10),17p+,bcr-abl(p210)定量6430/10000abl copies,予格列卫400 mg/d治疗10个月,复查bcr-abl(p210)定量3040/10000abl copies.
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42个月,颈部包块1月”于2013年04月06日入院.2009年10月因“乏力、消瘦”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9.56×109/L,分类见幼稚细胞,骨髓形态学诊断CML-CP,染色体检查46,XY,t(9;10)(q34;q22),bcr-abl(p210)阳性,诊断为“CML-CP”,予羟基脲口服治疗32个月.2012年06月16日来本院就诊,血常规检查Hb 109 g/L,WBC 3.2×109/L,PLT259×109/L,骨髓形态学诊断CML-CP,染色体检查46,XY,1q+,t(9;22;10),17p+,bcr-abl(p210)定量6430/10000abl copies,予格列卫400 mg/d治疗10个月,复查bcr-abl(p210)定量3040/10000abl copies.
摘要:
研究[1]表明,10~2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心理障碍,且随着病情加重,20 ~ 25%的患者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抑郁症状,并且超过45%的癌症患者认为,情绪上的影响比生理上的影响更难应对.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能够长期生存,在欧美和一些亚洲发达国家,乳腺癌5年生存率高达85% ~ 90% [2-3].本研究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身心疾病康复等方面的积极疗效,现综述如下.
研究[1]表明,10~2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心理障碍,且随着病情加重,20 ~ 25%的患者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抑郁症状,并且超过45%的癌症患者认为,情绪上的影响比生理上的影响更难应对.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能够长期生存,在欧美和一些亚洲发达国家,乳腺癌5年生存率高达85% ~ 90% [2-3].本研究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身心疾病康复等方面的积极疗效,现综述如下.